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

1、某报刊刊登的“七一”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六年前,唤
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开创历史新纪元。”这里的“新纪元”主要“新”在
A.革命任务 B.革命手段 C.革命性质 D.革命前途
答案D
为什么选D,不选A,C?
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
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喜讯”是指
A.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B.国共两党积极筹备政协会议
C.国共两党协商和平建国问题
D.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成为现实
答案C
为什么选C,不选B?
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
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答案B
为什么选B不选C?B和C有什么区别?

第1题,A的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或者是反帝反封建,时间从1840到1949。中间没有发生过变化。C的革命性质是指民主革命时期,虽然以1919的五四运动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总体性质没有发生实质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变化到社会主义革命。选项D,是指在1921年建党以后,中国革命有了一条新的道路,区别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01年新政)、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新”应该就是从道路角度来选择了。
第2题,这应该是一个老教材的题目,参见高一下第二章第四节中共七大内容,主要内容为打败日本和建国问题。第三章第一节《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目中提到的双十协定的第一项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下面的小字中还提到“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从题干和当时的国内背景来看,抗日战争刚刚结束(1945年8月),人民期盼和平建国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符合大的国情。C项的协商即是指重庆谈判,协商结果则为《双十协定》。
而B答案的政治协商会议,若说是筹备的话,应该是在10月10日以后,因为教材明确提到“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则是在1946年初,这和题干时间相差太远,也与“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这个定语相差较多。
第3题,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百家争鸣。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到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没有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以致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以上摘自百科“百家争鸣”)
从生产力角度讲,铁农具的出现,使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断扩大,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上形成了与奴隶主阶级的对立。而新的社会形态在孕育过程中,不同的思想流派为新的社会规划了不同的政治经济蓝图。这和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的道理是一致的。
此题中,不同的思想怎么不同不用去管,重点在“同归”二字,个人意见是即将形成的封建社会下各阶级的利益怎么保障是最统一的本质。
人与社会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一些流派的思想中,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还是阶级的经济利益。这个就简单回答了。(这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历史学科流行的阶级分析法)因为要下课了,学生该来背书了,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2
第一题:首先要看清题目,“七一”是建党,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后不难选出答案,共产党是建立在工农阶级的基础之上,至此以后开始了有确定的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政党的领导及有组织性的革命斗争。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革命的新纪元。“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都不能反映题中的“新”。

第二题:要从题中的1945年这个大的历史背景着手解题,就算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也是为了讨论和平建国的问题,考虑问题应当全面,最基本的是要对课本知识熟悉

第三题:我只能从我自己的理解去解析,B和C的区别我认为很大,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民不聊生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是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这就是社会现实,诸子百家任何思想的提出:墨子的兼爱、非攻是仁,韩非子的法治是治国需严整,所有观点的提出都是根据当时动荡的社会而来。

这三个题目都需考生看清题中的材料,从而在脑海里想到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从历史时期中联想到当时许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问题,不过只要细心审题,答案也并不难选出。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帮忙改正,我已经大学毕业两年,学的是财经,很多历史事实不一定全部记得。 :)
第2个回答  2011-05-02
第一题的时代背景是1921年中共成立,A选项革命任务在鸦片战争后就已经确定:反帝反封建;C选项革命性质从大的方面说1840——1949都是民主革命,在细分的话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就已经是新民主革命所以中共成立并没有改变革命性质。至于为什么选D就没必要介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这意思。
第二题很长时间没看历史书了,这题回答的可能不准确。应该是在《双十协定》上提出的召开政协会议。毛到重庆的主要目的是尽快结束战争,明确建国后中共的地位,召开政协只是手段。并且对于长期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人民最大的喜讯不是召开什么会议而是避免战争。还有我感觉你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分清楚重庆谈判和1945政协会议这两个事件。
第三题当时的背景是诸国纷争战争不断,统治者都想增强自己的力量。虽然各学派的观点不同但都是为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重用自己,所以无论是儒家的“仁”还是发家主张的“依法为本”从本质上都是服务于统治者的需要。至于B和C的区别应该是B的范围更大,还有就是各学派提出的有关自然的观点也都是为了休养生息提高诸侯国的实力。
第3个回答  2011-05-02
3.社会现实是正确的,人与社会的和谐法家学派并没有关注。而社会现实是指当前社会的状况,百家都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产生的,但是要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则是法家和道家所没有提出,个人认为,近现代人类才开始注重和谐这个方面.
2.重庆谈判时讲的就是国共两党和平建国的问题,书上有提到
1.革命性质主要在五四风雷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一直都是反封反帝,只是具体内容不一样,但新纪元作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指的就是革命前途的光明。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第4个回答  2011-05-14
1.主要新在新旧民主主义的转折 革命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虽然是由无产阶级的共产党领导的 但是世界历史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是要由资产阶级来完成的 只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太薄弱了 所以由无产阶级来完成 但是要记住 凡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故AC都错了
2.第二题我还不知道 一轮复习没认真 书也没在
3.要理解题干的意思 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但是却有了众人不同的思想理念,但不一样的路途终究要回到同一个地方(指的就是天下的万事万物) 用政治的话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样可能比较好理解 如果说要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话 题目应该会说道百家争鸣 说很多观点交织在一起

希望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