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的顺序

如题所述

汉字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是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的字体。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因此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因此,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是西周早期的字体,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如武王时的利簋和天亡簋(或称大丰簋),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利簋仅用短短 32 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特艺术。如成王时的令、保卣,康王时的大盂鼎、大方鼎等,书法凝练奇古,雄伟挺拔,遒劲华丽,从人形或以人顷知拆为偏旁的字及王字等,多用肥笔,用笔轻重明显,被书法家称之为“波磔体”。尤其是大盂鼎的金文,共 19 行,291 字,记载了康王追述文武受命,克殷建邦的伟绩,其文字端庄典雅,大小得体,形态生动,为成康之世金文书法造诣最高一品,其拓本摹本尚被书法大家所珍视。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篆书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篆书形状比较细瘦,讲求每个字都横是平的,竖是直的。每个字大小的形状都比较的平均,大小非常的和谐。形状从远处看上去是一个竖着的长方形,但是篆书书写起来非常的慢,效率很低。篆书是一种形状非常像所描述事物的字体,即是一种象形字体。篆书包括大篆字体和小篆字体。篆书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的发展和变化,代表人物有秦时的宰相李斯。篆书作为一种古代的汉字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隶书的特点主要有:字形稍扁,呈现出一种左右分展的趋势。字形由内向左右两边展开。笔锋藏匿于字体的结构当中,收燕尾。笔画直立,没有小篆的圆润,字形呈现出一种方形的状态。在写隶书的过程中,笔画转承起伏比较明显,有粗有细。
楷书的特点包括:字体端正、笔画工整、结构之间没有连接,一笔一划都是独立的、书写起来较慢。楷书不会像草书和行书一样笔画之间会有连笔,而且楷书对提笔和顿笔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写字的速度会放慢来保证其字体的规整。
草书的主要特征是书写的草率、简约、自由、笔画连贯,书写流便迅速,其形态比其他任何字体更活泼灵动。具体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特征:点画简,化繁为简,点画相连是草书的主要特点之一。草书行笔快捷,主猛肆要在于简化和连笔。所以草书点画之简体现在笔画省减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般两笔以上的笔画往往一笔带过,相邻字之间笔画可以借用,以及对不易处理的点画进行合理化变形等。其次,草书点画之简还表现在草书符号的广泛应用上。草书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替代草书偏旁部首或整个字的简单符号,是草书特有的与该字正体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简单写法。草书符号的运用,使草书书写大大减化。此外,对于大草、狂草,往往还表现在对具体笔画书写的简化,如书写时常常省去了藏锋、回锋等修饰性因素。
行书的特点包括:笔法多变,活泼有神,书写便捷,结体多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