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及其解释和典故!!

我要50个成语!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难!就差不多初一到初二阶段的成语!写出这50个成语每个成语的解释!并写出成语的典故来源!!不能太长~~每个成语的典故来源最好是一句话!!!每个成语还要造句!!有追加分~~!!!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防微杜渐
解释: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
荆宣王——就是楚国的国君楚宣王。他是楚肃王的儿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国当是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
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长——音掌,长官,首领的意思。
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故——缘故,这是原因的意思。
去——离去,这里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日中——太阳当顶,这是中午的时候。
车盖——这是车篷。古代,人乘坐的兽车上的篷,形状象伞,用来遮蔽阳光和雨。
盂——音于,古时一种装饮食品、敞口的器皿。
沧沧——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汤——汤,就是热水。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感到烫热的意思。
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
孰——文言疑问人称代词,就是“谁”的意思。
多知——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说,人们看问题不能各执一端,而要避免主观、片面性,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孔子被称为圣人、天才,好为人师,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被人讥笑。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
注释
昔――――从前、过去的意思。
御――――指鲁侯亲自迎接的意思。
觞――――动词。敬酒的意思。
九韶―――古代舜时一种音乐的名称。
太牢―――指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脔――――切成块状的肉。
评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纷繁芜杂的;人们做事都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鲁侯养鸟的可笑结局。
平漫屠龙
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注释
屠――――屠宰,宰杀牲畜。
殚――――尽,用完用尽。
家――――家庭的财产。
技――――屠龙的本领。
评点
世界上并没有龙这种东西,但朱泙却硬要去学杀龙,结果只能是耗费光阴,所学非所用。由此可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评点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黔——音钱,就是黔州,在现今贵州省境内。
庞然——庞,音旁,庞大,形体或数字很大。庞然,身体高大的样子。
应应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骇——音害,惊骇,就是恐惧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开、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双方对打。
狎——音狭,表示亲近但态度放荡、不庄重。
踉——音狼,踉跄,乱步行走的样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声音。
柳宗元——人名,生于公元七七三年,死于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东集》。
评点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从而说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而要充分想念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门,则殆矣,吾吾非至于子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
灌―――-灌溉、注入的意思。
泾――――泾水,这里指水脉。
涘渚崖――涘,水边。渚,水中间现出的小块陆地。崖,河岸。
河伯―――水神。
若――――海神的名字。
殆――――糟糕、危险的意思
评点
本文嘲讽了那类“听讲过一些道理,便自以为什么都懂,再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教导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

攘――――窃取、偷盗。
或――――某人、有人。
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
损――――减少。
已――――罢了、停止的意思。
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评点

偷鸡是一种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痛改前非谓之大勇;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子张是他的外号。
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叫蒋。
士——封建社会里,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舍——音社,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趼——音俭,同“茧”字,就是脚底上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
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
窥——音亏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户。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小雅”的部分的《湿桑》篇。
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学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书中记述了许多的古代历史的故事。

评点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回答者:华玲蕊 - 秀才 二级 6-13 20:23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不好
5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者: 日落纷飞 - 兵卒 一级

你们累不累呀,多了反而不便与查找。
评论者: jueduishi - 初入江湖 二级

这么多
评论者: 雪1127 - 试用期 一级

更多>>
其他回答共 3 条
一石二鸟
龙马精神
鼠头鼠脑
有关动物的成语

有关“鱼”的成语
【如鱼得水】(1)原谓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2)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池鱼之殃】比喻无故而受祸。
【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真货。
【鱼米之乡】指靠近水边的肥沃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

有关“鸟”的成语
【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鸟面鹄形】用以形容久饥消瘦之状,又作“鸠形鹄面”。
【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
【鸟兽不可与同群】指人毕竟仍须生活在人群社会中,不能隐居逃世。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

有关“鹤”的成语
【杳如黄鹤】比喻人物一去无踪。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焚琴煮鹤】指不解风雅,大杀风景的行为。
【闲云野鹤】形容超然脱俗,与世无争,可以用在隐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闲逸无忧的人。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鹤发童颜】比喻年老而健康。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有关“雁、鹅”的成语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鱼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传书】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千里鹅毛】远道送礼物,礼轻情意重。

