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中''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运用?

采桑子重阳中''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运用?

1、手法:借景抒情。
2、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

3、这首词是为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0
1、手法:借景抒情。
通过写秋日之景色,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2、意境:秋日之萧瑟。
3、意象:黄花。
《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所作。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这句诗的意思是: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作者为什么说“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