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史上第一次扭转乾坤的战役!

如题所述

牧野之战史上第一次扭转乾坤的战役!

今天,就和小伙伴们聊一聊距今三千多年的一场让大商帝国灭国的战争!

黄河之所以能被誉为我们的"母亲河",是因为黄河流域哺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代表着权力正统的舞台中央,才惹得众诸侯纷纷争相"问鼎中原"!

所以,黄河流域一带的城池成为了千百年来兵家必争之地,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大事件﹣﹣牧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这一战有两大军事特征:先发制人、以少胜多。也正是这一战,大商帝国没能扭转乾坤,让西岐顺利器完成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

大商帝国在东线正与东夷部落打得难解难分,而且军力耗损严重,面对武王的趁虚而入,也只有空叹息。那么,如果大商帝国不去征讨东夷部落,牧野之战还会发生吗?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无论是否有东夷部落的叛乱,武王伐纣和牧野之战都会发生,只是在发生的时间上可能会有所延迟!

把时间拨回到还是西伯侯的姬昌从朝歌回到西岐的时刻。各位,姬昌回到西岐后怎么死的?历史虽然没有记载,很多人认为他是油尽灯枯而死,但,更倾向他是在屈辱的折磨下,郁闷而终。

黄河之所以能被誉为我们的"母亲河",是因为黄河流域哺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代表着权力正统的舞台中央,才惹得众诸侯纷纷争相"问鼎中原"!

为什么会郁闷而死,我们看看他都经历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人有三大悲: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而姬昌身上就背负着"少时丧父、老时丧子"的两大巨悲,父亲被商王文丁所杀之仇未报,大儿子伯邑考被纣王所杀的新恨又来。

让姬昌倍感屈辱的是,纣王还逼着他吃下用伯邑考的肉做成的饼,要知道"虎毒尚不食子",现在以"仁义"著称的他不仅食子肉,不仅要违心地说好吃,还要违心地感谢纣王赐饼的圣恩。"两悲加一辱"的活法,任谁也无法承受,所以,姬昌回到西岐不到两年的时间,郁闷而终,把复仇大任交给了儿子姬发,就是武王。

姬昌在"两悲一辱"中,为西岐的发展搜寻来很多人才,比如姜太公、散宜生、太颠、闲天、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先后征服了犬戎、须密、黎部、邗部以及大商帝国安排监视西岐的崇国,斩断了大商帝国与西侧各属部的联系,初步完成伐商的战略部署。这也是"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来由!

姬昌死后,留下的那些贤臣也尽心尽力地辅佐武王。前1048年,武王为了试探各部落诸侯对西岐的态度和灭商的相关准备是否到位,于是带着文王的灵位就来到孟津,这有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也就有了"孟津观兵"。

正是此次观兵,因为武王希望能到场的几大部落诸侯没有来,知道伐商时机商不成熟,只好打道回到西岐。

很快,时间来到公元前1046年初,此时,大商帝国正在征讨东夷部落,武王再次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以及步兵数万人,来到孟津。这一次,武王伐商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各诸侯的响应于是,武王庄严誓师,历数纣王的种种暴行,这就是《尚书》里所记载的"牧誓"。

武王誓师之后,接下来八大部诸侯作为天下八百诸侯的代表,也当众宣读了跟随武王进攻大商帝国的誓词。所以,这八国也被称为"牧誓八国"。

这里说一下"牧誓八国"都有谁,就是庸国,蜀国、羌国、影髳、微国、卢国、彭国、濮国。

再说,武王的西岐军队加上其他各诸侯攻起兵伐商到底有多少人呢?总共

4.5万军士,正式发起攻打大商帝国的冲锋。

纣王在仓促之下,临时招募来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朝歌的禁卫军共十几万人,奔赴位于牧野迎战武王

联军。

牧野之战的"牧野",可不是地名,而是以大商帝国的都城朝歌为中心的防卫圈的地理概念。以朝歌为圆心,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牧野之战主要发生在今天河南新乡北部和卫辉市。

关于牧野之战的结果,大家也都了解,武王以胜多打败了纣王临时拼凑的庞大的杂牌军。这一战打得非常血腥,《尚书武成》是这样记载的,"武王伐商,血流漂杵,赤地千里"!

失败的纣王是什么下场嘞,"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翻译过来就是纣王带着两个心爱的宠妃登上鹿台,用衣服蒙住脸,自焚而死,大商帝国也随之终结。

各位,若不是商周之间结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武王又怎么会如此对待自尽的纣王!

接下来,武王又举办了三天的庆典和大规模的祭天献献鼎仪式,然后进入殷商太庙祭奠,昭告天下"武王伐商"的大戏即日落幕,历史进入到新的一页。

当然,武王也向跟随自己伐商的各诸侯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于是,就有了西周"分封制"的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