有关“其余鸟类”的成语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鹑衣百结】比喻衣服破旧,满是补钉。
【鹪鹩一枝】(1)用以劝人寡欲,今多说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2)或比喻栖身之所,多用于托人求职时。
【鸾翔凤集】比喻贤才之聚集。
【凤毛麟角】形容世间少有。
【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唱和相乐;多用为婚礼之祝词。
【鸢飞鱼跃】比喻放任于自然之乐。
http://www.yuwenkechengziyuan.cn/chydg.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2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防微杜渐
解释: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
荆宣王——就是楚国的国君楚宣王。他是楚肃王的儿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国当是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
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长——音掌,长官,首领的意思。
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故——缘故,这是原因的意思。
去——离去,这里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日中——太阳当顶,这是中午的时候。
车盖——这是车篷。古代,人乘坐的兽车上的篷,形状象伞,用来遮蔽阳光和雨。
盂——音于,古时一种装饮食品、敞口的器皿。
沧沧——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汤——汤,就是热水。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感到烫热的意思。
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
孰——文言疑问人称代词,就是“谁”的意思。
多知——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说,人们看问题不能各执一端,而要避免主观、片面性,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孔子被称为圣人、天才,好为人师,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被人讥笑。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
注释
昔――――从前、过去的意思。
御――――指鲁侯亲自迎接的意思。
觞――――动词。敬酒的意思。
九韶―――古代舜时一种音乐的名称。
太牢―――指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脔――――切成块状的肉。
评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纷繁芜杂的;人们做事都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鲁侯养鸟的可笑结局。
平漫屠龙
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注释
屠――――屠宰,宰杀牲畜。
殚――――尽,用完用尽。
家――――家庭的财产。
技――――屠龙的本领。
评点
世界上并没有龙这种东西,但朱泙却硬要去学杀龙,结果只能是耗费光阴,所学非所用。由此可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评点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黔——音钱,就是黔州,在现今贵州省境内。
庞然——庞,音旁,庞大,形体或数字很大。庞然,身体高大的样子。
应应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骇——音害,惊骇,就是恐惧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开、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双方对打。
狎——音狭,表示亲近但态度放荡、不庄重。
踉——音狼,踉跄,乱步行走的样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声音。
柳宗元——人名,生于公元七七三年,死于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东集》。
评点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从而说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而要充分想念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门,则殆矣,吾吾非至于子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
灌―――-灌溉、注入的意思。
泾――――泾水,这里指水脉。
涘渚崖――涘,水边。渚,水中间现出的小块陆地。崖,河岸。
河伯―――水神。
若――――海神的名字。
殆――――糟糕、危险的意思
评点
本文嘲讽了那类“听讲过一些道理,便自以为什么都懂,再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教导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

攘――――窃取、偷盗。
或――――某人、有人。
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
损――――减少。
已――――罢了、停止的意思。
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评点

偷鸡是一种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痛改前非谓之大勇;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子张是他的外号。
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叫蒋。
士——封建社会里,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舍——音社,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趼——音俭,同“茧”字,就是脚底上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
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
窥——音亏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户。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小雅”的部分的《湿桑》篇。
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学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书中记述了许多的古代历史的故事。

评点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

参考资料:qq

第2个回答  2007-03-01
【一丁不识】 一字不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意林》卷一引《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 惟圣人能行之。”《汉书·萧何传》:“夫能诎於一人之下,而信於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一人,谓天子;万人,谓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一人之交】 好友;至交。谓亲密如一人。

【一人有庆】 《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孔传: “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宁长久之道。”后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谓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语本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汉王充《论衡 ·道虚》:“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於云中。”后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①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 ②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谓本无其事,但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

【一人敌】 谓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抚 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一了百了】 语本《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 须节节用工也。”原为对天资高的人的赞誉之辞,后亦以谓主要的事情了结,其他一切也跟着了结。

【一了百当】 ①犹言一了百了。②谓问题解决得彻底,或事情办得甚为妥当。

【一刀两段】 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一刀两断】 比喻坚决地断绝关系。

【一寸丹心】 一片赤诚之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 俗谚。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一口一声】 犹口口声声。

【一口同音】 犹言众口一词。

【一口同声】 犹一口同音。

【一夕一朝】 同“一朝一夕”。

【一之已甚】 见“一之谓甚”。

【一之为甚】 见“一之谓甚”。

【一之谓甚】 谓一次已经过分。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见“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谓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 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天一地】 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

【一天星斗】 ①满天星星。②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 斗焕文章。”后以“一天星斗”形容文章华美。③方言。谓事情杂乱难理,见清范寅《越谚》卷上。④犹言满城风雨。

【一夫之用】 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一夫之勇】 犹言匹夫之勇。

【一夫当关】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元复始】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 之始也。”后以“一元复始”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今人亦偶用之。

【一木难支】 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扞和峤呴曰:‘元裒 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难支”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②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

【一五一十】 ①以五为单位往下计数。②形容叙述得原原本本,没有遗漏。

【一支半节】 谓一小部分。

【一不扭众】 谓一人不应或难以违反众意。

【一切万物】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一切众生】 佛教谓人类和一切有情识的生物。

【一日三月】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一日三秋】 《诗·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后以“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复】 谓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一日三岁】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覆】 同“一日三复”。

【一日千丈】 形容形势发展极为迅速。

【一日千里】 ①形容马跑得极快。②比喻人才智出众。③形容进步或发展的 迅速。

【一日之长】 谓年龄比别人稍大。语出《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 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一日之长】 谓才能比别人稍强。

【一日之雅】 犹言一面之交。

【一日万里】 形容行动迅速,进展极快。

【一日万几】 亦作“一日万机”。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政事极为繁忙。语本 《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一日万机】 见“一日万几”。

【一牛吼地】 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一牛鸣地】 见“一牛吼地”。

【一手一足】 比喻一个人或一人之力。

【一手一脚】 见“一手一足”。

【一手包办】 ①一人全部办理。②个人独揽。

【一手遮天】 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后以 “一手遮天”形容仗势弄权,瞒上欺下。

【一毛不拔】 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 为也。”《燕丹子》卷中:“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

