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二重点知识,

如题所述

高二年级部分
一、特殊颜色,特殊现象,特殊性质:
(一)、特殊性质:
1、二氧化硅(SiO2)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SiO2 + H2O == ×;
SiO2 + 2 OH— == SiO32— + H2O
因此,装碱液的试剂瓶,必须用 塞,否则会生成 而使试剂瓶粘接打不开。
SiO2 + CaO === CaSiO3 (钢渣、铁渣)
2、*要找原子晶体,请到碳族来:
金刚石(C)、晶体硅(Si)、金刚砂(SiC)、二氧化硅(SiO2)
3、硅是最好的半导体,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四位为:氧硅铝铁

n1

n2

=

微1

微2

n1

n2

=

V1

V2



4、最硬的物质是 ,最纯的物质是 ,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5、造水泥的原料是 ;造玻璃的原料是
反应方程式是 ;
6、金属的特性是 。金属能导电、能传热都是因为 。黑色金属是 。冶炼金属的方法有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

举例说明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写出电极反应式
7、镁、铝都是轻金属,都可以用来制造轻合金。镁有两条特殊性是:
①、
②、
铝有两条特殊性是:①、
②、
铝热剂是 的混合物。
凡是有铝参加反应并生成氢气的话,则铝前边的系数必是“2”,氢气前边的系数必是“3”。
8、两性氧化物只有“Al2O3”;两性氢氧化物只有“Al(OH)3”
Al2O3 + H+ == ; Al2O3 + OH —==
Al(OH)3 + H+ == ;Al(OH)3 + OH —==
特别注意:Al(OH)3 只会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而不会与弱酸(碳酸H2CO3)、弱碱(氨水—NH3·H2O)溶液反应。换句话说:Al(OH)3 这种白色沉淀只会溶于强酸、强碱溶液中,而不会溶于弱酸(碳酸—H2CO3)、弱碱(氨水—NH3·H2O)溶液中。
氢氧化铝的两种制法:①铝盐(Al3+)中加入氨水——强碱“置换”弱碱;②偏铝酸盐(AlO2—)中通入碳酸——强酸“置换”弱酸。
Al2(SO4)3 + 3NH3·H2O === 2Al(OH)3 ↓+ 3(NH4)2SO4
2NaAlO2 + H2CO3 + 2H2O === 2Al(OH)3 ↓+ Na2CO3
9、*硬水是含有较多 和 的水。水垢的成分是
加热可软化暂时硬水;离子交换法既可软化暂时硬水,也可以软化永久硬水。
10、凡是铁发生的置换反应,产物都只生成亚铁(Fe2+)盐。
Fe + 2H+ == Fe2+ + H2↑; Fe + Cu2+ == Fe2+ + Cu
11、凡是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但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 + H+ == Fe2O3 + H + ==
Fe(OH)2 + H + == Fe(OH)3 + H + ==
12、“三变色”——只要有Fe(OH)2 生成,就一定会出现: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其原因是: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13、三价铁离子的鉴别:“血红色”现象。只要在含有 Fe3+ 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或硫氰化铵溶液( )就会生成血红色溶液的特殊现象,而 Fe2+ 则无此现象。

14、 Fe2+
Fe3+ (难点、重点)

2Fe2+ + Cl2 == 2Fe3+ + 2Cl — ,
2Fe3+ + Fe == 3Fe2+ ,因此在配制亚铁盐时必须加入少量的铁屑。
15、苯酚的特殊性质:①、石炭酸非酸;②苯酚遇到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③苯酚遇到溴水就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唯一一个缩聚反应是:苯酚与甲醛的酚醛缩聚。
三、有机化学部分
1、学好有机化学的两大原则
成键原则:碳氧氢421原则
断键原则:该断就断,不断就照搬 (盯住官能团)

决定

决定

2、学好有机化学必须牢记: 结构——→ 性质 ——→ 用途。
即:有什么样的结构(官能团)就该有什么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就该有什么样的结构(官能团)。
3、基本的有机反应:
①、取代反应:原理是“一上一下”。烷烃(饱和碳原子)和苯环可取代。
②、加成反应:原理是“只上不下”。烯烃、炔烃、苯环可加成。
③、加聚反应:原理是“头尾相连”。烯烃、炔烃可加聚


④、氧化反应:原理是“向有机物分子提供氧原子”。与氧气反应(燃烧)、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与银氨溶液反应、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
⑤、消去反应:原理是“一个分子脱去小分子”。
⑥、缩聚反应:原理是“分子之间脱去小分子形成长链”。苯酚与甲醛缩聚,
反应方程式为:
4、重要的官能团
①碳碳双键(C=C):其中的一个键容易断开,可加成(可使溴水褪色)、可加聚;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一刀两断”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2=CH2 + H2—→ nCH2=CH —CH3—→
②碳碳三键(C≡C):其中的二个键容易断开,且可以控制根据需要断一个或断两个,可加成(可使溴水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一刀三断”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CH + H2—→ CH≡CH + Br2—→
③苯环( 特殊结构)有烷烃的性质——可取代;有烯烃的性质——可加成。

+ Br2—→ ? + HNO3——→ ? + H2—→ ?
特别注意:⑴、苯不与溴水反应,但会使溴水褪色——原因是“萃取”。
⑵、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苯的同系物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羟基(—O—H) : 一、有羟基(—O—H) 就能脱水
可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也可分子间脱水。
二、有羟基(—O—H) 就可能显酸性
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无机酸>羧酸>碳酸>酚类>水>醇类
三、有羟基(—O—H) 就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四、酸脱羟基(—OH)醇脱氢(—H)去水(H—OH)成“酯”;
酸脱羟基(—OH)氨脱氢(—H)去水(H—OH)成“肽”。
⑤醛基(—C—H):可发生银镜反应、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发生“铜镜反
O 应”——产生红色“Cu2O”沉淀。
醇氧生“醛”、醛氧生“羧酸”,
注意:“醛”处于中间既可氧化成 “羧酸”,又可还原成“醇”!

⑥羧基(—C—O—H):有机酸,具有酸的五条通性;特性是:酸脱羟基(

O OH)醇脱氢(—H)去水(H—OH)成“酯”。

⑦酯基(—C—O—):COO后不是H,就是酯,酯只有一条性质:水解—
—“返本还原(酸接羟基醇接氢)”成酸和醇。
O
注意:酯(油脂)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都会水解,但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却更容易、更彻底,原因是“过河拆桥”。
5、有机物的溶解规律
①、所有的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都不溶于水,密度都比水小,分层,在上层。
②、所有的酯(油脂)都不溶于水,密度都小于水,分层,在上层。
③、所有的卤代烃都不溶于水,密度都比水大,分层,在下层。
④、所有的醇、醛、羧酸都易溶于水,不分层。
⑤、苯酚常温下微溶于水,常温下生成物要打“↓”符号。追问

我想要 总结好的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8
你好,已经好久没接触高中的书本。你可以说下是那本书的名字吗追问

高二化学选修二 化学与技术

追答

呵呵。真不好意思。那本书我们这里没有要求学习。对哦。你是不是文科生? 突然想起来文科生要学这本。如果是的话可以不必担心。会考一般都是简单的题目。至于什么重点不怎么重要,一般老师会让你过,我当时也是很紧张认为不会过。

追问

理科

追答

呵呵。可能不同地方教的不一样。很抱歉。不能帮助你,主要是老师讲的那些,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