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岗古海遗迹的遗址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的地貌颇为奇特:山岗的北坡和缓,南坡崖壁则呈额头状,下部山岩凹陷,岩壁下成斜平面台,台面向外下倾,倾角为15°。这是一种海蚀地貌,表明远古时代南海水域的边缘深入到珠江三角洲的北部。地理学家将它命名为古海蚀崖。此海蚀地貌形成于距今约6000年前,是世界上少数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址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海面变化的重要证据,对研究广州地区自然环境变化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1937年被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尚时发现。这一发现为海内外专家们所关注,它突破了世界古海岸线与今天海岸线宽度最大值为50千米的说法。在此之前,地理学家们普遍将意大利距今海岸50千米的内陆古海遗址视为海面从大陆退出的最大里程。七星岗古海岸遗址距今海岸100千米以上,是原来说法的一倍。
关于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南移的成因,学术界的观点有巨大分歧。吴尚时在1938年发表《广州附近地形之研究》一文指出,七星岗海蚀崖下平台高出平原1米多,是海岸南移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壳的上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意吴氏说法的学者认为,如同白云山的形成一样,白垩纪以来的地壳运动使珠江三角洲一带地表逐步上升,从而将海岸线推移至如今的位置。但这一观点并未被地理学界所普遍接受。另一些学者认为,第四纪世界性的冰川期将海平面抬高到水域足以到达七星岗一带,随着冰川期的过去,海平面又退回到原来的位置。而界于两者之间的看法则认为,冲积平原的发育使得珠江三角洲一带地表逐渐增高,并逐步向外推进,从而将海岸线挤到了如今的位置。他们认为,珠江三角洲平原是距今6000年间形成的,因此,七星岗古海岸存于距今60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