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学生社团内部的文化建设

如题所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不再仅仅注重理论,死读书,而是希望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为了满足心理、文化、生活、社会需要,他们自发建立了具有一定目标和活动规范的非正式团体——社团,这种团体是校园的中间层,是学校与学生个人之间联合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不足与社会需要不协调的产物,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组织。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形势快速发展,当前高校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积极培养“四有”人才的新形势下,如何认真分析社团现状、特点,积极探索社团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促进社团工作健康发展,还需要高校广大管理工作者探索和研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敏感层次的青年,受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其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是必然的。当代大学生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社会,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兴趣爱好来支配言行,呈现出多层次、多兴趣和多特点。他们不再只是停留于课堂学习,本本主义,而是希望得到生活上、情趣上、自身发展上的满足。由于这种需求的客观存在,作为能基本满足不同利益层次大学生需求的大学生社团也就应运而生了。最早的高校学生社团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的深入、时代的进步,学生社团发展迅速。以我校为例,我校自1995年以来,相继恢复和成立各类社团五十七个,社团的活动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娱体育等领域。目前我校学生社团大致有五种类型: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党团史知识的学术性社团,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会、“三个代表”研究会;二是围绕专业学习而组成的知识型社团,如国防协会、英语协会等;三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型社团,如网络协会、软件协会、创业者协会等;四是以培养兴趣、活跃身心、丰富知识为目的的文艺体育类社团,如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武术协会、排球协会、集邮协会等;五是以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服务类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 学生社团的主要特点:
一、开放性。这是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学生社团的开放性是指社团内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传播信息的来源广泛,活动内容丰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灵活性。开放性决定了大学生社团组成人员比较广泛,信息渠道畅通。大学生社团通过自己开放的特点,通过组织跨社团、多层次的活动,进行横向交流,加强了社会交往。 二、趣味性。大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以他们为主体的社团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标新立异。这种活动的广泛性、趣味性正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 三、专业性。加入某一社团的大学生成员总是在志趣、爱好、专长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这种由个体目标的聚集统一而形成的大学生社团,就必然要求其成员在某一方面有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形成专业味较浓厚的特征。它能满足大学生某一特殊方面的要求,使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实现智能互补和素质互补。 四、目的性。大学生社团的成员自愿聚集在一起,加入社团与否,完全由自我决定,而不是靠外部强制力形成。因此,大学生社团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满足青年大学生日益增长变化的各种需要。社团成员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目的,能够团结一致,努力进取,产生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迸发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沟通信息、沟通感情、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目的。 从学生社团的特点来看,学生社团有着其他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及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完善,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间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社团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法学会、国防协会、英语爱好者协会这些与学生专业课程相关的社团,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作品交流、参观考察等活动,使社团成员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这不仅加强了课堂学习效果,拓宽了知识面,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社团成立的自发性决定了社团活动的自主性,学生在其中需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团组织者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成自主,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了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各个社团开展的讲座、竞赛、晚会、研讨会、作品展等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将广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从而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社团内部,社团负责人由社团会员民主推荐,负责组织开展本社团的各项活动。社团会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真实的平等关系,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奋斗目标,没有所谓的“权威”,有较浓厚的民主气氛。 5.社团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广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熏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健康情趣,同时还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特点,树立自己的理想,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做到自信、自爱、自强,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随着我校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我校社团活动不断发展壮大,社团也在日益增多。我们在学生社团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但不可否认社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解决。 首先,社团内部运转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管理,组织缺乏凝聚力,纪律涣散。学生社团的核心是要有一个好的管理队伍、干部队伍。社团干部首先应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其次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人机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处理能力、分析综合及决策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观察力,否则将会使组织缺乏凝聚力,较强的核心领导是管理好一个社团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从社团本身来讲,许多社团成立时,仅是凭少数几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起来的,缺少必要的章程、规则和制度,缺乏对社团宗旨、发展方向、活动目的的综合研究。