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人家冤枉了,你会开心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如果你被人家冤枉了,你会开心吗?

这是今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提问,问题有点怪怪的。

有时没有题材和思路,就会到知乎逛逛。知乎上有形形色色的提问,看到有感觉的就可以敷衍成文,应付“日更”。

被人冤枉,真的很难开心,最多可以无视。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开心,真是很难做到,也没有任何理由开心啊?

当然,这个问题的本意,可能是想问,面对冤枉误解,是否可以不怒不躁,淡然处之,甚至大肚能容,做到“以德抱怨”。我想,这要看情况。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翻翻历史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的冤假错案。

小时候听岳飞传。精忠报国的岳飞,为抗击金兵,金戈铁马 ,舍生忘死,为保卫大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好报,竟然遭到奸臣秦桧的栽赃陷害,冤屈而死。

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第一次体会到胸口发堵,愤愤不平是什么感受。心中充满了对大奸臣秦桧的仇恨。

前段时间,看了《明亡清兴六十年》,就是阎崇年老师在百家讲坛的讲过的课件。

大明王朝为什么灭亡,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是不争的事实。

明朝儒将袁崇焕,在与清军作战中,几次大败努尔哈赤、皇太极,却因崇祯帝听信离间计,误认为袁崇焕叛国,而将他问罪处死。而且用的是磔邢,也就是千刀万剐。当时的北京城市民纷纷到菜市口,去争食袁将军被凌迟割下的人肉……这样的被误解导致被残杀,实在是令人发指。

袁崇焕的屈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是大明王朝的悲剧。教训十分深刻。

看了这两个冤假错案和由此导致的杀伤力,谁能平静,哪还高兴的起来。

当然,话题也并非都是如此沉重,国破家亡毕竟是一些极端的案例。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时常也会发生一些因沟通理解不畅造成的误会偏见,就是所谓的被冤枉了。对于这类问题,我想还要以豁达宽容之心对待,而不能睚眦必报,得理不饶人。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就讲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深深为鲍叔牙的格局和胸怀倾倒。“管饱之交”这个成语,出处就是这个故事。

因而,我认为在工作生活中,要心胸开阔,要有包容之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甚至装糊涂。我想清者自清,时间会给出答案。

从个人来说,我比较欣赏孔老夫子的观点,以德报怨真的有点难,以直报怨就可以了。

在这一点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乐毅,就是诸葛亮自比的那个人,他的做法我认为挺好。

乐毅是燕国名将,为燕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燕昭王去世后,儿子燕惠王上台后,听信谗言,罢免了伐齐有大功的乐毅,用骑刦取代乐毅,乐毅回到母国赵国,结果燕国军队被齐国的田单用火牛阵打败,得到的齐国70余城都丢失了。这时燕惠王才想到乐毅,派人去赵国请乐毅回来。乐毅没有回去,让使者带了一封信回去说明原因。这就是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千古雄文。

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乐毅说:“臣算不上聪明,不能奉承您的命令,顺从您左右官员的心,又害怕犯了杀头的罪,这样就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伤害了您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

随后乐毅回顾当年燕昭王如何器重他,让他立了不世之功。然后又说今王如何听信小人谗言,不能用忠良,然后表示自己不会回去了。

最后乐毅写了一句千古名句“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表示大家好聚好散。

乐毅没有死守愚忠,而是采取了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我想这大概可归为以直报怨。

好像扯的有点远。大家对我的观点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