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历史

如题所述

遵化古代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下限到1840年鸦片战争。遵化在历史上,尤其是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两朝,在河北省乃至在全国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遵化境内,经文物普查,发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清东陵;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为明长城、洪山口古戏楼和永旺塔;唐山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处,为汤泉流杯亭和六棱石幢;遵化市重点保护单位22处,有官房子、王各庄古桥、杨家庄遗址等。这些文物和文物遗址,从不同的侧面,记录着遵化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研究遵化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为便于讲述,本篇在讲解时,以辛亥革命前为结束时间。

先秦时期

遵化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目前所存文化遗址来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些遗址可以称为滦河流域遗址。到1993年以前,唐山地区共发现滦河流域遗址18处。在遵化境内有4处。即丁各庄、汤沟、西峪北、君子口遗址。这些遗址,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从社会形态上来看,当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

娘娘庄乡丁各庄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达25000余平方米,是一座人类生活区遗址。其地势呈东高西低的形势,西面原来是一条河流,目前已成为耕地。在这里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所常用的打制尖状石器、刮削器和玛瑙质尖状器。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旧石器时代特征。这里可以说是目前所知的遵化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

另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在新店子镇西峪村北的取土处。土质为黄粘土,文化层2至3米高。在这里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尖状器和白色、黑色的石英石核,面积不详。

君子口遗址,也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象腿骨化石、马牙化石、刮削器和植物化石等。

这些遗址的发现,表明至迟在1万年以前,遵化地方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在杨庄子遗址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棒等文物,也有红陶等等商代遗存,表明这个遗址所跨越的年代比较长。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仰韶文化特征。

夏朝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朝代,它的遗址,在河北存在都比较少,更不用说在遵化了。但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原在七机部工作的任重远先生,根据《水经注》、《禹贡》、《山海经》等书的记载,以及个人考察,曾经作过大禹在冀东治水,开牛门口为水道的推测。此说目前尚未被考古界认同。

商朝时期,在古蓟州,即今天的北京一带建有箕国,遵化也包括在内。这一时期,遵化境内的遗址有西峪遗址、杨庄子遗址、胡庄子遗址和宏门寺遗址。以西峪村内的遗址最为显著。整个遗址面积达11284平方米,文化层深达1.5米。在这里收集到商代的铜戈、铜鼎和汉铁鼎、铁盘、陶罐等文物。而在杨家庄、杨家庄西、宏门寺等遗址中,均有磨制的石斧、石棒、夹砂红陶、夹砂黑陶片出现,器型残片有豆柄、罐、鱼骨盆等,胡庄子有陶片及陶罐口沿、腹、底等残片出现。 周朝遗址,在我市尚未发现,但据任重远推测,迁安曾为周朝太公古公亶父活动的场所,后来迁都至陕西岐山、丰镐一带。任重远有一本《黄帝古都》,已由迁安市政府出资出版。在其中有关于迁安为黄帝古都的论证。若此事属实,周太公在其迁徙途中,必然经过遵化地区。

春秋时,遵化、玉田一带属于无终国。据古人记载,古无终是春秋时期的偏裨小国,由少数民族山戎所建。无终国的灭亡时间及原因,史无明文。但是无终国国君弃国修仙之事,在明人唐文灿所撰无终子洞《重修碑记略》中有载。这应当是无终国君,在外敌入侵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到战国时期,遵化属燕国所辖,是毫无疑问的了。

春秋战国时期,在遵化遗留下来的遗址,有魏进河遗址、宫里遗址和洪水川南遗址。

魏进河遗址,出土器物为泥质灰陶片、可以分辨出来的器型有侈口尊、罐等。陶片上有绳纹、弦纹。洪水川南遗址,面积约4800平方米,有残损的陶豆、陶托盘、陶盆、绳纹筒瓦等器物。2000年,在刘备寨乡宫里与常各庄交界处发现一处战国遗址,可辨器型多为灰陶豆、盘等残片。

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为龙、凤玉佩,被定为二级文物。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到秦都咸阳刺杀秦王嬴政,激怒了秦国。前226年,秦攻破燕都蓟城,即今天的北京。前225年秦设右北平郡于今天津市蓟县,治内辖遵化地方。当时在右北平郡设县的,有无终县,但是其所辖地方与春秋时的无终国已有不同,而在遵化地方是否设县,不可确考。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宣扬国威,也为了巡视各地,秦始皇曾经有五次出巡。其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即是因此而得名。北戴河区还发现了秦始皇东巡的行宫遗址。在碣石逗留了一段时间以后,秦始皇西经右北平、渔阳、上谷等郡,返回咸阳。据此推测,秦始皇的足迹曾经到过今天的遵化地方。
秦末农民起义时,韩王广攻占燕地,自立为燕王。以蓟为都城,遵化又为韩王广所辖。项羽在秦亡后分封诸侯,韩王广被封为辽东王,领有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地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时郡国并行,受封燕王、领有燕地的,先后有臧荼、卢绾、刘建、吕通、刘泽、刘旦等人。西汉初年的平叛和中期的推恩制,使得诸侯王的权力与领地日益缩小。西汉时,遵化地方为右北平郡所辖的十六县之一,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以西地方。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将各地地名按经义进行改名。改右北平郡为北顺郡,将徐无县改为北顺亭。

