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培养

如题所述

在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阶段,每天的操作包括22小时的闷曝,随后静置2小时,接着排放4升废水,再添加4升自行配置的水。经过7天的培养,观察到污泥呈现出黑色,沉降性能良好,但出水混浊。在此期间,pH值、COD和NH3-N的浓度变化不大,显示出培养出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


到了第14天,污泥颜色转为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的清晰度有所提升。显微镜检查中,可以看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和吸管虫等生物的存在,表明生物相正在逐步改善,菌种的培养可能已经初见成效。MLSS和SV值的测量显示,COD去除率达到了43%,NH3-N去除率约为10%,但污泥的活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进程的推进,操作调整为每天运行两个周期,每个周期曝气10小时,静置2小时。30天后,污泥表现出优秀的絮凝和沉淀性能,静置半小时后,上清液清澈透明,泥水界面分明,污泥呈现出黄褐色。镜检显示,新型菌胶团数量众多且较为密实,活跃的钟虫等微生物大量存在。此时,MLSS和SV值测量显示,COD去除率已超过90%,NH3-N去除率超过30%,表明污泥活性显著增强。至此,可以认为活性污泥的培养阶段已基本完成。




扩展资料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