对会员缺少严格的管理措施,形成了一种社团有活动即是一个组织、一个群体,没有活动仅成了只有一副招牌的空架子的局面。 其次,社团活动质量不高,内容缺乏教育性、创新性和超前性,无法满足会员的本质需要。社团的形成是以会员的兴趣和爱好为纽带的,因而,积极拓展社团会员的兴趣和爱好便成了社团会员共同的心里需求。许多社团也都把能否充分发挥社团会员的兴趣和爱好视为社团强盛与否的关键。但是随着社团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社团会员的需求也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层次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团文化活动还仅仅停留在满足会员兴趣和爱好这个简单的初级的需求上,而不注重拓展会员的知识与能力,就必然满足不了社团会员日益增长的高层次的需求,导致社团活动单调无味,形式呆板,价值不大。我们知道,兴趣和爱好只是人的一种初级的浅层次的需求,而知识和能力才是人最本质的高层次的需求。正如有的人爱好文学,最终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有的人对音乐感兴趣,是为提高自身音乐技能和欣赏水平的需要;喜欢演讲的人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任何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和物的追逐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喜爱而喜爱,而是有着深层次的需求,能够激发人的动力和信念,能够促使人不断协调自身的各个环节和优势,全力投身其中,追求本质,从而满足需要。而目前高校社团文化活动却大都徘徊在会员浅层次初级的需求,即兴趣爱好上,忽视了社团会员高层次本质的需求即知识与能力的需求,结果导致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教育性、创造性、超前性。活动形式单调呆板,缺乏创意和吸引力。 在社团管理工作实践中,我深感这是一门系统工程,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指挥好学生社团,是学校工作大局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准确把握学生社团发展大规律,努力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路子。 一、加强社团联合会内部管理 1.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 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是校团委授权负责全校社团的主管机构,是在校团委的领导管理和监督下开展工作的。其宗旨是把同学们组织起来,有计划、有秩序、有成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广泛的爱好与志趣,锻炼组织活动的能力,为同学们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联合、创新、发展”是我校社联精神,社联全体理事会成员由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及社团主要负责人组成,是社联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决策权。这样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了社联与各社团、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理事责任制,社团负责人都成为社联理事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使各社团都参与了社团的管理,真正实现了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每个社团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使者。 2.建立一支强大团结而有凝聚力的管理队伍 什么样的拳头打出去最有力量?将力量集中一点打出去最有效果。将社联所有人员团结在一起,有共同的理念,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拳头”才有力量。 首先,应确定一个合理的、大家都认同的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将会遇上这样那样实际的问题与困难,作为学生干部应该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解决问题,让大家感受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其次,要有一支精干高素质学生干部的队伍,能够让社联各部门及社团保持较高的思想斗志,形成共同的理念,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社团管理,规范社团活动 1.对社团活动要宏观规划,具体指导 学生社团的宗旨和目标,要依靠社团活动去体现;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社团活动去充实。因此,应从整体上去把握和指导全校社团的活动。每学期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应召集各个社团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总结上学期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本学期全校各社团活动计划。为社团聘请有关专业教师为指导老师,对社团开展的活动提出咨询和指导。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专家讲座。学生会还应派相关学生部门的学生干部参加各社团组织的活动,统筹协调各社团活动,督促社团开展符合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活动。 2.注重做好细致的协调工作。各社团团结一致,共同发展。主管部门注意协调好各社团的关系,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开展校园社团文化广角,由各社团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 增进社团之间的联系和友谊,充分体现我校学生社团的团结协作精神。 3.社团干部的武装教育。社团干部多是具有一定文化特长、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的学生。因此,他们也非常注重自我表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让他们能有所发挥,首先应该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个别工作,对他们进行思想武装,既要求他们在发展校园文化,进入社团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又要求他们在开展社团活动中防止庸俗无聊,克服消极情绪和悲观心理。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坚决抵制错误的东西,领导他们把浅层次的文化活动发展到深层次的净化精神境界上来。经验表明,社团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能起到典型导向的作用,运用典型导向来规范社团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行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制定各项制度,依靠制度管理学生社团。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社团,一个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就必须从制度入手,确立制度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如果没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去规范、约束它,那么社团必将是一盘散沙,失去其生命力和战斗力。学生的聪慧才情不能在一个有序健康的舞台上得到很好的展示,也必将影响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在社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建立一整套更加完备、更加适合社团发展的组织管理制度。 三、树立精品意识,创品牌活动 社团的活力体现在活动上,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的功能也只有通过社团活动来体现。社团活动需要精心细致的准备,干一件,成一件,好一件,力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找方子,出点子,寻求适合自己的好路子,创出精品活动、精品刊物、精品人才。 综上所述,在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下,学生社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管理,一定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强力军,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