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少数股东权益的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

已取得控制权的投资者购买被投资者少数股东权益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为什么要调减合并报表的资本公积(其调减的数值为新增投资成本-按新增持股比例享有的从购买日开始被投资者持续计算的净资产金额)。劳驾各位大侠!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如下:

企业在取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形成企业合并后,购买少数股东全部或部分权益的,实质上是股东之间的权益性交易,应当分别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以及合并财务报表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个别财务报表中

对于母公司自子公司少数股东处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作为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2、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应以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反映。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交易日,母公司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

扩展资料: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雏形是一些由企业自行设计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它们反映了会计报表的最初目的为企业的业主记录和反映每天的业务活动情况,这些财务记录随意地、偶然地、时断时续地保持着和进步着。当时的银行并不信任这些成堆的。

一无标准二无质量控制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一直到税收的出现,定期公布标准化的财务报表才提到了日程上来,随着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政府干预的加强,早期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就演变成了今天广为采用的几种基本的会计报表,根据这些浓缩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报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7
一,新旧会计准则少数股东权益业务操作上的区别
1.对于少数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方式,新旧会计准则分别做了不同的规定。旧会计准则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中不属于并表母公司拥有的数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前,单列一类,以总额反映,公司总资产的计算公式为:总资产=负债+股东(指母公司)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新准则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并表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总资产的计算公式变为: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含并表母公司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
2.在合并的利润表中,对少数股东损益的处理不同。旧会计准则规定将少数股东权益从合并净损益中扣除,在合并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之前单列一项“少数股东损益”,而新准则规定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列示,此项变化不只是报表格式的变化,与少数股东权益一样也是内涵的变化。
3.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合并基础的指导理论不同。旧会计准则以“母公司理论”为合并报表基础,该理论认为:合并报表按大股东的利益来编制,合并报表是母公司报表的延伸或扩展,认为合并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是母公司的股东或债权人,因此合并的基础是从母公司的角度出发的。新准则则以“经济主体理论”为合并基础,该理论认为应对合并主体的所有股东一视同仁,合并报表应反映所有股东的利益。
二、关于少数股东权益性质的探讨
新会计准则实施前,资产负债表中将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所有者权益之前的做法,带来了少数股东权益是负债还是权益的问题。事实上,少数股东权益本来就不应被视为负债,因为负债就意味着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偿还本金,而少数股东权益并不具有这一特征。从合并的观点看,少数股东是企业集团所有者中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所有权限仅限于他们所投资的公司,即只能分享子公司分派的股利,而当子公司清算解散时,他们也只能分享子公司债权人的权利得到满足以后的剩余财产(在有优先股的情况下其受偿顺序还要后于优先股)。在实务中,若子公司存在优先股并且该优先股未被母公司所持有时,则可以将该优先股权与普通股中的少数股权合并列为少数股东权益,也即根据少数股东是否享有优先权,把少数股东权益划分为优先股少数股东权益和普通股少数股东权益,无论是优先股的少数股东还是普通股的少数股东,在公司清算解散时的清偿顺序都是后于债权人的,因此,总的来说,少数股权益在本质上并非负债,而是所有者权益。
第2个回答  2012-07-26
合并资产负债表反应的是集团的资产负债情况,购买少数股东权益支付的对价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享有的从购买日开始被投资者持续计算的净资产金额,这部分是控股股东额外支付给少数股东,此事项必然要导致归母所有者减少,同时,长期股权投资要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抵消干净,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即借:资本公积,贷:长期股权投资。这样调整后你会发现当期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归母净资产除当期归母净利润影响外还会减少一块,就是为了反映你的增资事项多支付的对价。
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公积要求是股本溢价部门,超出股本溢价或资本公积中没有股本溢价,只能调减留存收益。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对合并资本公积的调整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合并的时候能够抵平。
因为收购少数股东时,新增的投资成本不等于新增持股比例对应的子公司净资产,所以在合并抵消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 和 子公司权益类科目是抵不平的,故要将其与子公司净资产之间的差异先调整到资本公积,使其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权益类科目能够抵平。理解下。追问

你好!按你的意思,既然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是为了使合并时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权益类科目完全抵消,我觉得调整权益类科目其他科目也都可以。但这里只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是什么意思?
其次,当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享有的子公司从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要使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净资产完全抵消,应该是增加子公司权益类科目数值,而不是减少。

追答

从结果上来说,反正都是调整以后都是抵消,其他权益类科目也是一样,但是从科目性质来说,这种差异就是购买时对净资产的溢价部分,当然是放到资本公积科目,会计准则也是这样规定的。

当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享有的子公司从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时,不是调增子公司的权益类科目,子公司的权益类科目是不能调的,而是调减合并财务报表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