【一片冰心】 谓心地纯洁,性情淡泊。

【一片宫商】 形容象乐声那样和谐动听。宫、商,古代五音的两个音阶,常 用作乐声的代称。

【一片散沙】 见“一盘散沙”。

【一仍旧贯】 语出《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 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郑玄曰:“仍,因也。贯,事也。因旧事则可也,何必复更改作。”后以“一仍旧贯”表示完全按照旧例。

【一反常态】 完全改变了平常的态度。

【一介之士】 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一介之才】 微小的才能。

【一介之善】 微小的善行。

【一介不苟】 见“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 语出《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后以“一介不取”谓一丝一毫亦不苟取。

【一分一毫】 形容很少的数量。

【一文不名】 形容极其贫困。

【一文不值】 见“一钱不值”。

【一文如命】 见“一钱如命”。

【一心一力】 同心协力。

【一心一计】 同“一心一意”。

【一心一路】 犹一心一意。

【一心一腹】 一条心。

【一心一意】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 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后因以“一心一意”谓同心同意;或专心专意,毫无他念。

【一心一德】 同心同德。语出《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 惟克永世。”

【一心同功】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一心同归】 齐心趋向同一目的。

【一心同体】 犹言同心同德。

【一心无二】 同心共志,没有两意。

【一孔之见】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 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礼记·中庸》“反古之道”汉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唐孔颖达疏:“孔谓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晓知一孔之人,不知馀孔通达,惟守此一处,故云晓一孔之人。”后因称狭隘片面的见解为“一孔之见”。

【一以贯之】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 理论贯通始终。

【一以当十】 一人可抵过十人。形容斗志旺盛。

【一以当百】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一世之雄】 一个时代的英雄。

【一世龙门】 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正规的经典。后即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 讽刺意味。

【一本万利】 用极少资本牟取最大利润,形容本轻利重。

【一目十行】 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语本《梁书·简文 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一目了然】 见“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 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

【一目数行】 犹一目十行。

【一目了然】 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一旦一夕】 同“一朝一夕”。

【一生一世】 从生到死;一辈子。

【一生一代】 同“一生一世”。

【一生九死】 谓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一矢双穿】 犹一箭双雕。

【一丘一壑】 ①《汉书·叙传上》:“渔钓於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 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后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隐在野,放情山水。②犹一山一水。

【一丘之貉】 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类无所差别。今用于贬义。丘,亦作“ 邱”。

【一代风流】 指开创风气,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

【一民同俗】 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一匡九合】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

【一匡天下】 使天下得到匡正。

【一式一样】 完全一样。

【一成一旅】 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传夏少康凭此灭过、戈而复禹业。 后遂用为势微力弱卒能克敌制胜、光复旧业之典。

【一成不易】 同“一成不变”。

【一成不变】 《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 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孔颖达疏:“容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锯凿之,断者不可续,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变。”后以一成不变”谓刑法一经制定,不容变更。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一至於此】 竟到如此地步。

【一至於斯】 同“一至於此”。

【一吐为快】 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一帆风顺】 ①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②比喻境遇 顺利或办事容易。

【一帆顺风】 同“一帆风顺”。

【一年一度】 谓每年一次。

【一年半载】 约计时间之词。多则一年,少则半年。

【一行作吏】 一经为官。

【一决雌雄】 一决胜负。雌雄,喻高低。

【一衣带水】 《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一衣带水”谓象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其狭窄或逼近。因隋将伐陈,陈在长江之南,故云。后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为阻。

【一字一句】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说话清楚从容。

【一字一板】 ①犹一字一句。形容说话从容,吐字清晰。②指严肃认真,毫 不苟且。③犹言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一字一珠】 形容歌声圆润。语出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 转喉疑是击珊瑚。”后亦以“一字一珠”称誉文章华贵。

【一字千金】 ①秦相吕不韦使门客著《吕氏春秋》,书成,公布于咸阳城门, 声言有能增删一字者,赏予千金。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又汉刘安著《淮南子》,亦悬赏千金,征求士人意见。见汉桓谭《新论·本造》。后因以“一字千金”极言文章价值的高贵。②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一字千秋】 谓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一字不苟】 一个字也不随便。形容行文时字斟句酌,反复锤炼。

【一字不易】 《新唐书·文艺传中·孙逖》:“开元间,苏颋、齐澣、苏 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狄典诏诰,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后因以“一字不易”谓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亦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一字长城】 谓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一字连城】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 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一字褒贬】 原谓《春秋》笔法严谨,一字即寓褒贬之意。晋杜预《春秋经 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字以成言。”孔颖达疏:“褒则书字,贬则称名。”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故《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后亦泛指论人议事用词严谨而有分寸。

【一如既往】 完全象过去一样。

【一走了之】 谓不顾而去。

【一技之长】 指有某种专长或技能。

【一花独放】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 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步一鬼】 汉王充《论衡·论死》:“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 鬼也。”本谓鬼很多,后为疑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趋】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 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一步登天】 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常用以讽 人突得高位。

【一见了然】 犹一目了然。

【一见如故】 见“一见如旧”。

【一见如旧】 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扞吴公子札呴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一见倾心】 一见面就产生倾慕的情感。

【一见锺情】 ①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②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 发生了很深的感情。

