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试自己紧张的情绪

如题所述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
意见建议:
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可以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松弛紧张状态.如果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紧张,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乱了方寸.进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对困难作冷静的分析,制订出必要的应付方案.此时,还可做些松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难,再急,也必须一步步去做,焦急紧张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能闯过难关,完成任务!”这样紧张会被驱散;而排解难题或完成任务时,成功又会成为良性刺激,使人的心理得以进一步松弛.

生活中万一遭到不幸或遇有突然的变故,往往会迅速进入强烈的紧张状态.这时松弛的妙方是保持镇静.其实,为了对付紧张情绪,人类也不断创造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松弛技术,如西方的静默祈祷法,东方的印度瑜伽术,日本坐禅术和我国的气功,太极拳,以及现代的生物反馈训练技术等.

其实会有这些怯场情绪主要是因为我们还缺乏心理准备和实际训练,关于心理准备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因为我们本来就应该时刻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现在我就说一下该如何锻炼我们克服怯场情绪: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放松下来,我们会说话紧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说话时呼吸紊乱,氧气吸入量减少,头脑这时是处于迷糊状态的,这使我们想要表达的词语不能被表达出来,在有些时候呼吸和气息是同一个意思,这样调整呼吸也就能使气息安静下来了,说话时全身处于松弛状态,静静的进行呼吸,在吐气时稍微加一点力气,这样心里就会很平稳。

微笑对于缓和全身紧张也有很好的作用,微笑能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的反应灵活,话语集中,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放慢语速,这样也可以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可以训练丰富的话题内容,它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在与别人沟通时也同时需要丰富的知识与话题说给对方听,那样对方才能感受的到你的内涵与修养!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加强的三种。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于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损于身体健康。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心理学家称之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有劳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玩时要痛快。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当一个人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情绪反应时,该怎么调适呢?对于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上常常会劝慰当事人:“别紧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当事人自己也通常会这栏告诫自己:“别紧张!”“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会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你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情绪如潮,越堵越高。”
当紧张的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时,有效的调适方法应该是:第一,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象局外人一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边去,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二,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具体做法是:①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②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④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⑤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⑥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8
一、保持积极心态 如果你视某项新的工作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以消极的心态去对待,那么,你便会感到精神紧张和焦虑。如果你将其视为一种机会、一种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么,你便会成功地驾驭自己的情绪。

二、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能安抚神经、调节情绪。有研究提示,每晚睡4小时以下的人,特别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三、科学安排工作 其一,量力而行,制定实际的人生目标;其二,集中精力追求主要目标,放弃次要目标;其三,工作要分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其四,遇事当机立断,及时做出决定;其五,严格划清休息与工作的界线。

四、培养业余爱好 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适当参加一些业务活动,对缓解紧张情绪十分有益。

五、调整饮食 情绪持续紧张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①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B族维生素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不带皮的谷物及豆制品;②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吃一点米糕(碳水化合物能使大脑血清素含量增加,起到调节情绪之作用);③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荤腥等脂肪含量过多的食物。

六、少量饮酒 适量的酒精作用于大脑,可使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得到明显缓和。

七、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良好的暗示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当你的情绪处于兴奋激动、紧张焦虑时,可选择一些冷静、安宁、缓和的词汇,如:宁宁静静、徐徐缓缓等进行自我暗示,就可以逐步缓解症状。
第2个回答  2012-10-10
淡化目标意识

  目标是希望,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近期目标到远期目标,目标意识已经伴随我们好久了。如果过分强调,则会加重的心理负担,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淡化目标意识,减轻思想压力,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进入适度紧张状态

  紧张未必就是坏事,适度的紧张、焦虑,可使大脑警醒水平提高、兴奋性增强,意识的清晰度、注意力的集中性等均有提高。适度紧张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力,能提高个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运动员比赛之前,心理适度紧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调动身体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出好的成绩。适度紧张还能使自己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和扩展。我们常常发现在紧张工作、学习时不生病,任务完成松弛下来之后却容易生病,就是这个道理。

  缓解过度紧张情绪

  一方面要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减轻过度紧张的方法。

  1、咨询法。心理上有了障碍也要及时通过心理咨询加以排除,理顺心气,或把紧张的感受告诉亲密的人,在交谈中缓解紧张情绪。

  2、放松法。出现紧张情绪时可以通过听轻松的音乐或专门的放松疗法磁带,调节一下情绪后再继续复习。紧张时多做深呼吸,或用右手大拇指按摩左手腕内关穴,也可消除紧张。洗澡时可自我暗示:紧张已被水冲洗掉了。

  3、运动法。暂时放下沉重的学习负担,适当运动,忘记一切不快,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室外风景,和朋友沟通思想,这样可以充分调节自己长期紧张而疲劳的身心,对于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轮换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制定计划,在时间长短、学科轮换等方面合理安排,使自己保持在兴奋状态下有效地进行。

