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真热闹,春联征集!

征集春联、春节祝福语与春节习俗,前提是要精简精辟!
看好了,不仅仅是春联,还有春节祝福与与春节习俗!只有一个回答的不要!

新年大吉!收集我心中的每一份祝福,每一种愿望,描绘我心中的每一道细节,每一个企盼,寄予你深切的关怀。 新年快乐!万事大吉!合家欢乐!财源广进!恭喜发财!工作顺利!爱情甜蜜!吉祥如意!四通八达!福运齐至! 一条短信,有如此多的牵挂,只因它承载了浓浓的祝福,愿好友新年幸福,合家欢乐!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进步! 友情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热腾腾的涮火锅,火辣辣的二锅头。又馋了吧,新年喝一盅吧!祝福朋友新年快乐进步! 愿春节的欢声笑语和欢乐气氛永远萦绕着你。请记得,有一个朋友一直在祝福你!期待你一切都如意!新年快乐! 愿春节之光普照你的每一个日子,让阳光和鲜花洒满你的人生旅程。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祝福,新的期盼! 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福您: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顺意! 愿所有的期许及祝福涌向你,让你的佳节洋溢着喜悦,更祈望你一年比一年更加璀璨美好。新年快乐,猴年进步!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春节快乐,佳节如意,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这一季,有我最深的思念。就让风捎去满心的祝福,缀满你甜蜜的梦境,祝你拥有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猴年。 祝福是份真心意,不是千言万语的表白。一首心曲,愿你岁岁平安,事事如意!春节快乐!猴年吉祥!身体健康! 别送礼,别送礼,君子之交淡如水,喝水我只喝纯净水。新年好,新年好,猴年早早到,新的一年我们共同把福抱! 当我把神灯擦三下后,灯神问我想许什么愿?我说:我想你帮我照顾一个正在看短信的人,保佑那人猴年平安幸福! 你如果现在是一个人,我祝你新年快乐;如果是两个人,那也新年快乐;如果是一伙人,请告诉我你们在什么地方! 你我相拥,倾听新年的钟声,犹如年轮的呼吸,簇拥着我们共同的梦,满心的爱意化作真挚的祝福:“春节快乐”!
千万个思念在空中凝固,带着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乐我就满足,想你是我的幸福!还要送上春节的祝福。 让温馨的祝愿、幸福的思念和友好的祝福,在春节佳节来到你身边,伴你左右。猴年宏图大展,2006年发大财! 一年的第一天,收集我心中的每一份祝福,每一种愿望,描绘我心中每一道细节,每一个期盼,寄予你深切的关怀! 一条小小的短信,一声亲切的问候,代表着关怀和思念,包含着祝福与鼓励,祝春节快乐,新年进步!朋友想着你!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爆竹没响我却想,春节佳节你快乐吗?此刻我很挂念你,请为我小心照顾自己。新年新气象,祝福你万事从头开门红! 春节的日子是祝福的开始,离别的日子是思念的开始,我的姑娘啊,为什么满是你的影子?新年佳节,早早给你拜年! 春节又到,这一年你过得好不好?猴年新开始,我的情况可不妙: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都是你,你想我吗? 春节祝愿你:致富踏上万宝路!
在这充满温声的季节里,给你我真挚的祝福及深深的思念,春节快乐,恭喜发财,财源广进,身体健康!
这么远的距离,没有礼物,没有大餐,只有我牵挂你的心和最最真诚的一声祝福:新年快乐。猴年发达!
真心愿你春节愉快!远方的你是否无恙?在遥远的思念里,改变的是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爱你的心!
闭上眼睛,我小小的心愿会在新年晚钟里飞临在你的窗前,和你猴年所希冀的梦幻轻轻地重叠,恭喜发财!
春节即将来临,祝你快乐幸福,对你一年来的关心和照顾表示衷心的感谢,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合家欢乐!财源广进!新年快乐!万事大吉!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进步!
清风繁星,美酒良朋,相邀春节,你来不来?不来就现在祝福你快乐,来就改天祝福你快乐!自己选择哦!
扫去一年的疲惫和风尘,让我们共同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奋斗!希望你一切都顺利!新春佳节,吉祥如意!
是什么使春节快乐?不是快乐的阳光,也不是鸟儿的啁啾,是愉快的念头和幸福的笑容和温馨慈爱的问候。
一年一年,新春又到!不管时光如何来去匆匆,不变的是我对你永远的祝福,愿你平安快乐!新年更进步!
盈盈相思,温馨祈愿,祝你春节快乐。愿春节的欢声笑语和欢乐气氛永远萦绕着你。新年快乐!事业有成!
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也不需要多么郑重的誓言,我只需要你一个甜甜的微笑,作为我新年最珍贵的礼物。
春节的祝福,平日的希冀,愿你心境祥和、充满爱意,愿你的世界全是美满,愿你一切称心如意,快乐无比。 春节树上的雪花,悄然无声地飘落,远处悠扬的钟声,开启着你我的心扉,让幸福洒满人间。朋友,新年好! 好久没有听到你的声音,好久没有人听我谈心,在雪花飞舞的日子里,真的好想你,祝新年快乐,猴年吉祥! 江湖中人,游子之心,春节恭祝,事业有成,事事顺利!新年进步!一路走过的朋友,我永远真诚祝福着你! 猴年的钟声在天地间激起深沉而宏大的回音,让我们的震天的爆竹声中,以美好的祝愿共同迎接另一个春天! 你我相拥倾听新年的钟声犹如年轮的呼吸,簇拥着我们共同的梦,满心的爱意化作真挚的祝福“新年快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我很思念家乡,很思念你们,春节来了,你们还好吧?祝愿你们心想事成,吉庆有余!新春快乐,大吉大利。 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一个真正的朋友不论在身何处,总时时付出关和爱,祝吾友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新年我祝福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新年祝福,至情感谢,衷心问候!泪水送走黑夜的时候,你的祝福成了照亮我心的霞光,谢谢了,我的朋友。 在猴年就要到来的日子里,我想告诉特别的你,我真的很关心你,借短信,传送我的一片真情,开心,快乐! 祝福你春节快乐!一直一直,追寻你的印迹。好想好想,将你纳入我的羽翼,完完全全地拥有你的身你的心。 祝每一次手机的鸣叫,都带来开心和欢乐!轻轻的一声问候,不想惊扰你!只想真切的祝福你:猴年,好运! 2006年的新春开始,让我用祝福伴随你走向新的一年!期待我的朋友会在新的一年里,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带着盈盈挂念,带着温馨祈愿,祝福你春节快乐!当猴年第一秒到来的时候,请记得,我在祝福你!新年快乐! 过去的364个日日夜夜,我的心在等待,这新春的时刻,我依旧在等待,等待你倾诉,心中的语言。新年好! 和我一同笑过的人,我可能把他忘了;和我一同哭过的人,我却永远不会忘记。新年快乐,我患难与共的朋友。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拜 年 习 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quot;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倒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接 财 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过 年 放 爆 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过 年 吃 饺 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 联 探 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3
庆佳节盼父母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祝新春愿儿女学业有成一帆风顺

