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英超美的口号提出背景

如题所述

赶英超美的口号很大程度上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毛泽东是这么说的:“美军钢多气少,我军气多钢少。”那一年,美国钢铁产量8700万吨,是中国的142倍。中国的61万吨钢铁里大半是铁匠铺炼的生熟铁,如果只比钢产量,这个差距将达到惊人的368倍。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美国人均钢产量接近半吨,可以造半辆吉普车,中国只有7两,连做一把刺刀都不够。
有没有足够的钢铁,成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最直观的差距。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每天投掷数十万发炸弹、炮弹,把上甘岭的花岗岩山体削低了3米,为了抗住这样的狂轰滥炸,志愿军的办法竟然是靠从敌人的哑弹里拆出炸药来挖防空洞。
炸弹的外壳是铸钢,炮弹的外壳是锻钢,炸药更是巨大的联合化工设备的产品,每一座大型化工厂用掉的钢铁数量都相当于当时中国十几年钢产量总和。如果考虑到钢铁质量的话,随便一座现代化工厂用到的钢铁都有几百个品种,其中90%的品种,当时的中国连50克都不能冶炼。
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钢铁产量多的一方多半会赢。所以,尽管志愿军凭着“气”在朝鲜顶住了帝国主义的进犯,中国人还是认识到了巨大的危机。
到了1957年11月,社会主义大家庭在莫斯科开会。趁着苏联刚刚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热乎劲,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共识,“社会主义正在上升,资本主 义正在衰退”。赫鲁晓夫在会上提出,要用15年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作为当时苏联的同盟国,毛泽东表示,“(钢铁产量)十五年赶上英国”。12 月份,刘少奇向全国宣布,中国要在15年内在钢铁和重工业方面赶上英国。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要好好干五十年,把工业建起来,要有美国那样多的钢铁”。这样就和前面“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合称“赶英超美”。
此后的几十年,中国人全力以赴地增加钢铁产量,根本不需要有什么人动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