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代表性的对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9
 一、
  回文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pā)中的一朵。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兹举数例如下
  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独具慧眼的回文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岩中岩隐龙    
  二、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三、
  叠字联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
  旅游胜地多叠字联。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一副叠字对联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评论人:晚枫若尘 评论日期:2009-9-25 0:38   四、
  挽联 含义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特点:写挽联应该是立意积极的,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对人民起正面作用。在写作中要求有针对性、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既适用于张三,也适用于李四;并要有艺术性,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讲求技巧,作到言简意赅,一语千韵,使人过目难忘。
  书写: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字体: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
  五、
  所谓“楹联”,就是贴在楹柱上的联句,因为上句和下句相对,比如:上句是“风吹天边月”,下句就对“雨洗山上松”,所以又叫“门对对联”、“对联”。
  中国人过春节时喜欢把它贴在门的两边,渲染喜庆气氛,如左边贴“一元复始迎奥运”,右边就贴“万象更新望神州”,因此又叫“春联”。
  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字调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孕育在“骈语”和“律句”之中,形成在“骈文”和“律诗”之后,独立在“骈文”和“律诗”之外;又与书法艺术相表里,发达在“骈文”和“律诗”之上。
  楹联是一个文学品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最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也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千余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六、
  顶针联  
  这种对联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  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亦称“联珠对”、“联锦对”。经典之句如下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阁内鸽,鸽飞阁不飞
  七、
  寿联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的内容。以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为上乘。
  所以撰拟寿联,必须认清对象,立定主旨,选用恰 与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对人则恰如其分,对事对物则描譬生动,不务虚华,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寿联为求其以少数文字,包含很多的意思。所以多用文言文,并且多用成语、典故、专名。
  但用成语、典故、专名时,必须先了解其含义,如祝60岁寿用“花甲”,祝70岁寿用“古稀”。但如用“南极”二字以祝女寿,用“宝婆”二字以祝男寿,则就错误了。
评论人:晚枫若尘 评论日期:2009-9-25 1:15   八、
  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但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方能妙趣横生,却又回味无穷。  
  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
  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上联指天气,下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  
  众所周知,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尾草先生。”
  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这就大大地嘲讽了叶先生。
   【要点】 
   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  
  一、逐字相对;  
  二、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 
  三、大量采用借对法。  
  第一要点如上所言,而象:  
  上联:欲解牢愁唯纵酒;  
  下联:兴观群怨不如诗。  
  九、
    嵌名联,顾名思义,就是嵌入人名的对联。  
  嵌名联最早产生于西晋,叫做“共语”。  
  《世说新语》载:有一次,陆云与荀鸣鹤拜见文学家张华时,张华要求陆云用“共语”自我介绍,于是便有了嵌名联:“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 
   嵌名联语言精练,感情充沛,表意明确。随着历史的演进和艺术的发展,嵌名联形成了许多字格,形式更加活跃。就七言联而言,其字格就有鹤顶格、燕颔格、鹿颈格、蜂腰格、鹤膝格、雁翎格、凤尾格等,使作者能更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法,创作出更富有特色的作品,赋予人名或商号名以天地之灵气,圣贤之哲思,儒雅之风采,诗赋之情味,书法之韵律,并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创作嵌名联,看上去容易,其实做起来并不轻松,而是难度很大。
  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巧妙运用嵌名联的各种手法,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否则是很难嵌得工稳贴切,了无痕迹的。  
  嵌名联在婚联及题赠联中运用较多,嵌法也因情况而多种多样。嵌字联大体分为整嵌和分嵌,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  
  1.整嵌:  
  就是把名字整个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例如: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上联为明代大文学家李梦阳出句,对句是一个与他同姓同名的穷儒生所对。李梦阳想出一个比较刁钻的联让他对,意在戏弄。谁知那个穷懦生顺利地对出对句,而且对得如此绝妙,使李梦阳敬佩不已。联中嵌入四个人名,后边又将名字运用转类的手法。 
  分嵌句尾的叫尾嵌,也叫藏尾。 
  分别把名宇有规则地插入联中的叫插嵌,。  
  (2)横嵌:一个名字在一联内分别嵌完的叫横嵌。如余心乐先生幼年时答塾师联:  
  余见心乐余心乐  
  史载可法史可法  
  (3)递嵌:
  是将一个名称在上联横嵌一部分,再在下联横嵌一部分。两联横嵌合起来构成系统,以暗示题旨。如王湘绮赠袁世凯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4)暗嵌:
  即可嵌之名在改头换面的情况下出现,一般多用拆字的手法。如一考生讽学政、主考官吴省钦营私舞弊   联: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作者将“省铁”二字拆开,以拆开之词义组联又意思贯通,直戳其痛。  
  (5)迭嵌:
  就是在一联中有规律地交叉嵌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如《痂留编》所载一联: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6)反嵌:此种嵌字从联尾开始,往联首顺序而排。请看下联:  
  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辄相左  
  藩臣徒误国,问尔经济有何曾  
  上联
  逆嵌为左季高,即左宗棠,下联嵌曾国藩。
  十、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中店的对联如: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雀舌、龙团都是名茶。
