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在两千多年前,为了战争的需要吴国为有效地阻止魏国的进攻,曾设关于此,那时的铁门关是在关址靠北大约50米的地方(晴川假日酒店西大门处),关址的南面通接洗马长街,左倚大别山,右控禹功矶。站立于铁门关的城楼上,出现在眼前的是烟波浩淼的长江之烟波,连接那平静如秋月的东月湖之水,还有那清丽秀雅的汉江之水静静的从郤月城旁流淌而过。再慢慢地消失在长江之中。那汉江之北是满目苍茫的郊野,天空无一白云那天,那地,那情,那景犹如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铁门关在那冷兵器时代,积极有效地发挥其重要的军事功能,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了中国,随后汉阳城的兴建,这才由关隘变成了旅游胜地。
岁月流逝,从建铁门关之日起,经历了多次的攻守激战,在后来的日子里,这里吸引了无数游客。不幸的是明朝隆庆庚申年(1570年),这座坚固雄竣的关隘被一场大火烧毁,留下的是残墙剩瓦,留下的是一个因关隘而形成的老地名--铁门关,一片苍凉。
历经唐宋元明清,这洗马长街靠江边一带的港埠,越来越多,那商贸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洗马长街和晴川街(原月湖正街)也跟着发展起来。街面上是车水马龙,商业兴盛。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郡守周今钟决心重修铁门关。物质上的丰富满足不了精神上的需求,这满地是黄金的地段,干脆将铁门关的城楼改为关帝庙更适合人心。本地名士李汉兹还为铁门关城楼改变的关帝庙写了一匾额,那“天地正气”四个字将全国各地来此做生意的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关帝庙内有一座关公塑像,身穿绿色蟒袍,秉烛观书,庙门前还有一对石狮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晴川阁重新装修时,曾挖出两个石狮子,一只已毁,另一只现存放在晴川阁内,据原晴川阁工作人员介绍,此对石狮子为当年关帝庙门前的一对石狮?)
张之洞为了建造汉阳铁厂,于1891年拆除了铁门关,那近二千年的城墙填了东月湖,铁门关从此消失。
记得晴川老三小时候,曾去过铁门关,从龟山东端开始有一道墙连接龟山头,早年洗马长街是由麻条石砌成的阶梯,通到墙下的一道拱门,拱门宽不过一丈,高不过一丈五尺,拱门深约二丈余,再下阶梯,迎面就是晴川街(月湖正街)。原先以为那是铁门关,问起我父亲,才知道那不是铁门关,父亲还说,那道墙上面曾有过铁路,是汉阳铁厂建的,修大桥时,这道墙被拆除(据考证,那的确不是铁门关,历史上的铁门关离其北约50米之远。明朝时期,皇帝为了明朝千秋万代,有的地方必须保留龙脉,有的地方必须断掉一点脉。明王朝对武汉独有其解,故将蛇山断其腰,龟山断其颈。到了清朝,为了修建汉阳铁厂,为了运输方便,张之洞才将龟山的颈子连上,下建拱门以利行走,上建铁路以利运输。这墙上筑的铁路,来之何方,去之何方,多大的铁路?还不得而知,敬请网友们指教。历史史料上不知道有没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湖北省政府建厅编制的汉阳街市图,图上有一条铁路线,靠近此方位,但不可定论。)
历史的烟云从眼前逝去,新的铁门关雄伟壮观,出现在龟山东头,不仅是向世界展现武汉的汉阳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厚重,更向人们表示今日的汉阳已不是昔日的乡码头,这里的58万老百姓将用自己的双手在汉阳区政府的领导下,将这古老的国土变成人间天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