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疫苗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扩展资料:

以下为2008年政府公布国家免疫规划(节选):

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监管局):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

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接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免疫规划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1、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2、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3、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4、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6、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7、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8、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9、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10、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1、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12、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13、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14、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15、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16岁:精白破(第二次)。

扩展资料

预防

注射疫苗多数时候是一种可以激起个体自然防御机制的医疗行为,以预防未来可能得到的疾病,这种疫苗注射特称为预防接种。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小儿麻痹、B型流感嗜血杆菌、乙型肝炎、结核(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效果仍未获得学界一致认同,因此美国、比利时和荷兰都未采用此疫苗。)、痳疹、德国麻疹、腮腺炎,都是目前最常见的疫苗种类。

由于需要以疫苗防范的疾病非常多,因此为简化繁复的注射程序,有些实验室致力发展多效疫苗,而目前已经使用的至少有“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Di-Te-Per)以及“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

由于并非所有疫苗都可同时施打,因此新生儿需接受的疫苗种类仍相当繁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疫苗注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8

根据2008年国家公布的最新免疫规划内疫苗名录,目前中国的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白破疫苗(加强)、麻疹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 群流脑疫苗(基础)、A+C 群流脑疫苗(加强)、甲肝减毒活疫苗。

扩展资料:

强制疫苗注射”的规定不只存在于中国,而是整个世界的共识:1974年以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全世界儿童接种卡介苗﹑百白破﹑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疫苗为目标,积极倡导了“扩大免疫规划(Expend Programme Immunization,EPI)”项目, 即倡导世界各国把上述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费范围,尽最大能力对适龄期儿童进行接种。

之后虽然各国积极响应号召,但相关疫苗的接种率上升却并不明显——直到一些国家政府开始实行“强制注射疫苗”的规定(即入托或入学时必须查验相关的疫苗接种证明),疫苗接种率才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

举例来说,美国从1990年开始,所有洲都要求儿童在入学入托时不需查验接种证,并专门为此立法,要求对漏种疫苗的孩子进行补种,否则将拒绝入学或入托。该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美国儿童入学入托时的疫苗接种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1%~58%上升到71~96%。

目前,欧洲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实行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免疫规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26
国家规定强免(强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制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日后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的。

以下是规定强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执行):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记住一点,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接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6-26

初生婴儿都需要打疫苗,关于疫苗你又了解多少呢?

为了提高宝宝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需要有计划地按时接种婴儿疫苗,以保护宝宝健康地成长。婴儿疫苗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国家计划内疫苗,属于必须接种的范畴;一类是计划外疫苗,是家长自费选择去接种的疫苗。很多新手宝妈还不清楚什么时间打什么疫苗,今天就来主要讲解一下计划内疫苗的时间表。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12岁:卡介苗—加强针。

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疫苗的接种时间是可以延后一周左右,但不可提前!因为部分疫苗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周期,提早接种要受到母体抗体影响,效果非常不好,而且打疫苗也和不同月龄婴幼儿的发育情况有一定关系。而且接种疫苗前没有感冒发烧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