【一吠百声】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男半女】 指一个子女,一个儿子或女儿。

【一串骊珠】 形容歌声圆润,唱时如一串明珠。

【一吟一咏】 指吟诗作赋。晋孙绰、许询同负盛誉,和尚支遁问绰与询孰优 孰劣,绰答:“高情致远,弟子早已伏膺;一吟一讠永,许将北面。”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及《晋书·孙绰传》。

【一邱之貉】 见“一丘之貉”。

【一身两役】 一人兼作两事。

【一身是胆】 全身都是胆。形容极其英勇无畏。

【一佛出世】 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 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坐一起】 犹言一举一动。

【一坐皆惊】 见“一坐尽惊”。

【一坐尽倾】 满座倾慕。

【一坐尽惊】 谓满座皆惊服。

【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一言一行】 一句言语和一个行动。亦谓每句话,每个行动。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 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一言千金】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一言半句】 见“一言半语”。

【一言半辞】 见“一言半语”。

【一言丧邦】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一言为定】 一句话说定,不再更改或反悔。

【一言兴邦】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一言难尽】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非一语能够说完。

【一表人才】 见“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见“一表人物”。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一表非凡】 见“一表非俗”。

【一表非俗】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一表堂堂】 形容仪表堂皇。

【一长一短】 形容琐谈不休。

【一长二短】 ①指意外的变故。②一五一十,原原本本。

【一长半短】 见“一长二短”。

【一拍即合】 原指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一下子就能够互相吻合。

【一枝一节】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一板一眼】 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二拍子的叫一板一眼。后即借 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

【一板三眼】 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四拍子的叫一板三眼。比喻义 与“一板一眼”同。

【一枕邯郸】 见“一枕黄粱”。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 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场梦幻。

【一枕黄粱】 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 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后因以“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想。

【一枕槐安】 见“一枕南柯”。

【一卧不起】 谓一病不愈。

【一事不知】 见“一物不知”。

【一事无成】 谓事业上毫无成就。

【一来二去】 指经过一段时间逐渐产生某种情况。

【一些半些】 形容极少。

【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 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一呼再喏】 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

【一呼百诺】 一声呼唤,百人应诺。形容权势显赫,侍从众多。

【一呼百应】 一声呼唤,人皆响应。形容接应的人很多。

【一知片解】 犹一知半见。

【一知半见】 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一知半解】 所知不多,理解肤浅。

【一物不知】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谓知识尚有欠缺。

【一秉大公】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一秉至公】 见“一秉大公”。

【一秉虔诚】 谓诚心诚意。

【一往而深】 见“一往情深”。

【一往直前】 见“一往无前”。

【一往情深】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一往无前】 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一命之荣】 谓受任一官的荣耀。

【一命鸣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一命归西】 见“一命归阴”。

【一命归阴】 指死亡。

【一念之差】 一个念头的差错。

【一念之误】 见“一念之差”。

【一肢一节】 见“一肢半节”。

【一肢半节】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一狐之掖】 见“一狐之腋”。

【一狐之腋】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常用以喻指少量的皮毛或珍贵的皮毛。

【一刻千金】 短暂的时间价值千金。比喻时间极其宝贵。

【一波三折】 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后比喻事多波折。

【一波万波】 见“一波纟毚动万波随”。

【一定之规】 ①一定的规律或规则。②喻已经打定的主意。

【一定不易】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 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一定不移】 见“一定不易”。

【一官半职】 泛指普通的官职。

【一空依傍】 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一门心思】 一心一意。

【一门同气】 谓同门兄弟。

【一床两好】 犹言一对璧人,谓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一草一木】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唐李商隐有《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诗。后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细之物。

【一相情原】 亦作“一厢情原”。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 主观意愿。

【一柱承天】 见“一柱擎天”。

【一柱擎天】 ①一根柱子托起天来。语本《楚辞·天问》:“八柱何当。” 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后用“一柱擎天”比喻能够独力担当天下重任。②泛指山势雄拔。

【一轨同风】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语出《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 文。”《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后因以“一轨同风”比喻国家统一,政令划一。

【一面之交】 谓只见过一面,了解不深。

【一面之款】 见“一面之交”。

【一面之雅】 见“一面之交”。

【一面之词】 亦作“一面之辞”。单方面的话。

【一面之缘】 见过一面的缘分。

【一面之辞】 见“一面之词”。

【一面之识】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一面如旧】 同“一见如故”。

【一哄而上】 同“一哄而起”。

【一哄而起】 一下子就跟着行动起来。多含贬义。

【一哄而散】 亦作“一閧而散”。在一片吵闹声中散去。亦表示突然、混乱 地散去。

【一閧而散】 见“一哄而散”。

【一星半点】 形容点点滴滴,为数极少。

【一眨巴眼】 方言。一眨眼。

【一品白衫】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 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著白衫。

【一重一掩】 谓山峦重叠稠密。

【一狠二狠】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一差二悮】 同“一差二误”。

【一差二误】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一差二错】 指意外的变化或差错。

【一差半错】 变故,差错。

【一差两讹】 同“一差二错”。

【一飞冲天】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惊人之举。

【一班一级】 犹言一官半职。

【一班一辈】 谓同等,不相上下。

【一班半点】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一马平川】 可以纵马疾驰的平原。亦泛称广阔的平地。

