安徽省的黄山市是否应该恢复原来徽州的地名?为什么?

近日,湖北省的襄樊市已恢复其历史名称---襄阳,这是尊重历史文化,顺应民意的好事,安徽省的黄山市要不要恢复其著名的历史名称---徽州?徽文化、徽派建筑、徽班,这些安徽历史文化如何传承?安徽的徽,应是源于徽州吧?

恢复徽州、恢复原省辖黄山市
求真务实 有错必纠 拨乱反正 坚决改回去 ——恢复徽州、恢复原省辖黄山市 何礼荪 张颂甲 原载中国方域杂志04年-第2期 徽州改名黄山之荒唐之举,引起全国上下惊奇和议论纷纷。看了《中国方域》2003年第5期发表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晖义正辞严、一片丹心的《徽州改名黄山之谜》一文之后,心潮起伏,久久难平……我们都是历史见证人,曾对黄山与徽州地区进行过采访,亲眼目睹和调查了徽州改名(大)黄山市的前前后后,并且一直密切关注着各方面对黄山与徽州问题的反映,为此也写过几篇文章。 徽州改名(大)黄山市的这个怪胎一出现,就不断受到全国广大有识之士和众多媒体的强烈批评,并且明确提出要求:“坚决改回去!”这些年来,反对将徽州改为(大)黄山市的文章我们看了不少,觉得这些文章道理说得非常充分透彻,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大)黄山市的一些人对此全然不顾,硬着头皮顶着,坚持不改,在提不出有力的反驳论据时,便用“保持稳定”、“保持大好形势”、“不要再折腾了”,甚至还在报纸上、网上公然提出“徽州文化是需要扬弃的封建文化,徽州改名黄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徽州历史的新生”;“徽州的分量远不如黄山重,打‘徽州牌’的效果肯定比不上打‘黄山牌’”等谬论,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众多媒体的批评、建议统统挡回去,对此,全国上下意见极大,我们就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 (一)关于“保持稳定”、“保持大好形势”、“不要再折腾了”的问题 (1)徽州改名黄山严重破坏了稳定 据笔者两次去黄山徽州调查了解,1983年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根据专家的考查论证,破格撤销太平县,在黄山脚下北大门成立了省辖黄山市。山上山下合而为一,一套领导班子,黄山管理局暂时保留,逐步过渡,迁出景区到黄山北大门依托基地。这是一个非常科学合理的、既能保护黄山资源又能发展旅游事业的英明决策,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支持。如果这个黄山市稳定不变,时至今日,绝对会成为中国一个新兴的风景如画的旅游疗养城市。然而,对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美好新生事物,邻近的徽州地区一些人不是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而是以一种嫉妒狭隘的心态,眼红黄山市(太平)的快速发展,以邻为壑,对新生的黄山市不断进行严重干扰,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一个新生的黄山市被地方主义、官僚主义反复折腾,终于夭折在摇篮中。先是山上山下被分开,黄山管理局非但没有过渡下迁到黄山北大门依托基地,反而被永远固定在风景区内继续发展膨胀,常住人口由1982年的1234人,增加到现在的近7000人。由于山上山下分开,黄山成为黄山市境内的一块“飞地”,使黄山市成为没有黄山的黄山市,随后黄山市又被徽州行署代管,搞出一个“三国四方”令人眼花缭乱、荒唐离奇的黄山管理体制:徽州地委书记兼黄山管理局书记,黄山市委书记兼黄山管理局副局长,黄山管理局长兼徽州地委副书记,歙县县委书记兼黄山管理局副局长。最后,黄山市的牌子被抢走挂到了徽州的中心城市屯溪,徽州改为黄山市,原省辖黄山市被改为市辖黄山区,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被一分为二,划出七个乡镇,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徽州区,徽州文化发祥地绩溪县却被当作贫困县包袱甩给了宣城地区,徽州名牌从此完全消失,搞得徽州不像徽州、黄山不像黄山……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徽州和黄山市被弄得面目全非,一片混乱,引起当地人民强烈不满、全国游客怨声载道、各界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尖锐批评,这才是真正破坏稳定!在折腾搞垮1983年的省辖黄山市的三年多时间内,徽州的一些人当时根本不提“保持稳定”,而是使出浑身解数,为了抢黄山市牌子,最后连老祖宗也不要了。 (2)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 徽州改名黄山严重违反了“三个代表”,处处假冒的黄山严重破坏了旅游市场秩序,欺骗误导了大量游客,严重侵犯了广大旅游消费者利益;黄山地名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交通、通讯,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引起广大人民群众不满;割断了徽州历史,使徽州文化名牌消亡,造成一笔巨大无形资产损失;影响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不少县(区)仍处于贫困状态,有的甚至返贫;严重破坏了黄山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真实与完整,使黄山出现了严重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大量的人工建筑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景观的视觉污染、糟蹋生态的环境污染、损害文明的道德污染,这些恶果严重损害了中国政府形象和全人类子孙万代的利益;……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后带来一系列严重弊端,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百多人次连续七年提出批评、建议和提案;九十多家媒体也连续十年发表二百多篇批评文章,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见过的。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了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带来了严重不稳定,这种状况难道是“大好形势”?还要“保持”下去?全国政协常委、原国防科工委政委邢永宁同志说:“一个好的决策是得到人民拥护的,人民拥护,社会就会稳定,而徽州改为黄山市,这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当地人民、各界人士、广大游客有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3
说实话,我很赞成你的想法,黄山自古就称做徽州,徽州文化在古代可谓影响整个中国,徽商更是中国四大商会之一。叫徽州更体现安徽的风土人情,另外,合肥市在宋代称做庐州,庐州的称呼也很好,强烈建议国务院能恢复徽州以及庐州的称呼!!!
第2个回答  2010-12-10
当年徽州改黄山,从打响黄山的知名度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如今的国人提起黄山就认为是风景区,没多少人知到黄山人文。个人认为在黄山已经成功的情况下不妨打起徽州牌,如把原太平县(现黄山市黄山区)改为省辖黄山市(县级)原黄山市改为徽州市,绩溪纳入徽州
第3个回答  2010-12-09
个人喜欢恢复为徽州。老的徽州区真的很好,南乡很美,很多地方没开发,老房子矗立在夕阳中,一派田园风景。文化的传承怎么说了?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就能自动传承,文化似乎也有优胜劣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2-10
在“黄不离徽”的前提下支持改回徽州,因为黄山自古就是徽之黄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