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的功效与作用_瓜蒌的药用价值

如题所述

瓜蒌简介
瓜蒌,别名栝楼、苦瓜、吊瓜,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果实。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2. 肺热咳嗽,痰浊黄稠。
3. 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瓜蒌的药用价值
瓜蒌入药部分为全果(含瓜蒌)、天花粉(根块)、蒌皮、蒌籽四部分。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埋则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瓜蒌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痛疮肿毒。主治热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瓜蒌的药用偏方
1. 治痰嗽:黄熟瓜蒌一个。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鲁府禁方》)
2. 治喘: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锻存性,为末。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普济方》:栝萎散)
3.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两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
4. 治肺痿咳血不止:瓜蒌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热,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济总录》)
5. 治吐血:瓜蒌取端正者,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子,锻存性,地坑内合一宿,去泥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黑神散)
6. 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黄肥瓜蒌一颗,以酒一中盏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50克,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
7. 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并治酒黄:瓜蒌青者焙为末。每服5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普济方》:逐黄散)
8. 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瓜蒌取瓤,以干葛粉拌,焙乾,慢火炒热,为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本草衍义》)
瓜蒌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瓜蒌的
1. 繁殖
分根繁殖:方法3月中下旬挖取3-5年生断面白色新鲜的健壮雌株的老根,分成7-10cm的小段,穴栽,浇足水,约10余天出苗,每年结合中耕施追肥2—3次。
种子繁殖:方法9—10月采收果实,待果皮稍软,取出种子以草木灰拌种擦去果肉,干藏过冬;亦可带果梗悬挂于通风处。冷床育苗在早春进行,将种子尖头插入土中,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待种子萌动时,开始通气,床温控制在22℃左右,约10日后出土,见真叶伸出即可上盆或分栽培育。直播在4月进行,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地,开穴施足基肥,穴距30x40厘米。覆土后点播种子,再盖厚2厘米泥,约半个月出土,当有真叶2片时每穴留苗1株,待蔓长至50厘米时插引杆。
2. 田间管理
栽种后,每年春、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每次中耕除草后,均结合施肥。当茎蔓生长至30cm以上时,需搭棚架引蔓上架。茎蔓上架后,注意修枝打杈,去掉弱蔓、徒长茎蔓,过多腋芽分枝,促使养分集中,以利结果。开花结果期应进行人工授粉,重施基肥。
3. 病虫防治
虫害有黄守瓜,成虫5月开始咬食叶片,幼虫蛀食根部。幼期可用30倍烟碱水灌根。瓜蒌透翅蛾,月开始蛀食茎蔓,引起整枝枯死。瓜蚜,为害幼嫩心叶。还有黑足黑守瓜等为害。
4. 采收加工
瓜蒌栽后2年~3年开始结果,因开花期较长,果实成熟不一致,需分批及时采摘。然后将果实悬于通风处晾乾,即为全瓜蒌。将鲜瓜蒌果实用刀切开,将种子取出晾乾,即为瓜蒌种子,皮为瓜蒌皮,将根挖出晒干即为天花粉。
以上就是一些瓜蒌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