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酶法测核酸序列的原理

如题所述

    利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以单链DNA为模板,并以与模板事先结合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将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底物的5′-磷酸基团与引物的3′-OH末端生成3′,5′-磷酸二酯键。通过这种磷酸二酯键的不断形成,新的互补DNA得以从5′→3′延伸。Sanger引入了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TNP)作为链终止剂。ddTNP比普通的dNTP在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2′,3′-ddNTP)(图7-4-1),可以通过其5′三磷酸基团掺入到正在增长的DNA链中,但由于缺少3′-OH,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3′,5′-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增长的DNA链不再延伸,使这条链的延伸终止于这个异常的核苷酸处。这样,在4组独立的酶反应体系中,在4种dNTP混合底物中分别加入4种ddNTP中的一种后,链的持续延伸将与随机发生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展开竞争,在掺入ddTNP的位置链延伸终止。结果产生4组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每一个A、每一个C、每个G和每一个T位置上的一系列长度的核苷酸链。通过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放射自显影胶片上直接读出DNA上的核苷酸顺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