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物问题

线粒体用什么鉴定
高一生物啊

线粒体(mitochondrion)
线粒体是1850年发现的,1898年命名。线粒体由两层膜包被,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两层膜之间有腔,线粒体中央是基质。基质内含 有与三羧酸循环所需的全部酶类,内膜上具有呼吸链酶系及ATP酶复合体。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 (power plant)之称。另外,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 但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数量有限,因此,线粒体只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一般呈线状,也有粒状或短线状。线粒体的直径一般在0.5~1.0 μm, 在长度上变化很大, 一般为1.5~3μm, 长的可达10μm ,人的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则更长,可达40μm。不同组织在不同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体积异常膨大的线粒体, 称为巨型线粒体(megamitochondria)

在多数细胞中,线粒体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但在某些些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有时线粒体聚集在细胞质的边缘。在细胞质中,线粒体 常常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需要较多的ATP,如肌细胞的肌纤维中有很多线粒体。另外, 在精细胞、鞭毛、纤毛和肾小管细胞的基部都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线粒体除了较多分布在需要ATP的区域外,也较为集中的分布在有较多氧化反应底物的区 域,如脂肪滴,因为脂肪滴中有许多要被氧化的脂肪。
形态与分布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其中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脂类占25-30%。一般直径0.5~1μm,长1.5~3.0μm,在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达10~20μm,称巨线粒体。数目一般数百到数千个,植物因有叶绿体的缘故,线粒体数目相对较少;肝细胞约1300个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20%;单细胞鞭毛藻仅1个,酵母细胞具有一个大型分支的线粒体,巨大变形中达50万个;许多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通常结合在维管上,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肝细胞中呈均匀分布,在肾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性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部,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可以向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由马达蛋白提供动力。
超微结构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各功能区隔蛋白质的含量依次为:基质67%,内膜21%,外8%膜,膜间隙4%。

1、外膜 (out membrane)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允许分子量为5KD以下的分子通过,1KD以下的分子可自由通过。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它是包围在线粒体外面的一层单位膜结构。厚6nm, 平整光滑, 上面有较大的孔蛋白, 可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在5kDa左右的分子通过。外膜上还有一些合成脂的酶以及将脂转变成可进一步在基质中代谢的酶。
2、内膜 (inner membrane)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通透性很低,仅允许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和离子通过内膜时需要特殊的转运系统。如:丙酮酸和焦磷酸是利用H+梯度协同运输。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位于内膜,因此从能量转换角度来说,内膜起主要的作用。内膜的标志酶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它是位于外膜内层的一层单位膜结构, 厚约6nm。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 只有不带电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内膜向内折褶形成许多嵴, 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内膜含有三类功能性蛋白:①呼吸链中进行氧化反应的酶; ②ATP合成酶复合物; ③一些特殊的运输蛋白, 调节基质中代谢代谢物的输出和输入。
3、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至嵴的轴心部,腔隙宽约6-8nm。由于外膜具有大量亲水孔道与细胞质相通,因此膜间隙的pH值与细胞质的相似。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它是内膜和嵴包围着的线粒体内部空间, 含有很多蛋白质和脂类,催化三羧酸循环中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 也都存在于基质中。此外, 还含有线粒体DNA、 线粒体核糖体、tRNAs、rRNAs以及线粒体基因表达的各种酶。基质中的标志酶是苹果酸脱氢酶。
4、基质(matrix)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除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外,其他的生物氧化过程都在线粒体中进行。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均位于基质中,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基质具有一套完整的转录和翻译体系。包括线粒体DNA(mtDNA),70S型核糖体,tRNAs 、rRNA、DNA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基质中还含有纤维丝和电子密度很大的致密颗粒状物质,内含Ca2+、Mg2+、Zn2+等离子。 线粒体内膜向基质折褶形成的结构称作嵴(cristae), 嵴的形成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有两种排列方式:一是片状(lamellar), 另一是管状(tubular)。在高等动物细胞中主要是片状的排列, 多数垂直于线粒体长轴。在原生动物和植物中常见的是管状排列。线粒体嵴的数目、形态和排列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差别很大。一般说需能多的细胞,不仅线粒体多,而且线粒体嵴的数目也多。线粒体内膜的嵴上有许多排列规则的颗粒称为线粒体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每个基粒间相距约10 nm。基粒又称偶联因子1(coupling factor 1),简称F1,实际是ATP合酶(ATP synthase),又叫F0 F1 ATP酶复合体, 是一个多组分的复合物。
-----------------------------------摘自<百度百科>
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原来也曾译为詹纳斯绿 B,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配制质量分数为1%健那绿染液:
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摄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参考资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4
1 卡介苗(BCG)
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
接种程序:出生后24小时内在产科接种,三个月后需要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错过产科接种时间的可以直接到结核病防治所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
注意事项:接种后局部会出现一个溃烂,最后形成一个小疤痕。