【一马当先】 策马走在最前列。多形容领先,带头。

【一根一板】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一索成男】 见“一索得男”。

【一索得男】 《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王弼注: “索,求也。以乾坤为父母而求其子也。”后因以“一索得男”谓初生得子。亦作“一索成男”。

【一致百虑】 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常指虑虽百端,理归于一。语 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於一致也。”

【一时三刻】 同“一时半刻”。

【一时千载】 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极言机会难得。

【一时之选】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一时之权】 暂时的权宜。

【一时半刻】 指极短的时间。

【一时半晌】 犹一时半刻。

【一时半霎】 犹一时半刻。

【一时伯仲】 谓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一气呵成】 ①形容诗文的气势畅达,一次写成。②比喻整个工作迅速完成, 毫无间断。

【一气浑成】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一笑一颦】 同“一嚬一笑”。指脸上的表情。

【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一笑了事】 见“一笑了之”。

【一笑千金】 一笑价值千金。极言美人一笑之难得。

【一笑百媚】 形容美人的笑态。

【一笑置之】 轻蔑地一笑,把它搁在一边。表示不予理会。语出宋陆游《书 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一笑倾城】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 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因以“一笑倾城”形容女子的绝色。

【一倡一和】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 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一倡三叹】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 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一倡百和】 一人首倡,百人附和。极言附和者之多。倡,亦作“唱”。

【一息尚存】 还有一口气。意谓还活着,生命尚未终止。

【一息奄奄】 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一射之地】 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一般见识】 谓同样浅薄的见解和气度。

【一般无二】 完全相同,毫无两样。

【一针一纟泉】 比喻细微的东西。纟泉,亦作“线”。

【一针见血】 ①比喻言辞直截简明,切中要害。②比喻行动迅速果断,能立 见功效。

【一饥两饱】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一脉同气】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一脉相承】 见“一脉相传”。

【一脉相通】 谓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一脉相
第3个回答  2007-03-06
一石二鸟
龙马精神
鼠头鼠脑
有关动物的成语

有关“鱼”的成语
【如鱼得水】(1)原谓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2)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池鱼之殃】比喻无故而受祸。
【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真货。
【鱼米之乡】指靠近水边的肥沃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

有关“鸟”的成语
【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鸟面鹄形】用以形容久饥消瘦之状,又作“鸠形鹄面”。
【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
【鸟兽不可与同群】指人毕竟仍须生活在人群社会中,不能隐居逃世。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

有关“鹤”的成语
【杳如黄鹤】比喻人物一去无踪。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焚琴煮鹤】指不解风雅,大杀风景的行为。
【闲云野鹤】形容超然脱俗,与世无争,可以用在隐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闲逸无忧的人。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鹤发童颜】比喻年老而健康。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有关“雁、鹅”的成语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鱼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传书】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千里鹅毛】远道送礼物,礼轻情意重。

有关“其余鸟类”的成语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鹑衣百结】比喻衣服破旧,满是补钉。
【鹪鹩一枝】(1)用以劝人寡欲,今多说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2)或比喻栖身之所,多用于托人求职时。
【鸾翔凤集】比喻贤才之聚集。
【凤毛麟角】形容世间少有。
【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唱和相乐;多用为婚礼之祝词。
【鸢飞鱼跃】比喻放任于自然之乐。
【鸦雀无声】比喻原本吵吵闹闹的人群安静下来。
【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与“青云之志”义同。
【鹏程万里】祝福别人前程远大,如鹏飞万里。
【莺声燕语】用以形容鸟鸣。或比喻女子声音宛转流利。
【莺莺燕燕】比喻女郎众多。
【鹣鲽情深】比喻夫妇恩爱逾恒,与“伉俪情深”义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上

一、有关“鼠”的成语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么了不起。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奸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二、有关“牛”的成语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关“虎”的成语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有左右为难之意。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于大势而不能中止。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四、有关“兔”的成语
【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五、有关“龙”的成语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画龙点眼】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引申为浮华不实。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的九条小龙,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肝凤髓】比喻珍美之菜肴。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征兆,多用于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龙骧虎视】形容规模宏远。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六、有关“蛇”的成语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画蛇添足】比喻无中生有。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七、有关“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快马加鞭】比喻加快速度。
【求马唐肆】唐肆:空的市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径不对,必无所获。
【走马上任】待日后补充。
【走马平川】待日后补充。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东西。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害群之马】喻为害大家的人。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厉兵秣马】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蛛丝马迹】喻细小而不明显的迹象,由此可推求真相。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露出马脚】比喻露出真相。
【牝牡骊黄】本谓相骏马不重其外表形象,进一步意谓外表的差异不足计较,应重视其内在实质。

八、有关“羊”的成语: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羊肠小径】山中盘曲狭小的小路。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羝羊触藩】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不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为羊身上所长,比喻所获之利,其实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异,求学者易入迷途。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羚羊挂角】传说羚羊夜眠时,将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以免留足迹而遭人捕杀。因而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痕迹。
【顺手牵羊】喻偷窃的行为。
【饿虎扑羊】比喻贪馋。

