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表面外貌特征

如题所述

月球表面遍布着大小不一的圆形凹坑,这些被称为“月坑”,而大多数月坑周围都环绕着高于月面的环形山。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到295千米,是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位于离开地球37万多千米远的月球轨道上,航员们首先看到的是朗格奴斯大环形山。通过拍摄到的月球照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月球表面有许多圆形坑洞,即环形山。它们的规模不等,直径超过200千米的巨型环形山较为罕见,一般规模的环形山直径在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之间,最小的则仅有几厘米。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
首先,一种解释认为,在月球形成初期,内部的高温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类似于地球上的火山喷发。这些最初的喷发力量强大,熔岩被喷射得又高又远,堆积在喷口外部,形成了环形山。随着喷发力量的减弱,熔岩仅在中央底部堆积,形成小山峰,即环形山中的中央峰。有些喷发较早熄灭,或者没有再次喷发,因此没有中央峰。
其次,另一种解释是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据记录,1972年5月13日一颗大型陨星体在月球上撞击出一个直径相当于足球场的陨石坑。这次撞击引发的月震被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四个月震仪记录下来。支持这一理论的学者认为,大约在30亿年前,月球表面频繁遭受空间陨星体的撞击,当时月球可能还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四周的岩石与土壤被溅出,形成了一圈圈的环形山。由于月球上没有风雨的洗刷和剧烈的地质构造活动,这些环形山得以保存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