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的文化遗产

如题所述

大英卓筒井
大英卓筒井深钻汲制工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卓筒井古老的深钻汲制工艺沿袭了宋代钻井、制卤、晒卤、(滤卤)、煎盐的制盐工艺流程。
徐氏泥彩塑制作技艺
2008年徐氏泥彩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家住大英县的徐兴国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蓬莱大乐
2007年,蓬莱大乐被正式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蓬莱大乐”作为巴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巴蜀文化精品”、“东方神乐”。
象山花锣鼓
象山花锣鼓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象山花锣鼓是四川古代特色的音乐,创始于清朝,由当年象山民间鼓乐手组成‘公堂’(即乐队)开始在民间流传。花锣鼓的乐器由大锣、大鼓、大钵和四个马锣组成,演出灵活,节奏跳跃,后来花锣鼓靠家传或同族组队流传下来。
2004年5月,大英县境内发现一本清代象山花锣鼓乐谱,这是四川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且保存完整的锣鼓乐谱,全书共记录了《一顺风》、《节节高》、《挂帅》、《吊猴子》等90多首失传多年的四川古乐曲牌,象山锣鼓引起外界关注。
耍旱龙
耍旱龙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耍旱龙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安乐办事处干屏村龙王庙及卓筒井镇周边地区民间龙舞。耍旱龙的道具有石雕龙王,竹编七节龙或十节龙,竹编龙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