凤舞龙飞喜看大好河山生机无限
云蒸霞蔚遥望骨肉同胞团聚有期

江山多娇十二亿炎黄子孙织锦绣
祖国昌盛二十度改革春风著华章

春风得意辉煌景灿辉煌世
政策舒心富贵花开富贵家

大好河山桃红柳绿春风渡
小康社会国泰民安喜气生

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
凯歌偕丽日福满人间

明镜高悬江山千古秀
执法如山花木四时春

除旧更新兴邦五秩昌明际雨润红桃传喜讯
务真求稳创业千功显赫时风拂绿柳送佳音

圆申奥好梦又嫌喜期太遥六年怎不一年过
展入世宏图而乐强国将近三步何能两步行

瑞雪兆丰年天开好景
金鸡啼远韵岁展宏猷

律法严明九州欣大治
春风和煦万众话小康

明镜高悬江山千古秀
执法如山花木四时春

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
凯歌偕丽日福满人间

宝地钟秀年丰物阜
圣哲通灵人慧德清

春风春雨风调雨顺
爱国爱民国泰民安

爆竹震落漫天雪
金凤唤来大地春

惠政催春春万里
廉风载誉誉千秋

桃夭柳翠春无限
花好月圆岁有余

三江呈瑞五岳献珍十亿炎黄兴改革春潮浩荡
四海朝阳六合庆典千秋华夏颂国策歌舞升平

白发同偕千岁
红心共映春秋

一、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春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大门或楹柱上贴上一副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
一新,渲染了喜庆气氛,这个古老的风俗一直延续自今。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对子”等,是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

