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其次是秋季,夏季最少。有些朋友想了解沙尘暴的相关内容,那么,大家知道沙尘暴怎么形成的?沙尘暴是如何产生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沙尘暴怎么形成的
沙尘暴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沙尘物质、大风以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三个必要条件。由于冬春季节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很少,并且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也非常弱。所以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
如何防御应对沙尘暴?
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
如果因需要必须在室外活动,尽量避免骑自行车,可用湿毛巾、纱巾保护眼睛和口,最好穿戴防尘的衣服、手套、面罩、眼镜等物品。
如果在室外,要远离树木和广告牌,蹲靠在能避风沙的坚固矮墙处,趴在相对高坡的背风处,或者抓住牢固的物体。
一旦发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时,均需尽快就诊。
受强沙尘暴影响地区的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要注意暂时封闭或停航。
沙尘暴图
近年沙尘灾害呈减弱趋势
沙尘暴的成因复杂,沙尘源是物质基础,强风是动力条件,不稳定空气状态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资料显示,我国沙尘暴主要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早在13世纪的元代,北京就有沙尘暴的记录。明清至民国,沙尘暴继续发展。北京沙尘在上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年均沙尘日数近70天,其中满足沙尘暴级别的天数达5天。
自1961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0年以来沙尘过程的逐年分布可以看到,近年沙尘灾害呈减弱趋势。
据中国气象局显示,2011年至2019年,沙尘暴较前些年显著下降,年均不到2次,有5个年份仅发生1次,强沙尘暴年均1.1次。
治理沙尘暴,植被恢复是重要手段之一。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48.1%降至2019年的41.9%;轻度和不易起沙尘的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30.3%上升至2019年的39.6%,表明我国北方地区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正逐渐向中度、轻度和不易起沙尘过渡,植被防风固沙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2000年至2019年,我国北方地区植被生长季降水呈增多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3毫米;平均气温升高幅度为每10年0.28℃。降水增多、热量增加对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有利,加之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植被对地表土壤的抗风蚀作用显著增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沙区植被状况和固碳能力提高了,区域风蚀状况和风沙天气也下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