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预防的基本措施

如题所述

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1、严格控制火源的产生:包括明火,如明火照明、取暖、烧饭,燃烧废弃物,未熄灭的香烟头,焊割作业等;物体撞击或摩擦,如金属物体的碰撞或摩擦,;炽热物体,如焊割的飞溅物,轧钢与锻造的碎渣,爆破的碎片等;电火花,如短路、静电产生的火花等;化学反应热;雷电火花。
2、加强监督:包括在可能发生火灾的作业点设置火灾监测器,在可燃或易燃物旁设置“禁止火源”等警告标志,派专人进行巡回检查,制定专门的操作规范等。
3、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并要经常检查器材的性能完好程度;消火栓要保持完好状态,而且要确保水源和水压。
4、及时报警: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以免贻误灭火时机而酿成大的火灾事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2)助燃物:(3)火源:

  具备以上三个基本条件,并且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一切防火灭火行为都是为了防止或终止燃烧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作用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二)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86)

  二、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在使用时,应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预防
  1、对娱乐场所开展全员培训,要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在娱乐场所申请开业前检查时,要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使娱乐场所的员工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做到“四懂、四会”。

  “四懂”即懂得本部门的火灾危害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火灾扑救方法,懂得疏散逃生的方法;“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同时,由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常有变动,消防培训应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以及防火灭火常识和火场逃生知识,加强警示教育。

  3、在娱乐场所的醒目位置广泛张贴消防宣传标语、消防常识。

  4、制定完善的娱乐场所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演练,提高他们的火灾自防自救与应急处置能力。

  5、严禁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护作业;锁闭或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必须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6、严禁乱扔烟头。应划定禁烟区,吸烟室内应设置烟灰缸。

  7、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8、严格管理各种火源,及时清扫烟头等火种及可燃物。禁止使用蜡烛取代电气照明。

  不可不知的日常防火小常识
  以下小知识,可能并不起眼,但很可能对全包你和你的家人的消防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1.液化石油气防火

  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性、窒息性等特点,其比重在气态时比空气重,在液态时比水轻。了解了液化石油气的这些基本特性后,在生活中我们就应注意:

  ★选择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时;一定要选择经消防部门验收审核合格,具有许可证的供应站;

  ★每次使用完后,要及时将阀门开关关闭;

  ★不准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气瓶,严禁私自拆修角阀或减压阀;

  ★不准倒灌钢瓶,严禁将钢瓶卧放使用;

  ★不准在漏气时使用任何明火和拔插、开关电源,严禁倾倒残液:

  ★不准将气瓶靠近火源、热源,严禁用火、蒸气、热水对气瓶加温;

  ★不准在使用时人离开;小孩、病残人不宜使用;严禁将气瓶放在卧室内使用。

  2.吸烟应注意的事项

  常见可燃物,如棉、麻、纸、家具等物的燃点只有200’c至300‘c左右,而点燃后的香烟 温度则比这些可燃物的燃点温度高出两三倍,而且一支香烟持续燃烧的时间约为10至20分 钟,引发火险的时间较长,因此,要警示吸烟的同志:

  ★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不要漫不经心,不管场合,随手乱扔烟头和火柴梗;

  ★不要在维修汽车和清洗机件时吸烟;

  ★不要在吸烟时让烟灰掉落在可燃物上;

  ★不要不看场合地点乱弹烟灰;

  ★不要在匆忙时把未熄灭的烟头塞进衣服口袋;

  ★不要把点着的香烟随手乱放在可燃物上;

  ★不要在严禁用火的地方吸烟。

  3.做饭要防火

  用油锅时,人不能离开。油炸食品时,油不能放得太满,搁置要稳妥。煨炖各种肉汤时, 应有人看管。汤不宜太满,在汤沸腾时应降低炉温或将锅盖打开,防止浮油溢出锅外。

  4.用电应注意的事项:

  ★不得超负荷用电,尽可能采用自动空气开关;

  ★空调设备回路应采用单独回路,插座宜采用阻燃插座;

  ★要经常检查电气线路,防止老化、短路、漏电等情况;

  ★不得用其他导线代替保险丝;

  ★不得乱拉电线、乱增加电器设备;

  ★不得偷电。

  家庭常见火灾知识
  炉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加热设备。炉灶的形式很多,按使用燃料的不同,可分为煤、柴炉灶,液化气炉灶,煤气炉灶,天然气炉灶,沼气炉灶,煤油炉等。煤、柴炉灶还设有烟囱。

  炊事是指人们利用炉灶等加热设备进行做饭、炒菜、烘烤、蒸煮等作业,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由于家庭炉灶的使用和炊事用火涉及千家万户,而发生在这些方面的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必须重视家庭炉灶及炊事的防火。

