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如题所述

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表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两个战场的功能,不能片面地否定这个肯定另一个。

抗战初期,国民党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以节节抗御的方式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大的战役,杀伤、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日军,为打破日军“速胜战略”、推动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国民党当权者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正面战场的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正面战场的战役是败多胜少,尽管如此,它大量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但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变为主战场。

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作战,有力牵制、打击日寇,正面战场上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会更大,有些战役可能会输得更惨,所以两个战场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游击战争迅猛发展,不仅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而且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迫使日军不得不长期而不是暂时分散兵力两面作战,从而为推动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相持阶段,实现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1943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敌后战场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收复了大量失地,成为全面反攻的战略基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专家: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3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主导。正面战场在较长的历史时间,特别是战略防御阶段起着主战场的作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

具体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游击战争迅猛发展,不仅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而且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迫使日军不得不长期而不是暂时分散兵力两面作战,从而为推动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相持阶段,实现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1943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敌后战场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收复了大量失地,成为全面反攻的战略基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扩展资料:

正面战场在抗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全面深刻了解这场战争,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敌后战场在抗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开辟了抗战的敌后战场。

在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由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逐渐上升为抗日的重心,成为与日军作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为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如何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之比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6

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的存在,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主导,海内外原来对两个战场的研究都提出过一些不够全面的看法,有的笼统地把正面战场称为国民党战场,敌后的是共产党战场。

这不是事实,正面战场也有共产党的力量在参与,在活动。有的只承认某一战场的作用,否定另一个战场的作用,对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做恰当的评价。现在完全有条件从全民族抗战的视野全面考察这两个战场的关系,给予实事求是的定位,但是有些具体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

正面战场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特别是战略防御阶段起着主战场的作用。抗战初期,国民党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以节节抗御的方式进行了上面说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大的战役,杀伤、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日军,为打破日军“速胜战略”、推动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国民党当权者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正面战场的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正面战场的战役是败多胜少,尽管如此,它大量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但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变为主战场。

与正面战场常规作战的一次次战役不同,敌后游击战的重点是“面”而不是“点”,是持续而不是阶段,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是战略而不是战役。实质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从事实上来看是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战略大会战,战略上包围和反包围,使日寇陷于汪洋大海、灭顶之灾的战略大会战。

两个战场的关系不能分割,不能割裂,是一个战争中的两种形态、两个部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特别是战争初期,敌后战场的开辟应该说是很困难的。

扩展资料

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战略防御阶段较好地配合了友军作战:

敌后战场的开辟是由当时的国情军情决定的。全国抗战爆发后,由于敌小我大,决定了日军在中国占据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城镇,这样敌后广大乡村地带成了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

与当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相反,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向敌后沦陷区大步前进,依据中央确立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苏南、淮南、豫皖苏边等大小24块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力量,与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上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

自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我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敌6万余人。1938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40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8%,抗击伪军7.8万人,达100%。

敌后游击战不仅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直接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而且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原先用于进攻的大量兵力转向保守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战略进攻,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之比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专家: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担负着较大规模的正规战任务,抗击敌人的较大规模进攻。在八年抗战中,正面战场共进行22次会战,一部分为反击战。正面作战线虽然从华北、华东一直撤退到华南和西南,后撤几千公里,失地100多万平方公里,但这是制定“以空间换取时间”战略方针时所估计到了的,达到了分散敌之兵力、消耗与迟滞敌人、掩护大后方等战略目的。

而敌后战场则担负着在敌人占领区内进行游击战争的任务。由于与正面战场相隔甚远,游击战争只能在敌人的深远后方,在被敌人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的状态下进行,游击队常常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生存与作战极其困难。但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干的敌后抗战军民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深入虎穴,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猛烈的游击战争,8年间共进行大小战斗125165次,使敌人如坐在火山口上,惶惶不可终日,收复失地近100万平方公里,解救同胞近1亿人口,粉碎了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圆满完成了配合正面战场、坚持持久战的战略任务。

总之,中国只有一个,中国的抗战也只有一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只是抗战军民作战地域的划分,是统一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少了任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抗战。尽管两个战场有时也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始终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的配合作战,成为全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8-03
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追问

具体点吧

追答

正面战场担负着较大规模的正规战任务,抗击敌人的较大规模进攻。在八年抗战中,正面战场共进行22次会战,一部分为反击战。正面作战线虽然从华北、华东一直撤退到华南和西南,后撤几千公里,失地100多万平方公里,但这是制定“以空间换取时间”战略方针时所估计到了的,达到了分散敌之兵力、消耗与迟滞敌人、掩护大后方等战略目的。
而敌后战场则担负着在敌人占领区内进行游击战争的任务。由于与正面战场相隔甚远,游击战争只能在敌人的深远后方,在被敌人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的状态下进行,游击队常常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生存与作战极其困难。但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干的敌后抗战军民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深入虎穴,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猛烈的游击战争,8年间共进行大小战斗125165次,使敌人如坐在火山口上,惶惶不可终日,收复失地近100万平方公里,解救同胞近1亿人口,粉碎了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圆满完成了配合正面战场、坚持持久战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