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给一篇写人记事的好文章,600字左右,然后最好再加个这篇文章的仿写,也是600字左右...

注意,要写人记事的,和这篇的仿写,要真的600字左右哈...好的加分..
好的再10分!!!各位大侠快帮帮忙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李明素、林秀贞等10位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他们用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行动,演绎出了人间的真爱和至爱!他们无愧于大会给予的“致敬词”—— “善行无疆。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向你们致敬!”

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殷雪梅等11位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他们每每在千钧一发之机,帮别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们义薄云天的壮举无愧于组委会给予他们的深情礼赞——
“舍己为人。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向你们致敬!”

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诸如武秀君一般的11位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他们的话语那样的朴实,他们的行动那样的诚信,他们的品格与精神,一如晚会主持人罗京所宣读的“致敬词”—— “一诺千金。是你们,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是你们,经历困苦,信守承诺,显示了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对待自己,方正严明——向你们致敬!”

四、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恪尽职守。是你们,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向你们致敬!”

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和“2010梦”既让人肃然起敬,也令人充满遐想。正是许许多多像袁隆平这样的人,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了最祥和的华章。晚会给予10位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的“致敬词”,他们当之无愧!——

五、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大爱无声。是你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向你们致敬!”

“老公,吃饭了,你要和老婆一起吃饭,一起过中秋。”这是罗映珍对瘫痪在床失去意识的老公说出的肺腑之言。这位妻子,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的病榻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终于,700多个日日夜夜的悉心照料和亲情呼唤,出现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丈夫的意识开始觉醒,病情正在康复。错过了本次评奖最后截止时间的山西小伙赵云亮,为我们上演了一出捐肝救父的感人故事。虽然她没有获得奖杯,虽然他没有走上主席台,但送给他的那束鲜花与奖杯一样的金灿灿、沉甸甸。

700多个日日夜夜,600多篇“爱的日记”,亲情的呼唤,深情的召唤,罗映珍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撼动世界的奇迹。让我们向和罗映珍一起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11位英雄们,由衷地说一声:大爱无声,真爱永恒——颁奖典礼虽然结束了,但正如主持人所说的,这个舞台不是句号,只是一个破折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的是荡涤心灵,倍感温暖;的确是荡气回肠,思绪万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6
外公去世距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他的黑黝黝的圆脸上总是带着和蔼亲切的笑容,即使在生气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也似乎是笑着的,给人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慈祥之感。所以我想他的音容笑貌和他的许多事一定还留在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孩子的记忆里。

外公的手最巧,会编很多的东西,编得也很快,我觉得在这儿只能用“三下五去二“来形容那种手法的快捷。常见的筐,圆的、方的、长的、大的、小的、高的、低的,一晌就能编好几个。更别说用高粱秆扎个蛐蛐笼、灯笼,用麦秆结个蚂蚱、蜻蜓,用荆条做个笊篱、耙子什么的,每一样东西都让我们这些孩子惊叹与渴望,更别说对编制手法的羡慕之情了。所以爷爷的屁股后便总是跟着一大群孩子们,耳边也总不能清静。现在想想怎么能清静下来呢?一会是你要一个蛐蛐笼,一会儿他又要个小灯笼,我又想要一个更有趣的……要是我早就烦了,可爷爷的脾气硬是那么好,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白天干农活,夜里他坐在灯下熬到深夜也会尽量满足我们的需要。我记忆更深的是当看到我们玩得那样开心的样子爷爷脸上、眼睛里流露出的尽是幸福与欣慰,我现在想起来,打心眼里感动极了。

外公扎笤帚和刷子的手艺也是远近闻名的,尽管我们那儿家家户户的老人们都会扎,但每逢年呀、节呀,总有人托人捎信或亲自上门讨要笤帚、刷子的,外公的手总是编呀编,缚呀缚,总也闲不下来,有时过年人们把外公自家留用的都一抢而光,日子久了奶奶总有些不悦,可外公总是笑着说,“不妨不妨,我在扎一把呗!”“拿走就拿走呗,我再绑一个啦。”一边说还一边做着动作,惹得外婆又笑了。

外公被村上的人称做老好人,这一点也不假。谁家有红白喜事少不了外公;东邻西舍之间闹了矛盾,必定要找外公去调停;谁家有个困难,找他的人更在多数。在我心里仿佛没有外公解决不了的事。

外公很爱笑,笑得很爽朗,那音容笑貌让我至今已起来仍然记忆犹新,仿佛刚刚看过听过一样的顺耳亲切。

大人和小孩回忆亲人有相同之处,但绝对不一样。有一种浓浓的怀念和情思贯穿于内心深处,只有自己能够读懂,并且那种记忆会如同陈年佳酿,时间愈久,馨香愈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