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

这首描写关露的诗,请大家解释一下。
请具体就当时的环境和作者内心以及诗词的本意来解释。不要延伸。

  我们都说共产党人的牺牲是巨大的,但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牺牲的真正含义?

  在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作为女性,她们为着理想和信念,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她们的故事每每令我们动容。那些并不遥远的历史,我们当永志不忘。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首电影《十字街头》的主题歌《春天里百花香》,可有多少人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

  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关露,一个被历史尘封的名字。今年是她的百年诞辰,没有纪念大会,没有追悼文章,一如当年她的去世,悄无声息。

  在关露身上,才女、汉奸、特工,三个身份纠缠了她一生。

  转变

  从才女到“汉奸”

  1939年的上海滩,在日寇铁蹄下沦为“孤岛”,这个外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到处都充斥着背叛、绑架和暗杀。

  此时的关露,身份是上海滩最有名的三个女作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丁玲与张爱玲。

  关露除了创作之外,还翻译了高尔基的《海燕》、《邓肯自传》等许多日后广为人知的优秀作品,而那首流露着健康豁达情怀的《春天里》,更为她赢得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喜爱。那时的关露激情澎湃,面对日寇的侵略,她大声疾呼:“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这样的爱国诗词曾经为她赢得了“民族之妻”的称号。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受人喜爱的女作家却在这年年底突然销声匿迹。当关露再次出现在上海滩的时候,她竟然成为汪伪特务头子家里的红人。

  谜底到43年后才彻底揭开。原来,这位本名胡寿楣的女诗人已是中共秘密党员,她接受了一个非常任务——打入“76号”,摸清汪伪政权特工头目李士群的真实思想动态,并在适当的时候对他进行策反。

  任务

  “说你汉奸不能辩护”

  关露有个妹妹叫胡绣枫。1933年,李士群被国民党抓了以后,他的老婆叶吉卿走投无路,胡绣枫接待了她,所以李士群对胡绣枫一直心存感激。基于这层关系,党组织原准备派胡绣枫策反李士群,但胡绣枫当时在重庆工作繁忙,于是推荐了姐姐关露。

  1939年11月,关露的长篇小说《新旧时代》进入了最后修改。一天夜里,她接到了一份中共华南局最高领导人的密电——速去香港找廖承志!(注:廖时任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负责人。)

  关露到达香港后的第二天,两个客人拜访了她。其中一个就是廖承志,另一个人则自我介绍说:我叫潘汉年。那是一次绝密的谈话,直到若干年后,有的材料里才第一次提到它。潘汉年所带来的任务,就是命令关露返回上海,策反李士群。

  最后潘汉年是如何说服关露的已无法知晓,通过史料能查到的是,潘汉年最后对关露说:“今后要有人说你是汉奸,你可不能辩护,要辩护,就糟了。”

  关露说:“我不辩护。”

  敌后

  假装投靠汪伪特务

  回到上海后,关露便成了极司菲尔路76号汪伪特工总部的常客。李士群让太太和关露一起逛商场、看戏。有意无意间,关露投靠汪伪特务的消息传开了。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粉墨登场,上海的敌特空前猖獗。这激起了文艺界进步团体的抗日热情,就在这个用人之际,左联负责人找到了主管诗歌工作的蒋锡金。“关露还参加你们的活动吗?”“是的。”“今后不要让她参加了。”

  此后,上海的许多关露昔日的同事、朋友均对她侧目而视,大家一谈起她,甚至要往地上吐唾沫。

  蒋锡金有一次在路上碰到关露,聊了一会儿,她跟锡金握手告别时说,“我没去过你的家,你的家在什么地址我全忘了”。

  关露严格地执行了党的指示,有意疏远了那些所剩不多的朋友。

  据胡绣枫透露,在此期间关露曾给她写过一封信:“我想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就是不知道‘爸爸、妈妈’同意吗。”这里的“爸爸妈妈”就是指解放区、延安。胡绣枫说,接到关露来信后,自己立刻跟邓颖超汇报了此事。没多久,八路军办事处一个人就找到胡绣枫,随后胡绣枫回信给关露说:“‘爸爸、妈妈’不同意你回来,你还在上海。”

  忍辱负重了两年后,关露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1941年,关露与李士群进行了一次有迹可循的对话。关露说:“我妹妹来信了,说她有个朋友想做生意,你愿意不愿意。”李士群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

