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如何换位及基本规则

如题所述

排球换位的方法 :

一、前排队员之间的换位

1、为了便于组织进攻战术,将二传队员换到2号位或3号位。

2、为了加强进攻力量,将进攻能力强的队员,换到便于扣球的位置上。如右手扣球的强攻队员换到4号位;左手扣球的强攻队员换到2号位;擅长扣快球的队员换到3号位等。

3、为了加强拦网,遏制对方的重点进攻,将身材高大或弹跳力好、拦网能力强的队员,换到主要拦网区3号位或换到对方进攻力量最强的相对应位置上。

二、后排队员之间的换位

1、为了发挥个人特长,可采用专位防守。当本方发球后或接起对方的发球后,后排队员各自换到自己的专位防守区。

2、为了在比赛中便于运用行进间“插三二”战术,缩短后排插上的距离,把二传队员换到1号位置或6号位置。

3、为了加强后排防守,可将防守能力强的队员,换到对方扣球落点最多的位置,将防守能力较弱的队员,换到防守任务相对较轻的位置。

三、前、后排队员之间的换位

后排的二传队员插上时,可从1号位、6号位或5号位插上到2、3号位之间的位置上,准备作二传,前排的2、3、4号位的队员则及时后撤,准备接球或进攻。

基本规则:

一、发球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5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用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一次发球试图。

在发球试图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钟内将球发出。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   

二、队员的场上位置   

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队员的位置是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的,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

每一名右边(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场地的右(左)边线更近。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三、网下穿越   

在不妨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 

四、触网   

新规则规定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算犯规。所谓无试图击球,意指已经完成了击球动作和击球试图。如完成扣球动作或掩护扣球动作之后,偶尔触网则不算犯规。   

五、进攻性击球   

进攻性击球指除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当球的整体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到对方队员,则完成了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触球时必须在本场地空间。

扩展资料:

比赛阵型:

1、4-2阵型:

4-2阵型由4个攻手和2个二传手组成,场上没有接应二传,两名二传手其中一名轮转到前排后负责进攻,另一名后排二传手负责后排插上传球组织战术进攻,因此在比赛的任何时刻全队都有三名前排进攻球员。

2、6-2阵型:

6-2阵型中,总有一名球员从后排移动到前排进行二传,三名前排球员全部担当进攻位置。因此,所有六名球员都会在某些时刻担任攻手,其中有两人需要担任二传手。

6-2阵型需要两名二传手,在轮转中对角站位。阵型中还包括两名副攻手和两名主攻手。采用对角站位的方法,任何时刻前后排各有一名主攻手一名副攻手。在发球之后,前排球员移动到各自负责的位置。

3、5-1阵型:

5-1阵型中只有一名球员担任二传手,不管他的位置在前排还是后排。因此当二传手在后排时,全队拥有三名前排攻击球员;而当二传手在前排时,只有两名前排攻击球员。加起来一共五名。

在5-1阵型中,轮转中与二传手对角站位的球员称为接应二传。当二传手位于前排时,接应二传可以作为第三进攻点,这在现代排球中已经成为各队提高攻击力的常用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球

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如果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在触球时,球的一部分必须低于球网上沿。   

(六)拦网   

拦网是指队员靠近球网,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   

触及到球的拦网行动则完成了拦网。只有前排队员允许完成拦网,后排队员不得完成拦网。如后排队员将球拦回,则为犯规。如拦球到本方场区,则为本队的第一次击球。前排队员的拦网触球不算作本队的一次击球,因此本队拦网后还可以再击球三次。拦网时,队员可以将手或手臂伸过球网,但不得影响对方击球,过网拦网触球应在对方队员完成进攻性击球之后。在一个拦网动作中,允许球迅速而连续地触及一名或更多的拦网队员。   

(七)比赛中的击球   

规则规定队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如果队员违反了上述规定,则判为持球。   

规则规定球必须同时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果球先后触及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则为连击犯规。但是在拦网动作中,允许同一队员或同一拦网中的不同队员,在一个单一的动作中连续触球。在球队的第一次击球时,允许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在同一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第一次击球指接发球、接进攻性击球、接本方拦起的球和接对方拦回的球。而在本队第二次和第三次击球时,则不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   