东汉时继续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遵化属幽州部右北平郡徐无县。王莽时改名为北顺亭,东汉恢复旧名,治所在今遵化镇东。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遵化先后属公孙瓒、袁绍、曹操等人管辖。

魏晋时期,北方大乱,虽有曹魏后期和西晋初期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但总体上来看是以动乱为主,对社会经济的破坏较大。曹魏时属北平郡,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东。

西晋时,遵化地位有所提高,幽州北平郡治所由土垠县(治所在今丰润银城铺)移置到徐无县,即今遵化镇东。郡治的北移,说明遵化地区的军事地位日渐重要。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仍以徐无为县名。北平郡治在遵化镇东,领四县。东魏、北齐置徐无县,北周并入无终县,治所仍在遵化镇东。

秦在历史较短,且其活动地区主要是在陕西一带,所以在遵化目前尚未发现有秦的遗址。汉代的文物遗址较多,在我市共有汉代文物遗址26处,古墓7处。

遗址以教厂遗址为最突出。该遗址于1986年发现,出土有汉“五铢”、“货泉”、“半两”等钱。此前,该村村民在挖菜窖时,还挖出过铜鼎、陶罐、石棺等文物。 汉墓虽有7处,但是以堡子店镇十八里汉墓为最突出。其余各处,均无有地面遗存,但是十八里汉墓目前尚存有较在大型的封土。2003年11月2日,十八里村民在施工中发现在封土东侧有一洞口,经文物部门考查后,确认此处为一汉墓,地下有砖砌拱券。并发现了陶楼、陶狗、陶谷仓以及酒杯等在我市不曾发现过的文物。按其现存的情况来看,应是等级较高的一座墓。并且在大墓的周围,有不少的小墓,还有大量的汉砖出现。可以推测,这里应该是一个汉朝墓葬区。因资金不足,当前未能进行清理与发掘,期望在发掘后应该能够有较重要发现。

田家坟遗址和崔家庄东大坑遗址均有陶器残片出现,还有汉砖遗留于世。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址,在遵化有禅林寺。始建年代不详,在辽代重修时,得到一块古碑,知道早在北朝后秦姚苌时就有僧人在此居住。而在后秦时,禅林寺(当时名叫云昌寺)也是重修,则此寺的始建年代当早于南北朝。

禅林寺在辽、金、元,以及清朝时,都有重修碑记。

隋唐宋金元时期

公元581年三月,北周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开始了隋王朝短暂的统治时期。

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又改郡、州、县三级政权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置县令。炀帝时改州为郡,为郡、县两级。遵化属渔阳郡无终县。

唐朝初期,遵化改属蓟州无终县。自战国赵武灵王改革服制,实行胡服骑射以来,战马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唐玄宗天宝元年在遵化设平州养马监养马,隶范阳郡。由于在遵化地方设马监和铁冶,遵化地方人口日渐增多,为以后建县打下了基础。安禄山叛唐,河北成为伪燕国的属地,遵化也在其中。

