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已过时,更多老板用这套薪酬绩效模式激励员工,提升利润

如题所述

前言:KPI考核模式曾广泛应用于中国企业,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其有效性逐渐减弱。如今,企业面临人才招留难题,市场竞争加剧,KPI为何失宠?本篇文章将探讨KPI的五大硬伤,以及为何更多企业选择采用薪酬绩效模式来激励员工,提升利润。

KPI为何越来越脱离现实价值?在近二十年内,KPI模式一度风行中国,却遭遇企业高管及员工的不满。某制造型企业实例显示,尽管实施了三年KPI考核,企业营业额小幅增长,但利润却逐年大幅下降。KPI考核模式的缺陷体现在:订高目标、做减法、重考核轻激励、忽视业绩实质、激励力度不足等方面。这些特点导致KPI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成为绩效管理的鸡肋。

为何KPI考核已过时?KPI考核存在五大硬伤,具体如下:1)设定过高目标,通常与过去或现状相比需有显著提升;2)考核指标追求100%达成率或极限值,忽视实际情况;3)激励机制偏向于负激励,缺乏正面激励;4)仅关注表面价值,忽略实际业绩;5)与绩效工资挂钩,激励力度有限。这些问题使得KPI难以激发员工潜力,反而可能加剧员工的不满和企业的发展瓶颈。

小微企业应慎用KPI,原因包括:1)KPI本身不具备激励功能,难以有效激励员工;2)运行KPI需要完整数据、流程和文化支撑,而小微企业难以满足这些条件;3)KPI关注中长期平衡,对小微企业而言,更重视短期成效;4)KPI具有专业性要求,小微企业难以达到所需水平。这些因素使得KPI在小微企业的应用面临挑战。

员工需要的是激励,而不是考核。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变思路,从考核转向激励,以留住核心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KSF(关键成功因子)薪酬全绩效模式应运而生,它通过提取关键价值指标,实现激励员工、改善企业绩效与利润的双重目标。相比KPI,KSF更加注重劳资利益平衡,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的趋同,促进员工主动工作,挖掘潜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KSF模式通过结果导向、数据说话、价值分割、薪酬分块等原理,将岗位关键价值指标与员工薪酬、晋升、奖励挂钩,形成激励系统。通过将岗位价值分解、设立目标、分析历史数据、选定平衡点等步骤,KSF实现了员工工资与企业利润的正相关,使员工收入与贡献直接挂钩,促进企业与员工利益高度黏合。

案例显示,某企业自2017年9月开始实施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后,仅4个月便实现了经营颠覆、业绩增长,工资费用率下降,成本费用率改善,销售额显著提升,利润大幅增长,企业多创造129万元利润,利润率净增长9.15%。这充分证明了KSF模式的有效性与价值。

KSF模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改善业绩的方案,更赋予员工加薪的主动权,让管理者转变为经营者,充分发挥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相比传统薪酬结构,KSF更注重激励性与增长性,让员工与企业利益趋同,思维统一,实现共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