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中经常用到的成语还有一些连接词

如什么但是,殊不知等,就是引出论点的词语,我是高三学习学子,拜托各位大侠帮帮忙

其实高三买的那些 语文资料 里面有很多常考的成语,还有就是把资料里面的 拼音和 常错的字词,那些很常考的,高考一般就出一到两个很模糊的,努力一点就没事了。 加油!!!!!!

高考语文最容易用错的25个成语::

1.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误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2.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误例】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3.拍手称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4.不足为训
  足:值得。训:准则,典范。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5.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6.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7.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误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8.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9.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10.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误例】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久假不归
  假:借。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误例】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12.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误例】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呀!”

  13.炙手可热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误例】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14.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误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5.巧夺天工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误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16.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17.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磨盘,磨的底盘,凿有许多齿形道。比喻办法多,门路广。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误例】他自小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只见车水马龙、大街小巷,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18.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误例】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你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19.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误例】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20.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误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1.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误例】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22.罪不容诛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误例】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23.大快人心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误例】最近,老王的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下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老王乐得合不拢嘴: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08
in/ by contrast 对比之下 2.unfortunately 不幸地 3.though/ although 尽管 4.even though 即使 5.anyway 无论如何 6.after all 毕竟 7.all the same 依然; 照样 8.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事实上 9.fortunately 幸运地 10.however 然而 11.in spite of 尽管; 虽然 12.at the same time 同时; 然而 13.otherwise 否则 14.on the contrary 相反 15.especially 尤其 16.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thing. 有关 “承” 的连接词语,用来承接上下文. 1.by this time 此时 2.at the same time 同时 3.after a while 过了一会儿 4.after a few days 几天以后 5.second/ secondly 第二; 第二点 6.in addition 另外 7.besides/ what’s more 另外 8.by the way 顺便提一句 9.in other words 换句话说 10.in particular/ particularly 特别地 11.worse still 更糟的是 12.obviously 明显地 13.no doubt 无疑地 14.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例如 15.therefore 因此 16.indeed 的确 17.unlike 不象… 18.certainly 当然 19.for another 其次 20.still 仍然 21.similarly 同样地有关 “起” 的 l 连接词语,用语开篇或引出扩展句. at first/ in the beginning 起初 2.at present 现在; 当今 3.recently/ lately 最近 4.first/ firstly/ first of all 第一 5.generally speaking 一般地说 6.on the whole 总的说来 7.It is well understood that … 8.There goes a saying that …. 9.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also 首先…其次 10.presently 此刻; 现在 11.to begin with/ to start with 首先; 第一 12.in general 一般来说 13.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 另一方面 14.As the saying goes,‘… 楼主初三毕业党 英语作文中一般常用的连词上面的也就够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08
其实高三买的那些 语文资料 里面有很多常考的成语,还有就是把资料里面的 拼音和 常错的字词,那些很常考的,高考一般就出一到两个很模糊的,努力一点就没事了。 加油!!!!!!

高考语文最容易用错的25个成语::

1.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误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2.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误例】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