五代时,后唐李存勗统一河北,遵化归于后唐统治之下。“遵化”一名最早见于《辽史>

参考资料:建议百度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8
遵化于五代后唐始设县治,“遵化”之说来自“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今市辖区,春秋时为无终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
秦属右北平郡,为俊靡县及徐无县(故城在今县西)地。汉、魏因之。
晋省俊靡县入徐无县,属幽州北平郡(治干徐无县)地。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北平郡为渔阳郡,徐无县属之。
北周省徐无县入无终县,属渔阳郡。隋为无终县地,属渔阳郡。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改无终县为玉田县,属河北道蓟州。天宝元年(742年)于玉田县城东北九十里处设平州买马监,
后唐于监置遵化县(治今遵化镇),属蓟州。
辽时遵化县属南京道析津府景州,为景州治。
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以景州来归,赐名滦川郡,治于遵化县,属燕山府。七年(1129年)复入金,遵化县属中都路蓟州。
元代遵化县属中书省大都路蓟州。
明代遵化县属京师顺天府蓟州,并于洪武元年(1368年)在县治南置遵化卫,隶北平都指挥,于永乐元年(1403年)徙东胜左屯卫于县治,又于县东南置忠义左屯卫,并隶直隶后军都督府;同年徙宽河守御千户所于县治,仍属大宁都司。
清初废遵化卫、东胜左屯卫及宽河守御千户所,并入遵化县,属顺天府;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陵寝重地,升县为州,并省忠义左屯卫入州,属顺天府;乾隆八年(1743年)升为遵化直隶州。
民国初因之,二年(1913年)复改遵化直隶州为遵化县(驻遵化镇),属直隶省渤海道;三年渤海道改称津海道,遵化县属之;十七年(1929年)属河北省。十九年(1930年)析遵化县长城以北地区及蓟县、密云县、部分地区置兴隆县。
1949年8月1日,遵化县属河北省唐山专区。1959年12月20日撤销迁西县,将该县部分地区并入遵化县。1960年4月2日撤销唐山专区,遵化县划归唐山市.1961年5月23日复设唐山专区,遵化县还属之。同年7月9日恢复迁西县,前并入遵化县的迁西县辖区归还迁西县。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遵化县属之。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遵化县划归唐山市管辖。1992年遵化撤县建市,成为唐山第一个县级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29
遵化在夏、商为幽、冀之地,周初为燕地,春秋属无终国,战国燕灭无终,属燕之古北平郡。秦为右北平、渔阳二郡地。汉为徐元、俊靡二县,属右北平郡。三国魏除徐无、俊靡二县外,兼有土垠县地。晋初仍为徐无、俊靡二县,属北平郡,后俊靡并入徐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废北平郡,徐无县改属渔阳郡;北周,徐无并入无终县属渔阳郡。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无终并入渔阳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渔阳复置无终县,贞观初又废,乾封初复置,属幽州;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为玉田县地,属营州;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属蓟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今遵化境地建平州买马监(养马机构)。后唐(923—936年)在平州买马监地置遵化县(建年无考),属蓟州,遵化名称始于此。“遵化”二字据《遵化县志》记载含义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五代后晋时,遵化属辽国,辽重熙年间(1032—1054年)于县置景州清安军,天庆十年(1120年)遵化已属于金;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国将蓟州等6个州还宋,遵化随之归宋,宋改名滦川郡,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亡于金,属金中都蓟州;元代,遵化隶属大都路蓟州;明代,遵化隶属京师顺天府蓟州;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建清东陵升为遵化州,领丰润县;乾隆八年(1743年)升为直隶州,统领玉田、丰润两县,隶属直隶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辖。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遵化改为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遵化改为河北省属县;1938年2月,遵化、兴隆划属伪冀东道;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建立起抗日民主县政权,县境一度被分成几块,分属于丰玉遵、迁遵兴、蓟遵兴等联合县;抗战胜利后,各联合县相继撤销,仍为遵化县;1948年划为冀东区行署直属县。

新中国成立后,遵化属河北省唐山专署;1983年撤唐山地区,遵化划为唐山市管县;1992年设立遵化市(县级市),唐山市代管;2005年遵化市成为扩权县(省辖县级市)。
第3个回答  2012-07-28
遵化于五代后唐始设县治,“遵化”之说来自“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春秋时为无终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属右北平郡,为俊靡县及徐无县(故城在今县西)地。汉、魏因之。晋省俊靡县入徐无县,属幽州北平郡(治干徐无县)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北平郡为渔阳郡,徐无县属之。北周省徐无县入无终县,属渔阳郡。隋为无终县地,属渔阳郡。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改无终县为玉田县,属蓟州。天宝元年(742年)于玉田县城东北九十里处设平州买马监,后唐于监置遵化县(治今遵化镇),属蓟州。辽时遵化县属南京道析津府景州,为景州治。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以景州来归,赐名滦川郡,治于遵化县,属燕山府。七年(1129年)复入金,遵化县属中都路蓟州。元代遵化县属中书省大都路蓟州。明代遵化县属京师顺天府蓟州,并天洪武元年(1368年)在县治南置遵化卫,隶北平都指挥,于永乐元年(1403年)徙东胜左屯卫于县治,又于县东南置忠义左屯卫,并隶直隶后军都督府;同年徙宽河守御千户所于县治,仍属大宁都司。清初废遵化卫、东胜左屯卫及宽河守御千户所,并入遵化县,属顺天府;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陵寝重地,升县为州,并省忠义左屯卫入州,属顺天府;乾隆八年(1743年)升为遵化直隶州。民国初因之,二年(1913年)复改遵化直隶州为遵化县(驻遵化镇),属直隶省渤海道;三年渤海道改称津海道,遵化县属之;十七年(1929年)属河北省。十九年(1930年)析遵化县长城以北地区及蓟县、密云县、部分地区置兴隆县。二十二年(1933年)遵化县被日军侵占,后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947年遵化县获得解放。1949年8月1日,遵化县属河北省唐山专区。1959年12月20日撤销迁西县,将该县部分地区并入遵化县。1960年4月2日撤销唐山专区,遵化县划归唐山市.1961年5月23日复设唐山专区,遵化县还属之。同年7月9日恢复迁西县,前并入遵化县的迁西县辖区归还迁西县。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遵化县属之。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遵化县划归唐山市管辖。1992年遵化撤县建市,成为唐山第一个县级市。
第4个回答  2012-07-28
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