  很快,潘汉年在上海秘密约见李士群。从此,日军的清乡、扫荡计划总是提前送到新四军手中。之后,李士群与中共的秘密联系改由其他同志负责。关露又迎来了新任务。

  赴日

  恢复日本共产党联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日本军部在华办了很多中文刊物,网罗了一批汉奸文人。1942年5月,日本海军部控制下的《女声》杂志招来了一个新的编辑,这是一个穿着时髦且面目和善的中国女人,她就是关露。

  之前两年的磨炼,令关露更为成熟。之后的日子里,她行使编辑的权力刊登了很多暗含反战爱国色彩的文章,培养了大批进步文学青年。

  1943年7月,《女声》杂志社决定派关露去出席8月在日本举行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中国的代表全要被登报,并附照片。如果经过这次的亮相,关露的“汉奸”之名是再也洗刷不掉了。

  就在关露犹豫之时,潘汉年派人送给她一封信,要她到日本转交秋田教授。原来,当时在中国的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与日本国内的日共领导人失去了联系,希望通过秋田恢复。杂志社给关露介绍的日本朋友中就有秋田,关露再一次上路了。

  在日本,关露圆满地完成了给秋田送信的任务。这次大会,日方要求中国代表都要发表广播讲话,分给关露的题目是《大东亚共荣》,关露坚决地拒绝了,她把题目换成《中日妇女文化交流》,日方同意了。

  关露回到上海后得到两个消息:其一,李士群9月在家中神秘暴毙;其二,她出席日本大会的新闻已在国内传开。一篇登在1943年《时事新报》上的文章写道,“当日报企图为共荣圈虚张声势,关露又荣膺了代表之仪,绝无廉耻地到敌人首都去开代表大会,她完全是在畸形下生长起来的无耻女作家。”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我党接到密报,关露已经名列国民党的锄奸名单,于是立刻安排她来到了苏北解放区。

  自杀
  “千古情人我独痴”

  熬过了六年敌营生活,关露终于回到自己人的身边。此时解放区的整风运动正进入审干阶段,关露成为严格审查的对象。抗战胜利却仍然要忍受误解,关露的精神已近崩溃。这时,有人给关露送来一封信,当她看到寄信人名字的时候,整个人在一瞬间振奋了起来。

  关露有一个感情深厚的恋人。抗战时期关露在敌人的营垒里以汉奸文人的身份出现,而她的恋人则以爱国分子身份在国际友人之间活动,身份的差别导致两个人聚少离多。关露以为到了解放区,他们就可以结合了。但关露想不到,这封珍贵的来信竟然是一封绝交信。

  关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过了一段时间,潘汉年等人为关露送来了证明材料,关露渐渐地康复了。

  1955年,潘汉年受到错误对待被捕入狱,受他的牵连,关露也失去自由,一关就是两年。1967年,关露再次被捕,这一次关了8年。

  1982年3月,中组部作出《关于关露同志平反的决定》。几个月后的一个冬日,关露在她那十多平方米的陋室里服药自尽,时年76岁。

  人们在整理关露遗物的时候发现,陪伴关露走完人生最后一刻的是一个大塑料娃娃,而她的身边还一直保存着一张那个爱人的照片,照片的背后有关露写的两句诗:“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注:关露在狱中曾留下了11首诗,其中最著名的是《秋夜》中的两句,“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

  (有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2
与书香相伴,是我唯一的骄傲。

正值少年的我,放荡不羁,但一部《红楼梦》完全征服了我,每每心旷神怡的摊开那本又厚又黄的大部头时,思维立刻如魔术师手中的丝带一般在我的脑海中拖进拖出,浮躁的喧闹声渐渐远去,《红楼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同初涨的潮水,慢慢的涌进我的视野。这时,我总会忘情然、惆怅然,进入一种神奇的境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怀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去阅读《红楼梦》,一遍又一遍,茫然与欣然之中,一种神奇的力量左右了我忐忑不安的心。私下里,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书友交流读书的感受,晚上睡觉之后,痴痴迷迷的呼着宝玉和黛玉的名字,内心充满一种莫名的振奋与悲壮。

作为一名读者,我十分尊崇《红楼梦》的伟大,对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深信不疑,而且我更推崇它对现实的批判。但我仔细阅读后发现,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源于生活,作者的思想旨向是“梦”和“情”。