九、有关“猴”的成语: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十、有关“鸡”的成语:
请参考【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牝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而发楞的样子。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偷鸡不着蚀把米】比喻投机份子图事不成,反自遭损失。
【杀鸡取卵】(1)指统治者横征暴敛,甚至断绝人民之生产,亦所不顾。(2) 形容贪心过甚,不知满足,欲获大利,难耐小利,乃进而斩断求利之根基。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不需用大力长材。
【嫁鸡随鸡】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宁为鸡首】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处大者之末。
【闻鸡起舞】指胸怀大志者,能时时警惕,及时奋励的精神。
【缚鸡之力】比喻一个人文弱无力。
【鸡毛蒜皮】比喻轻微琐细之事。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鸡皮疙瘩】皮肤因寒冷引起的突出物,通常指人说话恶心。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鸡飞狗跳】比喻受到骚扰而不安。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指没有大才,只会旁门左道的人。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十一、有关“狗”的成语: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绝他人的借口,与“乌白头,马生角”意同。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营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狗眼看人低】通常用以讥责一个人随意轻视别人。与“门缝里瞧人”、“有眼无珠”类似。
【狗嘴吐不出象牙】用以讥责别人嘴巴不干净或修养不够,胡言乱语,说不出美好良善的话。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通常用在“好心没好报”时所说的气话。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羊之质】比喻怯弱无能之性情。
【犬马之心】下属用以谦称对长上尽忠效诚之心意。
【犬马之命】谦称自己的生命。
【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十二、有关“猪”的成语: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第4个回答  2007-02-28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 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缺有间】 《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 说。”张守节正义:“言《古文尚书》缺失其间多矣,而无说黄帝之语。”后因以“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 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晨昏定省】 同“昏定晨省”。旧时指朝夕服侍慰问双亲。

【晨秦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晨参暮省】 按礼节朝暮参拜问安。

【晨参暮礼】 早晚参拜。

【晨提夕命】 犹言朝夕教诲。

【晨兢夕厉】 谓终日勤勉谨慎。

【晨钟暮鼓】 ①语本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 挂情”。佛寺中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后因以“晨钟暮鼓”谓时日推移。②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晚节不终】 指到了晚年不能保持节操。

【荆钗布裙】 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

【荆棘铜驼】 汉铸铜驼两座,原置洛阳宫门外。晋索靖有远量,知天下将乱, 指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见《晋书》本传。后因以“荆棘铜驼”喻世乱荒凉。

【荆棘满途】 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

【克己奉公】 同“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削木为吏】 犹言刻木为吏。

【削足适履】 比喻不恰当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勉强凑合。

【削草除根】 犹斩草除根。谓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削株掘根】 犹斩草除根。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削趾适屦】 见“削足适履”。

【削发披缁】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削铁如泥】 形容刀剑锋利。

【削铁无声】 形容刀剑锋利。

【剗草除根】 犹斩草除根。语本《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 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剗恶锄奸】 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剗旧谋新】 犹除旧图新。

【剔透玲珑】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剔蝎撩蜂】 喻惹事生非。

【刚正不阿】 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

【刚戾自用】 见“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 倔强固执,自以为是。本作“刚戾自用”,后多作“刚愎自用”。

【刚毅木讷】 坚毅质朴而不善辞令。

【剖心坼肝】 见“剖心析肝”。

【剖心析肝】 亦作“剖心坼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心析胆】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心泣血】 见“剖肝泣血”。

【剖玄析微】 剖辨玄奥,分析细微。

【剖肝泣血】 亦作“剖心泣血”。形容心意至诚,复极悲苦。

【剖肝沥胆】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析肝胆】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幽析微】 犹剖玄析微。

【剖蚌求珠】 亦作“剖蚌得珠”。破开蚌壳而取其珠。喻求获良才或珍品。

【剖蚌得珠】 见“剖蚌求珠”。

【剖毫析芒】 谓分析判别得至细至精。

【剖腹藏珠】 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语本《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剜肉生疮】 犹剜肉成疮。

【剜肉成疮】 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 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剜肉做疮】 犹剜肉成疮。

【剜肉补疮】 亦作“剜肉医疮”。语本唐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 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因以“剜肉补疮”或“剜肉医疮”比喻用有害的手段救眼前之急,不暇顾及后果。

【剜肉医疮】 见“剜肉补疮”。

【剥极必复】 见“剥极将复”。

【剥极则复】 见“剥极将复”。

【剥极将复】 亦作“剥极则复”。亦作“剥极必复”。剥卦阴盛阳衰,复卦 阴极而阳复。后以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剥肤及髓】 喻盘剥深重。

【剥茧抽丝】 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剪草除根】 犹斩草除根。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剪发披缁】 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剪发被褐】 见“剪发披缁”。

【剩水残山】 语本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 残山碣石开。”剩水,指人工池塘;残山,指假山。后多以“剩水残山”指山河残破的景象。

【賸水残山】 谓零散的山水;残破的河山。常指经外来势力蹂躏的土地、景 物。

【剩馥残膏】 女子妆后所剩的脂粉。指闺中之作。

【创巨痛仍】 亦作“创钜痛仍”。谓创伤深重而悲痛长久。

【创钜痛仍】 见“创巨痛仍”。

【创巨痛深】 语本《礼记·三年问》:“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荀子·礼论》钜作“巨”,愈作“愈”。后以“创巨痛深”谓创伤重,痛苦深。

