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歌从什么时候开始数啊

从什么时候开始数啊

从冬至过后开端数九,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每年最冷的时期叫"数九天","数九"是一个动词,就像我们数数一样,从冬至开端数天数,第一个九天数完便为"一九",第二个九天数完为"二九",以此类推,不时数到第九个九天终了。即"数九天"一共有八十一天。

原因:

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扩展资料:

各版本数九歌

1、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长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3、河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4、浙江

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好粟;

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

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苍蝇躲层次;

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

八九七十二,猪狗躺海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刚要伸懒腰,蚊虫虼蚤出。

5、河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大甩手;

七九八九抬头看柳;

九九杨落地;

十九杏花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4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劳动人民经历了千百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许多记叙数九期间寒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谣:

  未从数九先数九,一九二九冰上可行走。三九四九掩门叫黄狗。五九六九开门缩颈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顾禄《清嘉录》上记载有一首“数九歌”,十分风趣地描写了古代人们过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缩在面袍里);三九二十七,篱头吹 篥(寒风刮在篱笆头上,像吹 篥一般);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窝里像睡在野地里一样);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穷人衣薄,起舞取暖);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 (透露出一点暖意了);七九六十三,布袖两肩摊(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

  在古代社会里,穷人过冬尤其受罪。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九九歌”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有一首较通俗的民谣是这样的: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隔河着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俗谚有“头九暖,九九寒”,人们发现如果起头九天暖和,则跟着来的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故说“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京房易占》说:“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冬至后第三戌,为腊月最冷者。”后来,一般人们都认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实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时间。只不过刚进三九的头几天,寒暖变化大,一下暴冷,身体不太适应,显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虽然温度比三九低,但温差变化小,便感觉不如二九进入三九时这么冷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10092.html
第2个回答  2019-01-04

从冬至过后开端数九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每年最冷的时期叫"数九天","数九"是一个动词,就像我们数数一样,从冬至开端数天数,第一个九天数完便为"一九",第二个九天数完为"二九",以此类推,不时数到第九个九天终了。即"数九天"一共有八十一天。

"数九"早在南北朝的时分就曾经盛行了,人们以为,从冬至开端,不时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春天便到来了。那么,"数九"是怎样来的呢?听说由于古代取暖方式落后,冬季自然十分冰冷,所以古人为了转移留意力便开端数天数,这数着数着便发现期间的气温变化。即从冬至开端天气会渐渐变冷,到了"三九""四九"觉得最冷,这之后便会逐天回暖。

那么,"数九"每个时段的气候特性是怎样样的呢?我们只需懂得《九九歌》便能知其各阶段气候。细致如下:

第一句"一九二九不出手",意义是"一九二九"的时分天气曾经冷到不敢显露手来。

第二句"三九四九冰上走",意义是这个时分河水曾经结冰,能够自在在上面行走。

第三句"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意义是这时分河边的柳树曾经拔芽长出嫩绿的柳条,天气有点暖和,能够出来欣赏了。

第四句"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意义是"七九"河水开端冻结消融,"八九"燕子飞回来了,春的迹象明显。

第五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意义是到了"九九"之后,人们开端春耕,田里是一副勤劳劳作的繁华现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7

数九阁从冬至过后开始数,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每年最冷的时期叫"数九天","数九"是一个动词,就像我们数数一样,从冬至开始数天数,第一个九天数完便为"一九",第二个九天数完为"二九",以此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结束。即"数九天"一共有八十一天。

冬至作为一个大节日还是古时的事,辛亥革命以后,冬至节俗日益减弱,至今已在各地难以见到冬至过节的活动。但是,从冬至日起“数九”还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妇孺皆知,流传甚广。什么叫“数九”呢?就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数九”的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6

从冬至过后开端数九,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每年最冷的时期叫"数九天","数九"是一个动词,就像我们数数一样。

从冬至开端数天数,第一个九天数完便为"一九",第二个九天数完为"二九",以此类推,不时数到第九个九天终了。即"数九天"一共有八十一天。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

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