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几种主张?你认为哪一方有道理?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一种主张“海防”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张舍弃西北,专注东南。

第二种主张:“塞防”
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

第三种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指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左宗棠的意见令“中朝动色”。
(如果你问的是寒假作业里的题,题前面的原文中有原话)

我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有道理,因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左宗棠其他的事情:http://baike.baidu.com/view/18755.html#3

参考资料:题前面的原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3
哈哈,正好在看《正说清朝十二臣》,里面讲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可是他的一大政绩哦!!

同治三年(1864),新疆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人,在陕甘地区回民起义的影响下,起兵反清。喀什葛尔的封建主向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求援。

浩罕汗国本来接受清朝封号,是中国的藩属。此时,却派遣阿古柏率大军于同治四年侵入南疆。阿古柏在南疆地区大肆攻城掠地,不断扩充势力,于同治六年底以喀什葛尔为中心,成立所谓的“哲德沙尔”伪政权,自称“巴达吾来特阿孜”(洪福之王)。同治九年,阿古柏已控制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阿古柏侵占新疆期间,对外投靠俄、英和土耳其,对内残酷压迫各族人民。

沙俄趁机施展两面伎俩,一面以帮助清政府安定边境秩序为借口,于同治十年(1871)六七月间,强占中国伊犁地区,名曰“代为收复”,在这里征收赋税,行使国家主权,完全排斥清政府对伊犁地区的统治;一面悉心笼络阿古柏,于同治十一年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汗国君主”,同阿古柏签订通商条约,获得更多侵略权益。

英国也于同治十三年(1874)同阿古柏签订正式条约,承认阿古柏的统治地位,及其窃踞地区为“合法的独立王国”,从而取得了在阿古柏统治区内通商、驻使、设领事等特权。这样,阿古柏就成了沙俄和英国分裂中国领土的傀儡。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就从大清版图上消失了。这就是所谓的“新疆危机”!!

因为,当时在东南沿海,日本也在频频派兵窥伺台湾,所以,在清廷内部引发了一场“海防”和“塞防”的争论!

“海防”以李鸿章为首,认为二者不能兼顾,主张放弃塞防,把停撤塞防的资金用来加强海防。

“塞防”以左宗棠为首(时任陕甘总督),认为在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会招致英、俄渗透,决心以武力为外交的后盾。

面对新疆的严峻形式,清政府最后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消灭阿古柏傀儡政权,恢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主权。

光绪元年(1875)五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攻,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筹集军饷、采运粮食、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准备。

光绪二年四月七日,左宗棠率领六万军队,抬着棺材,离开兰州,经过河西走廊向新疆进发。经过了两年的艰苦作战,于光绪四年(1878)一月二日,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光绪七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了伊犁。

我认为,不论是阿古柏,还是俄、英,都是摆明了欺负中国。人家都打到我们家里来了,难道还能视而不见吗?当然是要打回去了!!李鸿章的主张,纯粹是卖国行径!!什么叫“撤塞防”?就是放弃中国在新疆的统治呗!!好意思说!!难怪后人骂他是“卖国贼”!
第2个回答  2008-02-09
面对新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三种主张:
第一种主张“海防”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张舍弃西北,专注东南。

第二种主张:“塞防”
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

第三种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指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左宗棠的意见令“中朝动色”。
我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有道理,因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要保持我国领土的完整。并且不能让一方侵略者得逞。
第3个回答  2008-02-15
楼主,
我建议你采纳(EXS_001 - 初入江湖 三级 )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