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人物的故事

改革开放中 在30年里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人的故事
只要是描写人物故事和内心感受的文章就行就行
1000字左右

1、王有德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年9月出生,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原书记、局长。他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

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2、王伯祥

王伯祥,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2月出生,山东寿光人,山东省潍坊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原寿光县委书记。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他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立足寿光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全力扶持和推广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寿光蔬菜产业化模式推向全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力推动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潍坊经济繁荣贡献力量。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3、王宽诚

王宽诚,男,汉族,1907年6月出生,1986年12月去世,浙江宁波人,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创办人,香港中华总商会原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香港工商界爱国爱港的优秀代表,鼎力支持内地改革开放。

推动建立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四化”服务委员会,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为香港工商界人士参与内地改革开放搭建平台,激发了港澳人士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为他们回报祖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出资创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支持国家选派留学生,培养高科技人才。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工作。编号第465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王宽诚星”。



4、韦昌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11月出生,江苏南京人,山东省枣庄军分区政治委员。

他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在弹片击中左眼、穿透右胸,全身22处负伤的情况下,高呼“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引导炮兵打退敌军8次反扑,独自坚守战位11个小时,由于伤势过重,昏迷7天7夜,左眼失明,为保卫改革开放和平环境作出巨大牺牲奉献。

从战场归来后,他始终不忘初心,义务作事迹报告和宣讲辅导500余场次,用自身经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荣获“八一勋章”和“战斗英雄”“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5、韦焕能

韦焕能,男,壮族,中共党员,1942年4月出生,广西河池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村委会原副主任。

1980年,他组织原合寨大队果作屯(自然村)村民冲破体制束缚,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这是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率先实行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探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村规民约、选举方法、议事制度等做法,为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了重要探索。合寨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十个人的故事,也许构不成一个时代,但可以折射历史的风情:
《戴洁天》——42年前,一介书生在温州的一个公社做了件“胆大包天”的事,比安徽小岗村的农民早了22年。如今,他的儿子创办了葡萄牙最大的中国小商品市场,他的家已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活跃终端。从包产到户到市场经济,从温州到世界,父子两代人的路合成了一条清晰可见的历史之线,串联起并不如烟的往事……
《柳传志》“历史给了我机会,这是千真万确的,我改变了历史,是远远谈不上的。”一个被传媒无数次地报道过的人,一个总是与IT、尖端等等话语联系在一起的人,一个被认为“引起了中国科技界观念彻底改变”的人。然而,时间改变的不仅是科技和企业,还有那些改变科技和企业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这位主人公是我们衡量和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尺。
《樊建川》“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一个曾经的军人,一个辞官下海的商人,一个富有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人,一个干了一件伟大事情的平凡的人,所有这些形容词因为一座博物馆而凝聚到一个人的身上,那是怎样的博物馆?那里有真实的历史,民族的苦难,还有你我的灵魂,你要走进去吗?
《陈哲》“他象一个孤独的标杆一样立在山谷中。”——他曾用自己的笔写下时代的低语,却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在茫茫人海中,他的孤独、温情、思虑曾经化做同一首歌。然而,当物质日益丰富的时候,精神的寻找者却总显得格外孤独。看到他,就让人忍不住地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在失去什么。
《张希永》“命运曾经向他关上了一扇门,张希永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1986年,一对年轻工人夫妻,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与“下岗”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人,在惶恐与不安之中,他们开始了为生存而挣扎的漫漫长路。这是一段破产与重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虽然主人公是一对小人物,但他们有资格代表我们的时代,并用自己的历程审视你的生命。
《郭凤莲》“人不能和历史赌气。”——在她六十多年的岁月中,几番逐浪沉浮,几度随花开谢。她曾经荣耀地站在虎头山上放声高歌,也曾经失意地呆在家中闭门苦思,如今她正沉着练达地驰骋于商海。从某种角度来看,她是新中国农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她所经历的光荣和迷惘、挫折和重生,其实是我们共同走过的一段心灵旅程。三十年沧海桑田,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辉煌诞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昨天的故事随风远去。
《龙安志》“这种哲学认为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不断的变化”——30年前,中国的大门再次向世界敞开。就在那个时候,一位美国青年怀抱梦想来到中国,在这片充满了热力和开拓者气质的土地上,他为了认识中国而留下来,因为在中国创业而富有,因为融入中国而触摸到了中国心灵。他只是大历史中的一个普通人,但他的故事会从另一个维度告诉我们三十年岁月的沧桑与澎湃。
《康厚明》“我们农民工付出的不只是汗水,更多的是辛酸更不会许下关于拯救的承诺,他只是2.4亿人的代言人。他的声音与华丽无关,但应该是也必须是这个时代最吸引人的声音,因为他与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样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廖晓义》“我就是这块土壤里边的一粒种子,最后你得回到这块土壤。”——30年间,她背负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游历了世界五大洲之后,再次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宿命似乎用一种诡异的方式划了一个圈,但是一个信念让这个年过半百的瘦弱女子的命运,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张亚勤》“我希望生活有一点不确定性,有一点挑战,这样才有乐趣”——12岁时读大学,31岁时当美国院士,如今全球顶级计算机研究院负责人。在他的背影里,有108年前对少年中国的呼唤,有30年前对中国少年的期待,有如今对未来的沉思: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这十位主人公的故事决不仅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迭宕、个人情感的起伏,他们的故事映证着我们在近三十年间共同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三十年来,十几亿中国人为了国家强盛和共同富裕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努力,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也收获了自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尊严,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艰难奋斗、不懈努力的中国人民表现出某些共性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梦。而这十位主人公的故事就仿佛中国梦的十个样本。因为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找得到每一个中国人在三十年间的风雨历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奋斗、感动与坚韧,找得到自己的梦想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找得到困惑、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聆听他们的故事,感悟我们的人生。这正是《中国故事》的意韵所在。《中国故事》不求宏观地、全景式地展现波澜起伏的中国改革30年,而是宏观把握、微观着眼,以社会组织中的基本单位——个人、家庭、机构为切入点,以个人视角观察30年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感慨时代的沧桑巨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4

1、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发生在1982年春天的一个小故事。那时,县里派来了工作组,任务是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一次群众大会就在生产大队的院子里举行。

工作组干部传达了上级文件之后,用通俗的语言做了讲解。多数农民听了后都纷纷表示坚决响应上级号召,投身改革。但有一位60多岁的农民却哭着说:“这不是分田单干吗?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想不通。”

改革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很快,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在笔者任教的小村子全面推进,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春潮滚滚,农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一年后,那位想不通的农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逢人就说:“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好,缴足了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地还是那片地,人还是那些人,但生产出来的粮食却比以前多了,肚子饱了,日子好了,干劲足了。”

2、“雇佣工人”引争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维西县城冒出了彭天慧等一批万元户。当时的万元户可不简单啊,你想想看,工龄在10年左右的普通干部月薪也就是60多元,一年下来才有720多元,十年才7200多元。

万元户冒出来了,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了,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不够,需要雇佣工人了。当时,维西县城以酿制白酒为业的个体户施老板雇佣了3个农村青年,也没有签订什么劳动合同,吃住外,每月每人48元的工资。

一时间,施老板雇工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人们的议论。有人说:“这是在搞资本主义,搞剥削。”有人说:“施老板就是资本家,他雇工就是搞剥削!”

但更多人说:“雇佣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是大好事,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快了工商业发展,繁荣了经济。”

争议归争议,改革大潮汹涌澎拜,非公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成为拉动维西经济增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强大引擎,其经济总量占据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