它起源于“桃符”。所谓的桃符,就是指用桃木刻画出“神荼”、“郁垒”两尊神像。再将它们挂在大门上,用来镇妖避邪。东汉应劭的《风俗
通》 中引《黄帝书》中记载:相传古代东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枝向周围伸展,足足有三千里方圆。树顶有
一只金鸡,日出报晓。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根拱形枝干,树梢一直歪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度朔山上住着各种各样的妖邪鬼怪,它们出
入都得经过这扇门,因此称作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去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鬼门,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一个手拿苇索,一
个身牵猛虎,形象丑恶凶狠,既能捉鬼,又能吃鬼,若有恶鬼溜出鬼门,就把它抓住,或者吃掉,或者用苇索捆绑起来喂老虎。因此,黄帝就把神荼、郁垒的像刻成桃人,挂在大门门户上,以御凶魅。

最初,古人用桃木雕刻成神荼、郁垒的神像,挂于大门的两侧。后来大概因雕刻神像太费事,就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像来代替,即所谓“桃符”。再往后,觉得画画还是很麻烦干脆就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两个神名,往门上一钉就完事。春节挂“桃符”驱邪的风俗一直从战国延续到唐代。到了五代,桃符仁才出现联语,代替原来的神荼”、“郁垒”的字样。

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是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在《蜀[木寿]杌》记载,五代后蜀的君主孟昶在新年之际命令翰林们作门联,自己也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

纸制的春联到了明、清时代才真正兴盛起来。春联的开始兴盛与明朝朱元璋有关。据清朝人陈尚古《簪去楼杂说》记载起于明朝初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市)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家门上须贴春联一副,一律用红纸书写。朱元璋在微服出行,一路观赏,以为乐事。由于明朝
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盛行了起来,至今不衰。据《列朝诗集》说,当时最有名的一副春联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翰林院学士陶安的,内容为:“国朝谋
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二、年画

按中国古老的风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贴上崭新的年画,年画是伴随春庆祈年和驱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
吉利的愿望。

它起源于门画,与桃符有着同样的悠久历史。门画的最初主题是门神,门神,又称“门丞”、“门神护卫”等,在春联出现之前,桃符上的“神
荼”、“郁垒”就称门神。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这是早期的门画,后来随着时
代的发展,花样多起来了,有的就根据新的传说或神异故事,画出新的门神。其中最常见的是门神是唐朝大将秦琼和尉迟。他们变为门神的故事,在小说《西游记》里就有记载。说是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明日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传出一道圣旨,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下着下着,魏征打起瞌睡来了。当时正是午时三刻,唐太宗以为将魏征留住,不放他出宫,就行了,所以就不喊他,让他睡着。原来魏征在睡梦里已斩掉泾河老龙。老龙阴魂不散,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就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太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他们两人的画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这样,这两员大将便成了门神。

三、鞭炮

鞭炮又叫“爆竹”、“爆仗”、“炮仗”。关于它的名称由来和产生时间也有很多传说,一种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经常在除夕夜到处伤害人畜。后来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放鞭炮,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
走,不再危害人畜。另一种传说根据古书《神异经》记载: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灸虾
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火朴)而出,臊皆惊惮。 不管是哪种传说,都说明了爆竹与桃符作
用差不多,都是用来驱除邪鬼的。

鞭炮起源于“庭燎”。所谓"庭燎"就是用竹子做成的火把,由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就会发出“辟辟叭叭”的声音,古人称之为“爆竹”。最初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鬼。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记》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
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这也就是后来人们在春节凌晨开门放鞭炮的由来,又称之为“平安爆竹”。

