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异株克生现象是谁在哪发现的?

谁知道的麻烦帮一下忙哦~~谢谢!
能告诉我他是在哪里发现这个现象的吗?

Moliscy(1937)首次应用了:“异株克生”(AlleloPathy)这一术语,并为其确定了概念。它是所有种类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植物间的生化关系。他指出:“异株克生”既包括相克的生化关系,也包括相生的生化关系。以后的研究者大都沿用了这一定义,但也有少数学者,主要是一些北美的学者,认为植物间的生化关系仅仅是相克的关系而无相生的作用。
拓展资料:
一、异株克生名词解释:某些植物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对抗作用。
二、现象
异株克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某些植物通过根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如松根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抑制桦木的生长,接骨木根系的分泌物可对大叶钻天杨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有人还发现,在前茬为毛白杨的育苗地上播种的杏树幼苗;不仅生长量降低,还有部分苗木枯萎死亡,而合欢和澳大利亚桃金娘具有浓郁香味的根则对豌豆和蚕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树木的地上部分也能分泌出有机化合物,黑核桃的叶子含有胡桃醌,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苹果、梨能从果实、枝叶中游离出气态乙烯;对周围植物产生多方面影响,如枯萎、提早落叶,促进果实成熟等。
树木凋落物的分解产物,同样能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云杉、松树下的凋落物会抑制其本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但栎树、椴树的落叶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则有利于其它森林植物种子的萌发。
三、作用方式
异株克生作用示意图树木间的这种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学科——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表明,生物化学作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一些靠干扰细胞的分裂或靠抑制养分的吸收和传导,影响植物的营养和生长,但大量的干扰作用是与呼吸作用及其他能量转化过程相联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阻止植物的定居或毒死已定居的植物,但大多数只是降低植物的生长。据报道,被发现的生化抑制物质大多属酚化合物和萜烯类,它们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体中,通过降雨淋洗;地上和根系分泌,枯落物分解等途径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影响着包括自身在内的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2
Molisch(1937)首次应用了“异株克生”(Allelopathy)这一术语,并为其确定了概念。它是所有种类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植物间的生化关系。他指出:“异株克生”既包括相克的生化关系,也包括相生的生化关系。以后的研究者大都沿用这一定义,但也有少数学者,主要是一些北美的学者,认为植物间的生化关系仅仅是相克的关系而无相生的作用。

参考资料:张鼎华,陈由强. 森林植物间的异株克生. 林业实用技术. 1989,(2):1-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