规则虽然由以上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但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掌握每部分内容的同时,更要将三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规则,理解规则,以至更好地去执行规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排球队员的分工导致他们只有在场上特定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排球有轮次,随着轮次的转动一个队员会处在场上的不同位置。为了技战术的需要,队员之间需要换位. 换位始终发生在发球队员触球之后。己方发球时,队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换位——这时的换位发生在同排之间,即前排的主攻到4号位,副攻到3号位,二传/接应到2号位,而后排的二传/接应到1号位,主攻到6/5号位,自由人到5/6号位 麻烦在于接发球。一直现代排球队伍至多只有三人接发球。这时候,必须充分利用规则——只要同排3人保持从左至右的相对顺序,同列2人保持前后顺序,任何站位都是允许的。所以我们在比赛中才会看到有许多队员站成一堆的现象。当一攻打完而没有打死的时候,球员会尽可能像己方发球时那样换回最熟悉的位置,准备防守反击。 如果在发球队员触球的一刹那,相对位置有错误,那么将失去一分。所以换位一定要准确,迅速。 接发球布阵要考虑几个因素。 第一、让接发球好的队员负责尽可能大的场地,把接发球稍弱的人保护起来; 第二、要让接发球队员的站位便于进攻队员进攻,也便于他们自己接完球进攻; 第三、二传在后排的时候,要考虑二传插上传球的方便程度。 一般来说,主攻+自由人的接发球体系最适合前面所述的理想战术组合。由于高大的男队员往往依然能保持较好的灵活性协调性,因此主攻接发球进攻都能够兼顾。俄罗斯的2米15的主攻,巴西2米02的主攻都是例子。但是女子问题在于,高大了就不能防守。所以采用主攻+自由人接发球体系的就不多见。 在主攻+自由人的接发球体系中,接应的任务在于进攻。这样,接应将不接一传,并且会在4号位打一轮一攻。在后排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接应远远地站在底线,是主攻和自由人把他保护起来,便于他后排进攻。在这个体系里,副攻发完球之后,将被自由人换下。自由人+主攻,3个人每人都要接满6轮一传——这是指对付大力跳发。由于男子运动员接发球水平普遍较高,在接飘球的时候,前排主攻基本上只起辅助作用,大致成为两人接发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432号位为前排,561为后排。站位时同排的不可以站乱顺序,同列的也不可以战乱顺序(这里指的是脚的位置),即5号位不可以站到四号位的前面,三号位不可以站到四号位的左边。
一号位队员发球。
这只是个最初的站位,在发球球出手以后可以自由跑位,比如二传多跑到三号位与二号位之间传球,主攻跑到四号位,副攻跑到三号位,接应跑到二号位。
这样的换位当然有意义了,首先这是游戏规则,其次不这样的话不都拿最强的轮次来比赛吗,这样就没有意义了。
第3个回答  2014-04-28
排球是两队各6人,各分两排站位,以中间球网为界,用手作“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动作组成进攻与防守的球类运动之一。 现行排球运动始于19世纪末。1895年,美国麻省霍利约克城青年会干事威廉�6�1摩根认为篮球运动过于剧烈,打算创造一种比较温和、适度、男女老少皆宜的室内球类游戏。于是在室内挂起2米高的球网,用一个篮球胆进行比赛,比赛双方人数相等,各居一方,将球胆在网上托过来,顶过去,这便是排球的雏型。当时,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比分的多少都是随意而定的。1896年,斯普林菲尔德市立学院的艾�6�1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把它定为“Volleyball”即“空中飞球”。以后把球胆改为现在的排球,成为一项正式的球类比赛。其后数十年,几经变化,形成了现代国际通用的排球规则。 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成立。1949年举行了第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1952年举行了第1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64年排球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1905年我国有了排球运动,据说最早是由华侨从国外传入的。1979年12月,中国男女排分别第一次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80年代,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五次夺得冠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再次获得冠军。 排球比赛场地呈长方形、长18米,宽9米,正中有一条中线把场地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所有的线均宽5厘米,两侧的线称边线,两边的线称端线。场上空7米以内(奥运会和国际重大比赛要高12.50米)和四周至少2米(奥运会和国际重大比赛端线后要有8米,边线外要有5米)内不得有障碍物。在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网宽1米,长9.50米,张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线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排球外壳用柔软的熟皮或人造革制成,内装橡皮胆,圆周为65-70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公斤/平方厘米。 排球比赛开始,每队上场6人,站两排(每排3人)。从左到右,前排为4、3、2号位,后排为5、6、1号位。每次均由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发球。在发球击球时,双方队员都必须按规定位置站好,前后排和左右侧都不能站错,否则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球发出后其位置不受此限制)。由一队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内发球。然后每队可接触球3次(接网触球不计算在内)。如果球落地,触墙、触天花板、触其他任何物体或某一队员犯规,则成死球,造成死球的一方失球。新规则采用每球得分制,即任何一队只要赢球就得分。每队赢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才胜一局。正式比赛采用5局3胜制。前4局打成2比2平局时,第5届为决胜局。在决胜局比赛中,是15分制,任一队赢1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才胜这局。不论是哪一队发球,胜一球即得1分,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规则规定1个队最多有12名队员(队长在内)。比赛成死球时,教练员和队长可向裁判员请求暂停换人。每队在一局比赛中,可要求两次暂停。 队员站在发球区里,在裁判员鸣哨后5秒钟内将球击出。球必须抛出明显离手。如触及发球队场上队员、球网、标志杆、其他障碍物或从网区以外越过,或发球不过网均为发球失误。球在运动员腰部以上任何身体部分停留时间较长,或未将球清晰地击出,或捞球、捧球、推球和携带球时,均判“持球”。如果1个队员连续触球多于1次(拦网除外),则判为连击。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地面即判中线犯规。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前或踏在进攻线上,将离于球网上沿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内,以及后排队员参加拦网,均为“后排犯规”。
第4个回答  2014-04-29
换位:发球按顺时针转,得发球权时换发球。排球比赛中,只要不是进攻触网均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