四、屠苏酒

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
酒”。

据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的每家一包
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元旦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
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说,
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按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古代民间风俗元旦那天所喝的药酒,里面
放的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
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
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宋代文学家
苏辙的《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五、除夕夜

除夕夜是团圆之夜,即便是远在天涯的人,也都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祭祖。祭祖时,应该将代
表祖宗的牌扁安放在供桌上,放上供品,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祭完祖后,一家人团坐在桌前,这正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先是一餐
丰盛“团年饭”,然后大家团坐吃点心、嬉笑玩耍、聊聊家常、谈谈工作等,静待天明,这便是守岁。

守岁守到半夜,即从除夕那天的亥时至元旦那天的子时之间开始入席,称之为“分岁酒”。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喝完分岁酒之后,小辈儿人则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长辈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称“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
情爱意。旧时的风俗,压岁钱规定一百枚,用红绳串好,意思是百年长寿。

此外除夕夜还有镜听、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聪慧,万事如愿。这些习俗在现在的城市
已不多见了,不过在农村与一些小城镇,这些风俗还是存在的。

六、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老百姓们喜欢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在各种喜庆节日庆典中都可见到,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中国传
统的舞蹈之一了。

舞龙,又称“耍龙灯灯”、“龙灯舞”。 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逢年过节常见的一种文娱活动。

关于舞龙,民间有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里的药都吃过了,还是不见效。只好装成老头到人间求医,大夫搭脉感到吃惊: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要他变回原形,从龙王腰间的鳞甲里捉出一条娱蚣。经过消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病之恩,就告诉大夫:“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大家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干旱便舞龙祈雨,所以后来就有了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狮是外来的异兽,我国国土上并没有狮生活的环境,但发展至今,狮在中国吉祥瑞兽的地位是举足轻重,与五灵(龙、凤、龟、麟、虎)并驾而驱,舞狮最初是由西域进贡中国的一种舞蹈,后来慢慢传入中国民间,成了老百姓的喜爱。舞狮,又名“耍狮子”、“狮子舞”。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北狮和南狮两种。现在“北狮”以河北沧州、北京为代表,“南狮”则以南海为代表,并辐射到番禺、顺德(即俗话说的南番顺)。广州、香港、澳门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所舞的狮子风格也大都以“南狮”为主。

北方舞狮的特点是:外形逼真,与真狮相像,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幼狮之分。舞狮人是狮皮覆盖全身,只露双脚。北方舞狮一般是两个人合舞一只大狮子。

南方舞狮特点是:造型不如北方逼真,但款式多,色彩丰富。舞狮者穿各种灯龙裤,上穿密钮扣的唐装灯龙袖衫或背心。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关于舞狮也有一个传说: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种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惨害人畜。后来,有人建议用舞狮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以后逢年过节便敲锣打鼓,舞狮拜年。

七、禁忌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吉辟邪祈福。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谷子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

初五:牛日谷“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送穷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十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第2个回答  2008-02-02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2-13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嫁女婚男,两家情愿 两袖清风,造福大众
生男育女,一个相宜 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大地回春,风光胜昔 旭日永临,文明门第
山川添秀,岁月更新 春风常驻,勤俭人家

春回大地,千山竞秀 迎新春,盼江山一统
日暖神州,万木争荣 送旧岁,期骨肉重圆

日丽风和,神州雨霁 生财莫忘,崭新道德
波平浪静,海峡云开 致富须怀,美好情操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万里长征,立志当先 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开拓财源,春来茂盛 身处乐园,和风正暖
改革经济,马到成功 宅临福地,丽日方长

