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真的不理发吗

如题所述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中国古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清代以前的中国人,不剪发、不剃须、不修剪手指甲。
这就带来了许多困惑:
难道就没人想想古人头发长了怎么办,指甲被刮怎么办吗?
今天娘子就是来告诉大家,即便是在明代和明代以前,中国人也是理发的。

中国人说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其实是强调子女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伤害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受到刑罚和毁坏。
有关头发的是“髡(kūn)刑”,有关身体的是“劓(yì)刑”等。
我们看《世说新语》讲了一个故事,说是范宣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小心伤到了手指,哇哇大哭。大人问:“是因为痛吗?”他说:“不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才哭。”
因此,一直以来,现代人都以为古人不会剪发,这其实是个谬误。
范宣懂得,如果自己受了伤,爹妈会心疼,本身这个伤不疼,但想起他会因此让爹妈难过,他就很难过。这个故事体现的是什么意思就不用多说了,夸张是有,但整段文字其实是这么个意思——就好比孩子在外工作,报喜不报忧,也是怕父母难过。
古代的中国男人的发,不算长也不算短,不是披肩,是要盘起来的。那时候也用剪刀,男女理发的方式,与现在稍微剪一剪的理发方式相差不大。当然,除了理发,还有舒筋活络的按摩等额外服务。

宋代的民间,经济十分发达。理发店老板们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名唤“净发社”。这记载在周密在元朝初年,写的关于南宋临安城的回忆笔记《武林旧事》里:“绘革社(影戏)、净发社(梳剃)、律华社(吟叫)、云机社(撮弄)”。足以证明,宋代不仅有皮影戏协会绘革社(相当于现在的电影电视剧老艺术家协会),还有理发店老板的社团。
那么,就宋代有理发店吗?
非也。理发是很紧要的一件事,从周朝便有理发工具。各个朝代都有理发协会颁布的行业须知,即《净发须知》,指导理发师如何招揽生意,如何吆喝,如何应承,如何理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发型。当然了,有的同学老来多秃顶,理发师就很为难。在许多壁画作品中,就有根本梳不起发髻的清凉男士。
杜甫写过一首诗,名叫《春望》,里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的发型就很稀疏,甚至愁得有些秃了。
发型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一种习惯和礼节。之所以清代发布剃发令会遭遇强烈的抵抗,其实是因为那是一种侮辱。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髡刑”的刑罚,与清政府所谓的剃发很相似。现代人的疑惑,也源自于辫子戏的误导。其实,在清代初期,国人的辫子是要理成金钱鼠尾一般的,即头发几乎全光,只留下一条细细的鞭子从后脑勺垂下去。和后期只剃额头之上那块儿几乎全完不同,这也是三百年来,汉人的另一种反抗模式,在头发上得寸进尺。
除了这种百年的反抗,还有一种反抗,便是正月的时候不理发,寓意“思旧”。即思念大明江山,象征着故国远去,人心不死。但到后来就没人晓得正月不理发的真正目的了,很多人认为是会“死舅”,直到前些年,乡间依然存在这种说法。乡镇上的理发店正月不开张,但近些年就不管那一套了。

正如越来越多的人随意想想就说古人不理发一样,有同学也对古人剪不剪指甲心存疑虑。实际上中国人有固定的发型,虽然比现在长,但你也不能太长,头发太长就要剪,指甲长了也得剪,直接用剪刀铰。清政府对剃发有异样的执著,每个地方都安排了待诏的剃头匠,国家发工资,碰见该理发的就要抓住给剃了。初期因为剃头这件事杀死了很多人,强制剃个金钱鼠尾,就和当初南京大屠杀时,驻扎在南京的日本士兵把涂料涂在女性脸上取乐的感觉差不多,主动配合才怪。
总之,“古代中国人不理发”是现代人的错觉。中国古人是很注重个人卫生和个人形象的,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专业理发店,为人梳洗剪发。只不过,那时男性的头发,相较于现在来讲,都是长发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9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孝经传之两千年,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毁伤即是不孝,所以,除了六亲不认出家剃度,凡人们是不能剃掉须发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6
说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其实也是会理发的,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剪短,但一样会去修整,会把比较多余的有碍瞻观的部分去除掉。(同样也会修整胡须和体毛。)
第3个回答  2017-01-09
要理的
第4个回答  2024-06-04
古代中国人也理发的!
古装剧里的大侠们总是留着飘逸的长发,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探索古代中国人的发型习俗,揭开这个谜团吧!
多种发饰,彰显身份
没错,古代中国人也理发,只不过他们的发型有严格的规定。从头饰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皇室贵族往往头戴冕旒,官员们根据品级佩戴不同颜色的幞头,平民百姓则用简单的发簪固定头发。
等级森严,发式各异
不同朝代对于发式的规定也各不相同。秦汉时期,男子流行髡发,即把头发剃光,只留头顶一绺头发。到了唐代,盛行梳高髻,以发量多且高为美。宋朝男子多戴幞头,明清时期则流行束发盘髻。女性的发式更是丰富多彩,从垂发、双丫髻到凤冠霞帔,各有特色。
象征意义,祈福避祸
发型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婴儿出生时剃胎毛,寓意辞旧迎新;结婚时挽发髻,象征着从属于夫家;男子及笄表示成年,女子出嫁时梳妆打扮,寓意美满幸福。更有甚者,人们还相信通过特定的发型和发饰可以祈福避祸,驱邪保平安。
理发工具,别具匠心
虽然理发也理发,但古代的理发工具可与现代大不相同。他们使用锋利的铜刀或铁刀剃发,木梳或骨梳梳理头发,铜镜或银镜照看自己的容貌。这些工具虽然简单朴素,却也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理发习俗,因地而异
古代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北方游牧民族大多髡发,南方汉族则习惯蓄发。有些地区以长发为美,有些地区则偏爱短发。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和社会阶层的发型也可能截然不同。
时尚潮流,不断演变
古代的发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时代和时尚潮流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烫染发型一样,古代人也热衷于追逐流行。从发髻的形状、发饰的款式到发型的编排方式,都体现了古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小结:
所以,古装剧里满头飘逸长发的大侠虽然帅气潇洒,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古代中国人也理发,只不过发型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头饰的发饰、等级森严的发式、象征意义的发型、别具匠心的理发工具、因地而异的理发习俗到不断演变的时尚潮流,都展示了古代中国发型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