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微信群是否泄密的危险

如题所述

如果看见这种行为,那么要马上举报,或者打110报警。
保密部门组织查办的此类泄密案件往往存在某种“客观因素”:等,实际是当事人漠视保密法律法规,对发生泄密后果心存侥幸。
保 密 提 示:微信办公导致泄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条第七款“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微信办公作为一种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并不在于微信本身,微信办公导致泄密的真正原因还是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松懈,对干部职工保密教育培训不够,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漠。
材料起草阶段是微信泄密最为高发的环节。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类泄密行为:
一是通过微信群对涉密材料征求意见。例如,某市政府办公室干部小张,为市领导起草发言材料时,引用了涉密文件内容,但主观臆断“引用一两句话不至于涉密”,便将材料发送至微信群征求意见。经鉴定,该材料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案件发生后,小张被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反思这起案件,小张的保密意识不强、对文件的涉密属性没有正确认识是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是利用图文识别微信小程序转换涉密文件。许多工作人员在起草材料时,为方便摘抄、引用文件资料,经常利用图文识别类移动应用对文件拍照、转换,形成电子文档以减少敲键盘之累。对可以公开的文件资料进行转换无可厚非,但有些人为偷一时之懒,对涉密文件竟铤而走险,按此法处理,自认为无人知晓,实际是掩耳盗铃。相关涉密文件已经被上传到互联网服务器上,对国家秘密安全造成危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