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介绍一下洛克《论宽容》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8-02-05
  宽容是对文明的考验——《论宽容》阅读札记
  我们很熟悉房龙的《宽容》和洛克《论宽容》了,而伏尔泰的这本《论宽容》对于汉语读者来说还是比较新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在1762年的法国,发生了著名的卡拉斯冤案。伏尔泰是该案件的伸冤者,正是他竭尽全力为卡拉斯一家昭雪,从而成为了启蒙思想的伟大实践者。笔者曾为此写过随笔《思想之外的行动启蒙》。《论宽容》一书正是伏尔泰为他人四处伸冤时写成的,作者透过卡拉斯冤案,批判了宗教狂热,阐发了自己的宽容思想。阅读《论宽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的博大思想与伟大情操。

  “宽容是对文明的唯一考验。”英国哲人赫尔普士如是云。是否拥有宽容的人道情怀,是一个社会是否发达文明的标杆。早在14世纪,“宽容”一词就在法语里出现了,本义是指对于某种自己不赞成的事物,出于宽厚忍耐而表示容许容忍,并不加以禁止、阻碍或苛求;或指容许、容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感情、思想、习惯、行为等的内心情绪。伏尔泰这样说:“宽容从未挑起内战烟火,偏执却能造成尸横遍野。”古今中外多少现实早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宽容程度,决定了这个社会这些民众的文明与和谐的程度。

  在人类文明史上,宽容时时刻刻在闪烁着光芒,或星或月或太阳。《论宽容》有一节专论“犹太人极其宽容”,是啊,希伯来名句“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那是多么博大的胸怀。

  在古代中国,宽容并不是一个稀见的因子。伏尔泰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宽容就有良好的评价,他还在《论宽容》一书中论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学大家苏轼就有博大的宽容胸怀,福建有一位老读书人,曾冒充苏轼托带包裹赴京城应考,途中被捉住了,带到苏轼面前,苏轼干脆顺水推舟假戏真做,让他成了为自己托带包裹的人。当然,通常来说,宽容并不总是要你“以德报怨”,做到“以直报怨”就可以了。

  一个没有宽容的世界,一定是个没有德性、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世界。伏尔泰说:“如果没有宽容,狂热就会蹂躏大地,或者至少使世界陷于痛苦之中!” 2007年8月,俄考古学家称发现了末代沙皇子女的遗骨。90年前的1917年,十月革命后,退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及皇室成员被处决。在他们的骸骨附近发现了陶制的器皿,初步分析曾装过硫酸,这证明了当年布尔什维克行刑的火枪队对沙皇一家行刑后,把酸性液体倒在他们身上,以消灭他们的肉体,避免他们成为尊崇的对象。思想家斯宾诺说得好:“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没有人道,没有宽容,那么人类世界必然只有残暴,残暴灭掉的也仅仅是肉体而已,而“冤冤相报”从来都是没有尽头的。

  宽容是对文明的唯一考验,也是对文化的最大考验。宽容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心胸情怀。《论宽容》告诉我们,宽容涉及立法、司法、公平、公正、正义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普遍的宽容就是普世的价值。思想精神文化信仰领域最需要宽容精神。爱因斯坦说:“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能有的信仰。”为不同信仰者辩护,为宽容和人道辩护,就是伏尔泰的精神骨骼。

  云翻一天墨,浪卷半空花。宽容的世界是博大的、普世的,它容纳风,容纳雨,容纳浪。人类世界需要和谐、祥和、安宁、幸福的生活,所以应该努力让宽容与博爱像大海一样深邃,像天空一样湛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05
【图书简介】 - 论宽容
《论宽容》是伏尔泰在为卡拉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成的,描述了让·卡拉斯事件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 在《论宽容》这部著作中,作者概括了对卡拉事件的看法,阐述了他自己的宽容思想。本书中不仅批评天主教的狂热分子,而且批判宗教狂热。作者明白指出,这部著作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新教徒,他们也应该遵行理性和良心。

【图书目录】 - 论宽容
译本序/蔡鸿滨
第一章 让·卡拉斯身亡始末简述
第二章 处死让·卡拉斯的后果
第三章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思想
第四章 宽容是否有害,哪些民族容许宽容
第五章 怎样能使宽容为人所接受
第六章 偏执是否天赋权利和人权
第七章 希腊人是否经历过偏执
第八章 罗马人是否宽容
第九章 殉教者
第十章 不确实的传说和迫害的危害性
第十一章 偏执的流弊
第十二章 在犹太教内偏执是否属于神权,是否始终不容许宽容
第十三章 犹太人极其宽容
第十四章 耶稣基督是否曾教人不宽容
第十五章 反对不宽容的种种表示
第十六章 垂死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对话
第十七章 1714年5月6日,一位享职俸教士致耶稣会会士勒泰利埃的信
第十八章 不宽容属于人权的仅有实例
第十九章 记一场在中国进行的争论
第二十章 让民众抱有迷信思想是否有益
第二十一章 美德胜于学识
第二十二章 论普遍的宽容
第二十三章 祷告上帝
第二十四章 后记
第二十五章 后记续及结束语
增补篇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99500.htm

第3个回答  2008-02-05
《论宽容》
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洛克批评了宣称人生下来便带有内在思想的哲学理论,他主张人所经历过的感觉和经验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来源。由於他在这方面的理论,洛克可以被归类为经验主义者,而非他的批评者莱布尼茨等人所信奉的理性主义。《人类理解论》的第二卷提出了洛克对於思想的理论,他区分出了被动取得的简单思想—例如「红色」、「甜美」、「圆形」等等,与主动架构起来的复杂思想—例如数字、因果关系、抽象、实体观念、本体、以及差异性概念。洛克也区分了物体既有的主要特质—例如形状、动作、和长宽高,以及次要特质—亦即「在我们体内产生不同感觉的能力」(II.viii.10),例如让我们感觉到「红色」或「甜美」的能力。洛克主张次要特质是取决於主要特质的。在第二卷中洛克也讨论到了人的本体以及人的思想,他在这里所提出的理论直到今天都还有所争议。第三卷主要讨论语言,第四卷则讨论知识,包括了直觉知识、数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科学」)、以及信仰和舆论。
第4个回答  2008-02-06
最近火的很的一本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