2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是一种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减毒活疫苗,我国使用的是糖丸剂型疫苗。
接种对象: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接种程序:满2月龄开始基础免疫,连用3剂,每次间隔30~56天;1.5岁复服1次;4岁时加强免疫1次。
接种方式:口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
(1)有免疫缺陷症;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忌服。
注意事项:由于糖丸疫苗是口服的活疫苗,在接种前后半个小时内禁止进食包括母乳在内的热的食物和饮料,。

3 百白破三联疫苗(DPT):是三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3月龄开始接种,连续三针,每针间隔30~56天,1.5岁加强。
接种方式:臀部肌肉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1) 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
(2) 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注意事项:百白破三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4 麻疹疫苗(MV):是一种用来预防麻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满8月龄初免,1.5岁时复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5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是一种联合疫苗,用来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1.5岁替代麻疹疫苗复种和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初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已知对新霉素及疫苗其他组分过敏者;(2)免疫应答受损个体,其中包括原发或继发的免疫缺陷疾病患者;(3)妊娠妇女,而且接种后应避免妊娠。

6 乙肝疫苗(HBV):是一种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新生儿和可能感染乙肝的任何人。
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一个月接种第二针,与第一针间隔6个月(5~8月龄)接种第三针。初中一年级加强一次。
其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月间隔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新生儿免疫: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2500g、严重脏器畸形;(2)其他人群:凡发热伴有急慢性严重疾病,严重皮肤病,有过敏史或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急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等。

7 乙脑疫苗(JEV):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接种对象:为乙脑流行地区6月龄~10周岁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
接种程序:(1)减毒疫苗:基础免疫共注射2针,2针间隔7~10天,12~18月龄加强免疫1针,7~10岁在加强免疫1针。(2)减毒活疫苗:初次接种为满8月龄儿童皮下接种1针,0.5ml;2岁时加强免疫1针,0.5ml;7岁时在接种1针0.5ml,以后不再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除7,8,9三个月外,其他时间均可接种。
禁忌症:(1)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肺结核、心肾及肝脏等疾病。(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

8 流脑脑疫苗(MCV,a群):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6月龄~15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6月龄儿童初免,间隔1年后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11,12月。
禁忌症:(1)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由过敏者。
(2)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9 白破二联疫苗(DT):是两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小学一年级儿童。
接种程序:小学一年级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破二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0 成人型白喉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白喉的疫苗。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初中、高中、大学生。
接种程序: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喉类毒素疫苗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1 腮腺炎疫苗(MuV):是用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的腮腺炎易感者。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严重疾病、急性及慢性感染。(2)发热。(3)有过敏者。(4)妊娠妇女。
12 风疹疫苗(RuV):是用来预防风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1)普遍接种:12月龄~14岁人群。(2)选择性免疫:以控制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为目的,可对青春期少女及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孕妇禁用,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孕。(2)免疫缺陷症及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放射治疗及抗代谢药物治疗期间。(3)患有严重疾病和发热、过敏体质者。(4)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患或有既往病史者
第2个回答  2008-02-04
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一)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 B是线垃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二)方法
用空气栓塞处死兔子,置于解剖盘内,迅速打开腹腔,取兔肝边缘较薄的肝组织一小块(2~3mm3),放入盛有Ringer氏液的平皿内洗去血液(用镊子轻压),用吸管吸去Ringer氏液,在平皿内加1/300詹纳斯绿B染液,让组织块上表面露在染液外面,使细胞内线粒体的酶系可进行充分的氧化,这样才有利于保持染料的氧化状态,使线粒体着色。当组织块边缘染成篮色时即可,一般需要染30分钟。
染色后,将组织块移到载片上,用镊子将组织块拉碎,就会有一些细胞或细胞群从组织块脱离。
将稍大的组织块去掉,使游离的细胞或细胞群留在载片上,加一滴Ringer氏液,盖上盖片,吸去多余水分。
(三)结果
显微镜观察,肝细胞质中许多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
二、线粒体的光镜切片观察
用詹纳斯绿B染色的兔肝细胞光镜切片,肝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的颗粒。
三.线粒体的电镜照片观察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脊的数目与分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与线粒体长轴垂直排列,但也可见到与线粒体长轴平行排列的脊。脊的横切面呈囊状或管状。脊的数量与细胞呼吸机能的强度有很大关系。
这有三张线粒体超薄切片的电镜照片:第一张是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电镜照片,可见线粒体呈椭圆形和杆状,由双层膜包围,内膜向内突起成平板状脊,脊与线粒体长轴垂直排列,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作用需要能量,线粒体数目多。第二张是恒河猴脊髓突触内线粒体。可见线粒体体积小、数目多,脊与线粒体呈同心圆排列。第三张是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线粒体的脊为分支的管,在照片上呈单层膜泡状。
第3个回答  2008-02-04
用电镜看啊!再切片一下,看他的褶子。
第4个回答  2008-02-04
形态,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