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管理者要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

如题所述

系统思考的精髓是实现四重转变:

一、深入思考:从专注个别事件到洞悉系统的潜在结构
系统思考看待世界,不只是关注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主张看到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更进一步要看清影响、推动该模式与趋势发生的潜在的“结构”。
在系统思考看来,“结构影响行为”--正是构成系统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驱动着系统的变化,生成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表现出一个个事件。

二、动态思考:从线性思考走向环形思考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人们假设因与果之间是线性作用的,即“因”产生“果”;但在系统思考中,因与果并不是绝对的,因与果之间有可能是环型互动的,即“因”产生“果”,此“果”又成为他“果”之“因”,甚至成为“因”之“因”。
在企业管理方面最为典型的应用是,针对一个问题,人们借助鱼骨图、思维导图等方法分析其原因,然后再探讨解决方案。如果只是停留在把问题分解和聚类的层面上,而没有审视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就没有做到系统思考。

三、全面思考:从局限于本位到关照全局
组织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部门或成员的一个举措,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对系统中的不同主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虽然“我们是一个整体”的道理很好理解,“盲人摸象”的寓言也是妇孺皆知,但在组织中,最常见的问题仍然是“本位主义”,局限思考和行动,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只是从自己的本位出发,“归罪于外”,结果造成组织中充满了相互指责和平庸、甚至是愚蠢的决策。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组织系统的动态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缺乏有效进行整体思考的技能不无关系。

四、整体思考:从机械还原论到整体生成论
如果希望了解一个系统,影响和控制系统的行为,并进而能够预测它的行为,就必须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整体具备它们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特性,因此,将事物分割开来,无论分割得多细,研究得多深,可能也无法辨识出系统层面上的特性。
然而,将事物分割开来进行分析、研究的“还原论”思维方法,其结果往往并不是一个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是消弱了我们看到整体的能力,产生了诸多现代企业的典型问题:相互推诿,矛盾重重,效率低下,甚至工作越努力,整体绩效却越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5
对于问题的处理你合情合理,就要做到有理有据,那么就要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并备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6
系统的方法有助于全面有效的解决问题,能够形成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流程,为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提供快速的解决办法
第3个回答  2012-09-17
解决问题,意味着1、当前的问题得到处理,2、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3、类似的的问题不再会重复出现,或者再次出现此类问题时有了预案。要达到上述结果必须系统的了解问题的根源、各种相关因素并从整体上提出解决方案。
第4个回答  2019-03-12
gtt系统核心:
1.社会性元素:传统商业软件着重在数据的信息化,数据流的传递,而疏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gtt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淌,企业内部社交化的新应用,尤其得到8090后员工的喜爱。
2.正能量平台:组织管理的内涵是:规范事、激励人。传统oa等软件都是以事情、信息为中心,它所希望解决的是规范的问题。而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gtt系统特别强调激励人的作用,达到规范与激励的平衡。经验值和积分,又有趣味性,每天登陆时都可以在首页看到自己下次升级的差距和所需要的努力。整个系统内激励无处不在。
3.强调及时改善:不及时的管理就是懈怠。事情偏了很久之后再纠正,难度就会很大。gtt每天工作日志,下达或指派的任务都有交付时间的设定,强调及时指导、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做的好的也可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4.应用点式管理(这是系统动力学sd的核心基础)由点→面→系统。管理无小事,从抓小事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持续坚持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碎片化、移动化、系统化,实现管理随时随地。
5.gtt本质上是高效执行系统明确目标,清晰工作地图和考核要求,全面提高员工职业化,加快工作节奏,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业绩。强化效果和效率。
6.gtt是企业管理的"照妖镜"、罗盘,能及时发现企业问题,使管理改善有章可循。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在业务,败在管理,不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去改善,借助gtt管理平台,管理改善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