【创钜痛仍】 见“创巨痛仍”。

【创剧痛深】 谓创伤大、痛苦深。

【创业垂统】 开创基业,传之子孙。

【创意造言】 犹立意遣词。

【割肉补疮】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割肚牵肠】 犹牵肠挂肚。形容思念之切。

【割鸡焉用牛刀】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 量。鸡,也写作“鸡”。

【剸繁决剧】 亦作“剸繁治剧”。谓裁处繁剧的政务。

【剸繁治剧】 见“剸繁决剧”。

【尊刂足适履】 犹削足适履。

【划一不二】 ①一律;一致。谓不二价。②谓言行一致。③引申为刻板。

【划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 “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劈荆斩棘】 ①砍伐荆棘。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劈风斩浪】 冲破风浪。

【刿心怵目】 见“刿目怵心”。

【刿心刳肺】 形容费尽心思,刻意为之。

【刿心刳腹】 见“刿心刳肺”。

【刿心鉥肾】 同“刿鉥心腑”。

【刿目怵心】 犹触目惊心。

【刿目鉥心】 犹言呕心沥血。

【刿鉥心腑】 形容穷思苦索,刻意为之。

【刿鉥肝肾】 见“刿鉥心腑”。

【剑及履及】 见“剑及屦及”。

【剑及屦及】 亦作“剑及履及”。《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 袂而起,屦及於窒皇,剑及於寝门之外,车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言楚王急欲出兵为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捧鞋的人追到窒皇,捧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以“剑及屦及”、“剑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剑拔弩张】 ①语本《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 拔刃张弩。”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②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③谓诗词中表现的豪情壮志过于显露。

【剑首一吷】 见“剑头一吷”。

【剑气箫心】 犹剑胆琴心。

【剑戟森森】 比喻人的内心险刻可畏。

【剑态箫心】 见“剑气箫心”。

【剑头一吷】 《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 夬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於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成玄英疏:“吹剑环,声则微小……吹剑首声,曾无足可闻也。”后遂以“剑头一吷”喻微小,无足轻重。

【剑胆琴心】 元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后以“剑胆琴心”比喻刚柔相济,任侠儒雅。

【刘郎前度】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归 来已是晋代。后刘等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刘郎前度”。

【刘毅答诏】 《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 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衅稔恶盈】 犹言罪大恶极。

【劚山觅玉】 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劚玉如泥】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力不从心】 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

【力不胜任】 能力小,担负不了。语本《易·系辞下》:“子曰:‘德薄而 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力争上游】 ①比喻努力争取有利形势。②比喻力争先进。

【力均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力挽狂澜】 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面。语本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 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

【力透纸背】 ①形容写字、画画笔力遒劲。语本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 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巧之极矣。”②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力倍功半】 犹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力排众议】 竭力反驳、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力钧势敌】 同“力均势敌”。

【力竭声嘶】 力气用尽,嗓子喊哑。

【力尽筋疲】 气力用尽,十分疲乏。

【力敌势均】 同“力均势敌”。

【功成不居】 《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原意为任 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亦作“功成弗居”。

【功成弗居】 见“功成不居”。

【功成名就】 见“功成名遂”。

【功成名遂】 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

【功成身退】 语本《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本作“功 遂身退”。后以“功成身退”谓大功告成之后,自身隐退,不再作官。

【功成骨枯】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 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他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功名利禄】 名利地位。

【功名富贵】 指升官发财。

【功败垂成】 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功遂身退】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功盖天下】 功劳天下第一。

【功德无量】 原为佛教语。后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 的事情。

【功德圆满】 ①原为佛教语。指法令、善事等完满结束。②泛指祭祀、打醮 等事圆满完成。③指某件事情已经结束或完成。

【功亏一篑】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言堆九仞高的山, 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

【加人一等】 《礼记·檀弓上》:“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 夫子曰:‘献子加於人一等矣。’”后以“加人一等”指超过常人。

【加枝添叶】 在叙事或转述时,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加油加醋】 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 容。

【加油添醋】 同“加油加醋”。

【加油添酱】 见“加油添醋”。

【加官进禄】 晋升官位,增加俸禄。

【加官进爵】 晋升官阶爵位。

【加减乘除】 本指算术中四种基本运算法则,借喻万事万物的消长变化。

【加膝坠泉】 见“加膝坠渊”。

【加膝坠渊】 比喻用人爱憎无常。坠,古作“队”。语出《礼记·檀弓下》: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

【劫后馀生】 谓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劫富济贫】 夺取富人财产救济贫苦者。在封建社会里是农民起义的一种斗 争形式或口号。

【助人下石】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助人为乐】 以帮助他人为快乐。

【助天为虐】 谓天灾之外,又加上人祸,使灾害更加严重。

【助纣为虐】 犹助桀为虐。纣,殷末暴君。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助桀为虐】 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桀,夏末暴君。