健步攀登,年年向上 一县芳名,贾商似海
雄心开拓,事事更新 三江春水,福寿如潮

吉星高照,勤劳门第 市场兴邦,城乡共富
福字常悬,改革人家 科技振国,山海同春

辞旧岁,再创千秋业 雨顺风调,年丰物阜
过新年,更上一层楼 政廉策善,世盛业新

*勤劳,拓展政富路 惠风远拂,神州溢彩
凭知识,叩开发财门 丽日高悬,大地生辉

满室春风,半庭月色 借才发财,财由才出
一窗竹影,三径梅香 凭正理政,政从正兴

树尽摇钱,青山送宝 稻熟粮丰,年歌大有
泉皆化酒,绿水流香 宛宽国裕,户庆小康

新岁开头,抬头见喜 走万紫千红,特色路
履端迈步,动步生财 发一清二白,正经财

政善人和,百业兴旺 明媚妖娆,春光织锦
风调雨顺,五谷丰盈 英姿丰彩,壮志凌云

冬雪飘飞,千门纳福 击节欢歌,河清海晏
春潮涌动,万象生辉 舒眉含笑,人面桃花

政策符心,春风化春雨 紫气祥光,碧海雄风劲
汗珠落地,黄土变黄金 欢歌笑语,春山瑞霭多

政策架金桥,土生百宝 瑞雪兆丰年,春回大地
科学播银种,地出万金 春光无限好,瑞满人间

兴邦开富路,功归三代 雏鹰凌空,当展兴华翅
布政绘鸿图,福泽万民 老骥伏枥,应怀报国心

万紫千红,迎春须纵马 国泰民安,三元呈吉象
五风十雨,顺水好扬帆 人和政善,九域绕祥云

曼舞轻歌,迎接新世纪 日丽风各,水泛千层浪
挥毫泼墨,吟咏好山河 天高气爽,鸿传两岸情

人长久,月长圆,春长在 翻一页日历,存百年基业
国永昌,家永睦,福永生 绘千幅蓝图,兴万代子孙

喜丰年,粮似金山棉似海 滟滟江流,映出满天霞蔚
看成果,山通公路水通桥 声声爆竹,迎来大地阳春

自主经营,厂家如虎添翼 林海安家,窗含无边春色
大胆改革,质量似锦添花 青山着意,胸有大块文章

识时机,抛开近利谋远利 红梅开冻野,千枝迎雪舞
顾大局,走出官场奔市场 绿柳发新柯,万缕赖风裁

公道春风,又绿神州大地 一楼梅香,烘出无边春色
无私丽日,重红宇宙长天 三声鸟语,闹来万里祥光

瑞雪莹莹,百片千片万片 血碧心丹,描绘三湘图案
红梅灼灼,一丛二丛三丛 花香鸟语,装点四面关山

细雨无声,滋润满园锦绣 书作良田,百世耕之不尽
春风有意,妆成一树玲珑 勤为至宝,一生用则有余

辞旧岁,迎新春,抬头见喜 百株松,千株梅,万竿修竹
抓良机,走好运,该我发财 五日风,十日雨,一抹春山

小康时节,丰衣足食千家乐 化雨宜人,家家畅饮贺新岁
平世风光,绿水青山万象新 春风送暖,处处欢歌奔小康

雨霁天青,万紫千红增特色 春到人间,花红柳绿千山秀
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节逢岁首,日暖风和万水欢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 村村寨寨,琼楼玉宇风光好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 家家户户,红花绿叶气色新

泽沾雨润,杨柳依依亲万户 国兴特色,绿水青山皆献瑞
民富物丰,财源滚滚涌三江 民乐小康,碧桃红杏共争妍

庚岭东西,梅放千枝报春早 龙飞凤舞,人间喜庆丰收年
大江南北,雪飞六曲兆年丰 燕语莺歌,大地迎来胜利春

竹报三多,绿竹千竿同茂盛 奋斗毕生,励志勤磨三尺剑
梅开五福,红梅万朵共芳菲 纵观今古,豪情雄唱大江东

特区开放,天涯景醉天下客 雪压枝头,群山喜见松梅竹
琼岛文明,海角人歌海南春 冰溶水里,大地争开李杏桃
放眼神州,心旷神怡歌大有 九域歌喧,国泰民安风日好
举目大地,山欢水笑倾长春 三春花发,嫣红姹紫画图新
第4个回答  2008-02-15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上联: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下联: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注解:见于武昌黄鹤楼,作者不详,这副可能真的是古今第一长联了。
五十载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同饮气节;两次长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若经十度春秋,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尤烈;方期延东堤边,宏抒国事,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痕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飞殒长星;我哭故人成长诀,普天涕泪失英雄
聂荣臻挽叶挺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