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白居易敢在《长恨歌》里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并发表?

如题所述

白居易敢在《长恨歌》里公开写“汉皇重色思倾国”,从表面上看,自然是因为大唐包容的社会风气,而且当时也没有所谓的文字狱,所以统治者很少因为言论而治人的罪。

但事实上,任何朝代,对于敢于诋毁皇帝的言论,都是严厉打击的,唐朝也不例外。想当年,唐玄宗弟弟的小舅子,就因为私下对唐玄宗的施政埋怨了几句,结果消息传到唐玄宗耳朵里后,唐玄宗直接让人活活把这个小舅子给打死。

再回道白居易身上,大家觉得白居易敢公开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就是他很有勇气、大唐政府很包容的体现。那么,如果让白居易写“唐玄宗晚年并不是因为贪恋美色而误国”试试,你看白居易敢不敢写?看大唐政府会不会对他手下留情?

事实上,白居易之所以敢这写汉皇重色思倾国,那是因为唐肃宗李亨上位后,给唐玄宗定下的基调就是贪恋美色而误国。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敢说汉皇重色思倾国。相反,如果大家不按照这种基调来说,恐怕大唐皇帝立马就会教你如何做人。

大家知道,唐肃宗李亨上位,本质就是夺权逼宫后的结果,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他并不具备合法性的,在这种背景下,唐肃宗为让自己的上位变得合法,就必须对唐玄宗给予相应的否定,否则他凭什么上位?但问题是,如果对唐玄宗过分否定,则会影响到她自己的统治。

因为,李隆基毕竟是李亨的亲生父亲,又是大唐的太上皇,如果把他全盘否定,那不是打李亨自己的脸吗?与此同时,在部分否定唐玄宗的同时,还要保证不能影响到君权的神圣性,换句话说,就是要让老百姓永远觉得君权神授这条定律。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自然被七三开,总而言之,前半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有功于大唐。后半生酿成安史之乱,有过于大唐。

当然,为突出皇权的神圣,明明唐玄宗重用安禄山,是为让安禄山统率关东三大军区,来制约太子及西北三大军区,是为防止太子抢班夺的。但结果就变成是唐玄宗年贪恋杨贵妃的美色,于是变得越来越昏庸,不理会朝政,结果被奸臣杨国忠和小人安禄山所骗,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当然,为突出皇权的神圣,所以虽然唐玄宗变得老迈昏庸,但大家对他仍然是忠心耿耿,甚至在他受奸臣杨国忠挑拨而要自毁长城时,大家也只是含着泪赴死,总而言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希望他能够不再被奸臣小人给蒙蔽。

而这,所传达出来的意思,就是李氏当皇帝,那是上天注定的,否则大家凭什么对一个昏君这么忠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唐肃宗李亨的定调下,李隆基就逐渐变成这样一番形象。至于后来的皇帝,都是出自李亨一系,自然不会去给李隆基平反。而既然官方对唐玄宗是这样一番评价,白居易在写诗时,以“汉皇重色思倾国”来表述唐玄宗,自然是合情合理合法,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