  茶馆的对联如: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一生写了不少对联,其中有不少茶联佳作,如:
  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古高僧爱斗茶。是为扬州青莲斋所题。常见的茶额有:“陆羽遗风”、“茗家世珍”、“茶苑”、“香萃堂”等。
  十一、
  
  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
  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限制的。如必须是唐诗之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不管集句的范围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响作品的成色。  
  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而集联并非自王安石始,据《蓼花洲闲录》所载,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
  十二、
  行业联,所谓行业,在这里特指商业和部分工业、手工业。有些行业,如饭店、客栈、铁匠铺,古已有之,行业联出现也较早。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业分工很细。
  到了清末,交通、水电等行业出观,又使行业联内容丰富多了。时至今日,经济部门分支更多,新的“行业”层出不穷,行业联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对联作者不但经常要参加各种商业征联,而且常应约为新的企业、店铺题联,创作好的行业联显得更重要、更实用了。
  总结以往行业联创作的经验,结合新行业联创作的特点,要写好行业联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追溯历史
  2.介绍产品
  十三、
  缺如,也称隐语、隐缺、漏字,在楹联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故意将尾字或联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
  细心的人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之意。用漏字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很好地显示了其巧对的艺术魅力。  
  请看一户穷人写的春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从字面看,读者便知作者在做文字游戏。上联缺“一”字,下联缺“十”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要从所缺之字的谐音上去理解。“一”与“衣”谐音,“十”与“食”谐音,加上横批所缺“东西”二字,作者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原来全联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此联立意奇巧,很形象地表达了穷人过年三难。它不但是一篇缺如联,还是一副数字联,若把它视为谐音联也是可以的。
  请看一副嘲庸医的对联: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
  十四、
  对联式绕口令  绕口令,顾名思义,是一种绕口的小令。
  它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组合在一起,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对联式绕口令,有联之巧,有令之趣。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用童桐、咸嫌四字的谐音,构成两个场面:一个男孩采得桐子的喜悦,一个女孩吃鸭头的不满。还有
  大雁过雁塔雁塔留雁雁不落;
  小鱼入鱼网鱼网捕鱼鱼难逃”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像谁装谁谁就像谁”等等,也都各具其妙。
  十五、
  拆字联  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
  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拆字此间有座茅棚,人称笠竺仙庵,镌刻着一副门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个山人。  
  这是一副拆字联。上联将“品”拆成三个“口”,“泉”拆为“白水”;下联把“竺”拆成二个“个”,“仙”拆成“山人”二字。上下联拆字自然工整,更表达了悠然闲适的心境。  
  十六、
  神联,该词汇,含义划分两层:春节时对联、文学现象。  
  对联种类  神联——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之春联习俗,属于春联之一种。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千家万户彤彤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民间讲究有神必贴,量多而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敬祈福运。
  神联——是人民对“年”关之际,吉祥隆昌之意。  神联——双联格式
  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
  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财神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井神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粮仓畜圈: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十七、
  联边联  对联和诗歌当中,有一种比较奇特的形式,就是它们的每一个句子都是用相同偏旁或部首的汉字写成的。
  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叫做“联边联”;用这种形式写成的诗叫做“联边诗”。  
  过去,在船上曾有船家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江河湖海清波浪
  通达逍遥远近游  
  上联全用水字旁的字写成,下联全用走之底的字写成。全联所用的字,部首选得很好,上联用“氵”部;下联用“辶”部,先有水,然后才走,紧紧扣住了船的特点来写,对象鲜明。上联写出了船儿所处的环境,下联写出了船儿活动的范围和船家的心情。   十八、
  玻璃对  所谓玻璃对,是指对联上的字贴在玻璃上两面都能认的一些字组成的对联。  
  其特点:就字型而言,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造成字本身的一种形态美。这样的字用篆书写在玻璃上,无论正看、反看字体均相同,如“大”、“文”、“因”、“天”之类。  
  有一玻璃联这样写道:  
  山中日出;  
  水里风来。  
  清代梁章钜《楹联续语》中说:吴山尊学士,始出意制玻璃联子。一片光明,雅可赏玩。
  玻璃联因用篆字书于玻璃上,选字必须要求对称统一,以达正反如一。这副对联,简练精短,用词严谨,而且符合玻璃对的基本要求,是一副极妙的绝对。请看下联:  
  文同画竹两三个;  
  丁固生松十八公。  
  此联载于清人李伯元的《南亭四话》,联语中的文同为宋代大画家.以善画竹和山水著称。“两三个”是指竹叶,恰似“个”字。丁固为三国时吴国人,初仕尚书,因梦松树生于腹上,便对人说:“松字拆开乃十八公也,再过十八年我当为公。”后果官至司徒(汉时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此联不仅反正皆宜,且用典自然,可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就今天的字体多样,制作玻璃对更易,这就需要对字词了若指掌,信手拈来。市场经济的今天,用玻璃对装饰商店橱窗玻璃门,用幼圆体刻成,就能很好解决左右不对称的问题,又符合玻璃橱窗装饰广告的美感,里外左右读,皆能醒目易懂句子不变。
  在回文回头联对的基础上,增加到玻璃对,就更加妙趣横生了。这是【泰美商场】写的玻璃对春联
  泰来春天春来泰,
   美景金日金景美!  
  包含了,回文回头,藏头藏尾,玻璃对。如此,可以根据具体意境要求,写出很多,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魅力。   十九、
  门心联  对联的一种,门心联直接贴在门上,一般门心联呈四方形(也叫斗联)用字较少  
  我们常见的“福”就是门心联。   二十、
  横批 1.即横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屏轴》:“十年之前,凡作围屏及书画卷轴者,止有中条、斗方及横批三式。” 马三立 张庆森 《开粥厂》:“福字儿,佛字儿,横批儿,斗方儿。”参见“ 横披 ”。  
  2.指同对联相配的横幅。 周立波 《懒蛋牌子》:“门楣上贴着新的红纸的横批,上书‘天作之合’,两边的对联是:‘庄稼传家久,翻身继世长。’”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   长联欣赏
  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