【助桀为恶】 同“助桀为虐”。

【助桀为暴】 同“助桀为虐”。

【劬劳之恩】 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

【勉为其难】 勉强做力所不及的事。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前进。

【勇冠三军】 勇敢为全军之首。形容勇猛过人。

【勇猛精进】 ①本为佛教语,指奋勉修行。②指刻苦修习,猛进不已。

【动人心弦】 形容使人十分激动。

【动人心魄】 形容使人感动或震惊。

【动心忍性】 《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赵岐 注:“所以惊动其心,坚忍其性,使不违仁。”后多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动地惊天】 惊天动地。形容令人十分震动。

【动辄得咎】 谓做事往往获罪或受到责怪。咎,罪过,过失。

【动魄惊心】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劳心焦思】 苦思苦想。

【劳民动众】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劳民费财】 亦作“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 既使人劳苦,又浪费钱财。

【劳而无功】 谓徒劳而没有功效。

【劳形苦心】 身体疲乏,精神耗损。

【劳身焦思】 形容身体和精神都很辛劳。

【劳苦功高】 谓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劳师动众】 原指大规模兴兵打仗,后亦指动用很多人力去做某件事,多含 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劳师糜饷】 谓徒劳兵力,空费军饷。

【劳筋苦骨】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劳燕分飞】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 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以“劳燕分飞”比喻别离。劳,伯劳,鸟名。

【势不可遏】 犹势不可当。

【势不可当】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语本《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 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势不两立】 谓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

【势不两存】 见“势不两立”。

【势合形离】 谓总体结构完整而其各部分形体又自相独立。

【势如破竹】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 迎刃而解。”后因以“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势均力敌】 谓双方力量相当,不相上下。

【势钧力敌】 见“势均力敌”。

【势穷力屈】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势穷力竭】 同“势穷力屈”。

【势穷力蹙】 同“势穷力屈”。

【勤能补拙】 谓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语本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 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戮力同心】 齐心合力。

【励兵秣马】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 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励精求治】 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励精图治】 同“励精求治”。

【劝百讽一】 《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 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颜师古注:“奢靡之辞多,而节俭之言少也。”言相如之赋虽意在讽谏,但终因奢靡之辞多而掩其意。后以“劝百讽一”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劝善戒恶】 见“劝善惩恶”。

【劝善黜恶】 见“劝善惩恶”。

【劝善惩恶】 《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后以“劝善惩恶”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

【去天尺五】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去太去甚】 见“去泰去甚”。

【去末归本】 旧指舍弃工商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

【去本就末】 谓弃农经商。

【去本趋末】 见“去本就末”。

【去邪归正】 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去危就安】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去故纳新】 犹言去旧迎新。

【去泰去甚】 去其过甚。谓事宜适中。语本《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去粗取精】 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去暗投明】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去伪存真】 排除虚假的、保留真实的。

【丢人现眼】 丢脸;出丑。

【丢三忘四】 见“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 见“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 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顾此失彼。

【丢卒保车】 原为棋术用语。后多用以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丢盔抛甲】 见“丢盔卸甲”。

【丢盔卸甲】 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亦比喻事情的失败。

【丢盔弃甲】 见“丢盔卸甲”。

【丢魂失魄】 ①形容非常惊慌。②谓没头脑,无主见。

【丢魂丢魄】 见“丢魂失魄”。

【丢魂丧胆】 形容非常惊慌。

【参回斗转】 谓夜深。参,参星;斗,北斗星。

【参辰日月】 见“参辰卯酉”。

【参辰卯酉】 ①参、辰,二星名。参星酉时出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 参与辰,卯与酉相对立,因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②犹是非曲直。

【参差不齐】 不一致;不整齐。

【参差错落】 交错不齐。

【参前倚衡】 ①《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意谓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②泛指一举一动,一切场合。

【参天两地】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参天贰地】 见“参天两地”。

【参伍错综】 交互错杂。语本《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又生一秦】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

【又作别论】 见“又当别论”。

【又红又专】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又弱一个】 又丧亡一个。旧多用为悼人去世之语。

【又当别论】 应当另外作出评价。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原属营垒回击。

【反正拨乱】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反正还淳】 见“反朴还淳”。

【反老还童】 ①由衰老恢复青春。道家传说却老术的一种。②今以形容老年 健壮。参见“返老还童”。

【反朴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

【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 报复。

【反求诸己】 犹反躬自问。谓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身自问】 见“反躬自问”。

【反风灭火】 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 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后以“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反客为主】 ①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②喻变被动为主动。③比喻变次要的 为主要的。

【反唇相稽】 受到指责而反过来与对方计较。

【反唇相讥】 见“反{辰月}相讥”。

【反唇相讥】 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

【反躬自责】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反躬自问】 反问自己。

【反复无常】 见“反覆无常”。

【反裘负刍】 ①反穿皮衣,背着柴。②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反裘指毛 朝里。亦以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

【反裘负薪】 见“反裘负刍”。

【反裘伤皮】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 本末。

【反经合道】 见“反经合义”。

【反经合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反覆无常】 变化不定。

【反骄破满】 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反水不收】 谓水已泼出,不能收回。用指事成定局,无可改变。

【反面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而代之】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取青妃白】 见“取青媲白”。

【取青媲白】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取长弃短】 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取长补短】 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 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真是太多了!!!看看http://www.guoxue.com/chengyu/cys_008.htm吧!!里面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