梦贯穿全书。其实,这部书就是一个梦,全书大梦套小梦,梦梦不断,梦梦相连,据说,有人极认真地统计过这部书中的梦。但是,梦在书中只是一种象征,一种生活的无奈,一种无奈生活的感悟,我觉得它应该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生如梦”的传统文化。传统的渗透与积淀使作者无法打碎过去的梦,也无法逃逸现实的梦,更无法去筑砌未来的梦,所以作者找不到异于过去也不像现世的“乌托邦”,他却对比了过去与现世的梦,满腔愁闷,迸向凄凉。

而作者的梦又是透过情达于世上的。“情”是贯穿全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梦就像一方彩锦,是由情的经纬线织成,而书中的情又大抵不出爱情、亲情和人情三条线。

翻检各回标题,便可明白曹雪芹先生对“情”是多么地独钟,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恋风流情友入家塾”,“情切切良宵花解语”,直到“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其中有“幽情”、“痴情”、“不了情”、“情中情”、“调情”、“滥情”、“真情”、“耻情”、“闲情”、“离情”、“前情”、“虚情”等,隐于书中但又十分显眼是亲情和人情,但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抵爱情,回目中的“情”就大多与爱情有关。

宝、黛之间的爱情早已经评价如潮,我不想多说。因为不知从哪一天起,在大观园众多的女孩之中,我特别偏爱自称“槛外人”的妙玉,每读一遍《红楼梦》,我就禁不住为妙玉叹息良久。

于是,我对妙玉就有了过多的感伤,这感伤自然来自红楼,来自妙玉;这叹息长流心间,伴我左右。我为妙玉的那份痴情而感动,为妙玉对宝玉的那份痴情而深深感动。

青灯古殿,多么的凉气逼人,妙玉那颗清高孤傲的心在这里搏动,这是多么地令人同情!然而这颗心中还有一个影子在晃动,这是明明知道没有希望的爱恋啊,在环境的衬托之下岂不更具有悲剧色彩?出家多年,本该是万事皆空,但唯有一个“情”字抛舍不下,就注定滚滚红尘之事永难洗清,“言空未必空”的忧伤与尘世之人相比岂不更深一层?

在“金陵十二钗”之中,我觉得最不幸的人就是妙玉,林黛玉虽然寄人篱下,但还有贾母厚爱,她爱宝玉,宝玉对她又何尝不是深深眷恋呢?何况当初贾母也是有意撮合二人,虽然结果不如人意,但毕竟也是爱得其所,爱有所终。而妙玉呢?出家了却不在荒山野岭,本想斩断红尘却住在大观园中,自然就无人关心,缺乏疼爱,对宝玉的爱更是斩不断理还乱的心事。我相信,她对宝玉的爱决不在黛玉之下,不然,天生洁癖的她绝不会主动拿自己的茶杯招待这块“浊玉”;不然,她也不会对宝玉的一言一字都细心体会;不然,她更绝不会在宝玉生日那天送去一张帖子。

但是,可怜的妙玉啊,她除了把这份爱深埋在心底还能怎么样呢?她没有爱的权利,比不上黛玉;没有爱的勇气,比不上黛玉;她没有爱的缘分,也比不上黛玉;甚至她也没有爱的可能,更比不上黛玉。黛玉之死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殉情,可怜妙玉连这个权利也没有。

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可怜的妙玉啊,你和宝玉之间不算是两情相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你的一厢情愿,你不能爱他,可你深深爱她。我不知道,在青灯之下诵经之余,你是否长夜无眠?我不知道,在古殿之中蒲团之上,你是否独坐无语?难道最高的爱就是无言、无欲和无奈吗?

妙玉,我深深地为你叹息,我常常地为你伤心。

妙玉,你的爱令人心酸,你的爱令人感叹。

但是,谁又能说,你这种明明知道没有希望却又深情向往不是一种境界?不是一种令当今天下浅薄儿女万世汗颜的境界?

妙玉啊,你是大观园中最懂得感情的女子,但你只是栊翠庵主。难怪欧阳修老先生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以上我从妙玉对宝玉的痴情谈《红楼梦》的感情主线,文字苍白,见解肤浅,望大家多多指正。
第2个回答  2012-04-10
云沉日落雁声哀,疑有惊风暴雨来。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