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定型的应用训练

如题所述

身体外边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后,大脑皮质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固定下来,这就是动力定型。此时神经通路变得更通畅,因而条件反射的出现愈来愈恒定和精确,而且时间本身和前面的一种活动,都成为条件一般途径,使神经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损耗而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一切技能和习惯的训练与培养就是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动力定型的形成分三个时相:第一时相的特征是兴奋过程扩散,例如儿童初学写字时,有许多多余的动作,这是由于兴奋扩散的缘故;第二时相的特征是兴奋过程逐渐集中,这是由于负诱导而使与该项活动无关的皮质区产生抑制的结果。语言指示在这一时相起很大作用,如教师指示初学写字的儿童“坐直”“头不要偏”等,就能制止那些不必要的动作,使有关皮质区域的兴奋过程更快集中,加速技能的形成;第三时相的特征是定型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这需要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愈复杂的动作需要愈长时间和愈多的训练次数。因此,建立动力定型要花费很大神经劳动。(下面以篮球为例)
篮球的投篮,就像是炮弹的发射。首先发射架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才可能打的准。也就是要求有稳定的动力定型。简单划分的话,就是下盘功夫和上肢的动力定型。脚功是整个动力定型的基础,具体训练方法就不说了。
乒乓球也一样要求动作的稳定。具体就是挥拍出手的稳定,击球的稳定。
动力定型训练中,要讲究少而精的原则。对于初级选手来说,你不要学习乔丹每天投中1000个球,也不要模仿科比每天所谓的投中1500个球。对于初级动力定型训练来说,每天1000个的数量,将会起到摧毁动力定型的作用,这就像拳击练习抗打击能力一样,对于一个没有训练基础的新手,使用拳王同样的训练强度,这个新手是无法承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