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注的幼儿园教育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教师人数不足。按照有关规定,大、中、小班的幼儿人数应该是在35、3、2人的范围之内,上下浮动不超过5人,教师人数应该是每班2名教师、1名保育员的规格。根据28年教育部对学前教育的数据统计分析来看,仅就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在园学生和专任教师的比例来看,已经达到了1:45。随着学前教育的逐步普及幼儿人数过多,教师人数无法及时补给的状况将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对幼儿教师师资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2.教师整体质量不高。根据28年教育部对幼儿园教职员工数、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幼儿教师总数为898552,其中幼师毕业人数为65566人;就专职教师的学历水平来看,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652人,本科毕业的有82724人,专科毕业有423413人,高中毕业生占36492人。另据28年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园长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近7%的园长没有幼教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尽半数的幼儿教师没有专业职称,近38%的幼儿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冯晓霞指出:“普及一定要建立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基础上,没有质量的普及率是没有意义的。”保证幼儿教师师资质量是最根本的,否则将影响整个学前教育的质量,从而使得普及也就成了空谈。

3.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较差。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仍是集体讲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授多,讨论少,实践研究就更少,无法引起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任务比较多,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由此产生对继续教育的排斥。由此,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继续探索一种新的模式,既能到达提高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的目标,又能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园师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在现实的基础上,客观、全面的分析原因。

首先,学前教育扩张中的师资压力问题。由于社会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眼下正是兴办各种体质学前教育的大好时机。很多机构、幼儿园抓住机遇,在扩大招生的同时,又积极兴办亲子班、分园,扩建幼儿园规模,教育对象的延伸、培养规格的夸张以及教学任务的增加,都十分迅速,但是教师规模并没有同步增长。师资来源也仍然是单一的,延伸部分教育基本上都不配备独立承担这一部分教学任务的教师,以至于幼儿园现有的师资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初始阶段,不管是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还是其发展的终身影响及对国家的未来等方面来看,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比基础教育的意义更加重大。近年来,我国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趋加强,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学前教育手段不合理、不科学等情况。我国的学前教育至今没有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中来,作为学前教育办园主体的社会力量办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国家教育编制,不能为教师解决好职称、待遇、地位以及继续教育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的地位很难与享有国家编制的义务教育体系中的中小学教师相比,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着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师资水平。

第三,幼儿教师师资培养问题突出。中国教师的教育体系结构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度,这是幼师学校发展的一个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幼师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各地的发展状况看来,学前师资培养层次提升了,幼师的办学规模却在逐渐萎缩,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专科生找工作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幼师招生困难,生源质量难以保证,甚至由于不少附设在中师学校的幼师专业已经停办,更直接导致培养幼儿教师的任务直接推给了办学层次较低的职业高中。师范体系的调整使得幼师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从而使得幼教的培养大受影响。最后,从幼儿教师教育的内部来看,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知识缺乏合理性,职前、职后教育脱离等情况。目前幼儿师范教育普遍由三种课程组成: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教育专业课,从理论上来说,这三类课程的设置对幼师生从事幼教实践的培养是合理的,但是从实际看,各科内容在实施教学时各自为阵,缺乏应有的联系。特别突出的是,目前幼儿师范课程中缺乏成体系的教育专业实践课,使得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迁移受到极大影响。基于以上对幼儿教育师资现状的分析,可见,无论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幼儿教师本身的角度出发,学前教育理念的滞后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幼师教育的大环境和内部知识结构问题也是造成幼教师资发展较差的原因。所以,要解决这种情况,必须要国家对学前教育做统一的调控。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使得学前教育能够依法管理。目前,我国已经把学前教育立法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十一五”立法计划。立法的关键在于有操作性,让从事学前教育者知道教育收费、投入、开办资格、教师资格等的执行标准。另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制,推动学前教育的法治化水平。

其次,学前教师职业资格认定正规化、学历化、专业化。学前教师职业资格的认证应遵照一定的标准,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学前教育的系统培训、学历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学前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所以学前教师职业应专业化。

最后,加快发展幼儿师范学校。相比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本科、硕士教育培养学前教育研究与管理人员为主,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师资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幼儿师专必须把办学的准确定位在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主。应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倾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师资人才和技能型职业人才。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以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师资是学前教育的基本资源,是教育质量管理之本。学前教育的普及,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降低。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各种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师资问题,防止学前教育质量空洞化现象的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08
刚刚嘎嘎嘎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