  一、 煤、柴炉灶

  1、 火灾危险性

  (1) 炉盖、炉筒。炉体表面的辐射热或窜出的火焰、火星引燃附近可燃物。

  (2) 建筑物的可燃构件、可燃物质与炉筒或烟囱靠得太近,而被炽热的烟道烤着或烟道裂缝窜出的火焰引燃。

  (3) 炉膛内燃烧的煤。柴碎块迸溅出来,落在周围可燃物上起火。

  (4) 在炉旁烘烤衣物或用易燃液体点火发生燃烧或爆炸。

  (5) 将未熄灭的炉灰倒在可燃物上或被风刮到可燃物上起火。

  2、 防火措施

  (1) 炉灶和烟囱与可燃构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情况下,金属炉体、炉筒与周围可燃物构件的距离应为70一100厘米;砖砌炉灶的门与可燃构件的距离应为37厘米;火墙为30一37厘米。如达不到要求,可用石棉瓦、砖墙。金属板等不燃材料隔开,在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坯铺成厚度不小于14厘米的隔热炉垫,并在炉门前用70厘米 x 50厘米的不燃材料覆盖地板。

  (2) 砌筑炉灶、烟囱等,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一般在粘土内掺入适量的砂子,可防止因高温引起开裂。

  (3) 烟囱在闷顶内穿过保温层时,在其周围50厘米内应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做隔热层,并高出保温层60厘米以上。保温层上部应盖上炉灰,严禁在闷顶内开设烟囱清扫孔,烟囱表面应刷成白色,高出屋脊。

  (4) 修建烟道时,分烟道与主烟道交接不要直接串通,人口之间差距不小于75厘米。

  (5) 炉灶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不得在炉筒上烘烤衣物。使用炉灶时,严禁用汽油、煤油等易燃可燃液体点火。扒出的炉灰,要用水将余火浇灭或降温后才可倒至安全地带。

  (6) 发现炉灶、烟囱损坏、裂缝等,要及时修理。

  (7) 在柴草较多、居住密集的城镇和村寨,以及靠近林区的地方,应在烟囱上或炉膛眼上加防火帽或挡板,以防炉灶、烟囱逸出火星,产生飞火。

  (8) 金属炉筒与墙内烟囱连接时,插入的深度不应小于10厘米。两节炉筒套接时,接驳的长度不应小于其半径,接痕应抹泥封闭。

  (9) 使用炉灶时,要始终有人看管,并做到人离火灭。

  二、 液化气炉灶

  1、 火灾危险性

  (1) 液化气本身的性质和火灾危险性可参照本辑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1-17
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试分析如下:

1、控制火灾发生的要素之一,可燃物。尽量减少可燃物的存在,比如家里不要存放汽油啥的;

2、控制火灾发生的要素之二,着火源。可燃物有时候很难控制,这样就要注意减少火源,比如注意抓好电气设施防火,不要让电线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灯泡不要靠近可燃的物体,再比如不要在有可燃物的地方玩火什么的,遇到水容易发生火灾的东西要有防水防潮措施,等等吧。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电火、辐射、静电(雷电)、化学品等。

3、在建筑防火中,常常要把一个大的空间划分成几个防火小空间,这样一个地方发生火灾之后不会蔓延到其他地方,建筑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也是这个意思。

4、此外,消防还针对发生火灾之后,减少火灾危害设置了许多保护措施,比如在建筑内部安装消防器材设施、保证人员能够疏散逃生的通道、标识和应急照明、广播等。
第3个回答  2018-03-30

    控制可燃物。

    隔绝空气。

    控制火源。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产生燃烧的条件,防止燃烧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作用。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防火的基本措施是:

    一、控制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过程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可燃物质的使用要谨慎小心。在选材时,尽量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料建筑房屋,用防火漆浸涂可燃物以提高耐火性能;对于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厂房,采用抽风或通风方法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凡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开存放等。

    二、隔绝空气。使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过程应在密封的设备内进行;对有异常危险的生产,可充装惰性气体保护;隔绝空气储存某些化学危险品,如金属钠存于煤油中,黄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三、清除火源。如采取隔离火源、控制温度、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遮挡阳光等措施,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温度升高而起火。四、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为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就要防止新的燃烧条件形成,从而防止火灾扩大,减少火灾损失。具体措施有:在可燃气体管路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机车、轮船、汽车、推土机的排烟和排气系统戴防火帽;在压力容器设备上安装防爆膜、安全阀;在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

    一、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86)

    二、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1-26
买一个灭火器,一根马绳(要根据你家的楼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