  5、遗忘法。对与应考无关而又难以忘记的事情,可向朋友或面对镜子宣泄一番,然后遗忘掉,留下积极的情绪。
第3个回答  2012-10-10
心理紧张是紧张性事物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引起心理紧张的事物,我们称为紧张源。紧张源可分为4类。
  1.躯体性紧张源 指那些由于我们的感知而造成的心理紧张的事物。例如,强烈噪声的袭击,突然的天气剧变,身体患病或不适等。
  2.社会性紧张源 是指社会动乱、变革、战争以及生活变故的影响等。
  3.心理性紧张源 是指发源于我们头脑中的某些信息所引起的紧张。例如,某些不良的猜测,“凶事”预感,心理冲突与挫折等。
  4.文化性紧张源 是指一个人从一个文化环境进入另一种生疏的文化环境时,在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所遇到的新问题。
  紧张情绪的控制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成为我们活动的激励因素,只有在这适中的心理紧张状态下,我们才会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人们在考试、评比、竞争等条件下,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可以达到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所以,我们提倡有点“精神压力”有点“紧迫感”。
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人的心身健康与工作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尽量设法避免紧张情绪。下面介绍的5种方法,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条件,加以选用。
  1.避开紧张源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可以采取回避或躲开紧张源的方式,以减少紧张和由它所带来的不适感。
  2.采用“自我防御机制” 常用的“自我防御机制”有否认、投射、转移、转化、升华、补偿、职离作用、文饰作用和幽默作用等。利用自我心理防护手段,常可起到缓和心理紧张与不安,减轻精神痛苦的作用。
  3、建立乐观的情绪 胸襟宽阔、乐观开朗、心情愉快的人,改于面对现实,一段来说,心理不易紧张。
  4、培养良好的性格 这种人会因面临新的生活环境而不知所措,精神高度紧张。不改变这种性格,是难以有效地控制心理紧张的。
  5、适度的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有节奏的适度的丰育锻炼,如:太极拳、广播操、舞剑、游泳等,有利于心身健康,也有处于防止长期的心理紧张。
怎样调整情绪
  情绪失调的表现
  当一个人有下列行为表现时,应当看成是情绪失调,应注意调整。
  1.神经过敏行为 这类行为包括:习惯性肌肉抽搐、皱眉、作怪相、不断地眨眼、咬嘴唇、口吃,经常脸红或脸色苍白、病态性抱怨、经常啜泣等。
  2.情绪反应偏离正常 对错误过分焦虑,对失败过分悲伤;谨小慎微,注意细节:逃避责任,不愿承担新的和困难的工作;对周围漠不关心,感到周围的一切都使自己烦恼;对工作目标缺乏兴趣;不喜欢讲话,不能控制语言或傻笑;有过分的表情动作。
  3.情绪未成熟行为 不能单独一个人工作;不能独立下判断;有自卑感;心情沉重;过多地猜疑或指责别人;十分驯服和容易受暗示,易恐惧,优柔寡断。
  4.好出风头的行为 逗弄或推、挤别人;动作生硬,不严肃;过分花哨地引人注目;过分献殷勤;不断地自夸;经常欺骗别人。
  5.违法乱纪行为 对别人残忍;恃强欺弱,骂人,有污秽语言;过分关心异性,并力图发生身体上的接触;看淫秽的书 ;对学习缺乏兴趣,逃学,旷课。
  6.身心失调 服饰习惯颠倒或混乱;情绪悲痛时产生恶习心或呕吐;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疼痛。
  调适情绪的方法
  如果想调适自己的情绪,使情绪变好起来,下面5种方法,供你参考。
  1.环境调节法 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时,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消除忧虑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心情有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的。
  2.自我鼓励法 用某些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要克服痛苦和逆境。自娱自笑,自得其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3.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例如,通过有表情的朗诵,可以消除悲伤。当你悲伤时,大声朗诵马克·吐温小说中的一段滑稽的语言,可以消除你的悲伤。林则徐在墙上挂着“制怒”的条幅;有人在床头上写着“忍”、“冷静”之类的警句,等等,用无声的语言,自我命令,自我提醒,自我暗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4.注决心书转移法 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例如,当你遇到苦恼的事,可将其抛到脑后或多看光明的一面,则会消除苦恼。由于心理 突引起不快,有时可以向外转移,以此来缓和、减轻内心的压力。由于失恋而引起痛苦,可以把情爱转移到另一对象身上。
  5.能量发泄法 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如果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该哭时应大器一场;心烦时找朋友倾述;不满时适当地发发牢骚;愤怒时可以适当地出出气;情绪低落时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心理矛盾不可解时,可到心理咨询门诊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
第4个回答  2012-10-10
第一,不要把这事情看得多了不起,N多人有和你一样的情况。第二,要知道这事情只是暂时的,过一阵子你就好了。第三,学习积极正面的思考方式,我记得有一句话是形容荡秋千,先把你的心荡过去,身体也就跟着过去了。
你现在先把你的心荡到“积极、阳光、平和、稳重、不患得患失、成功、从容、目标明确”这些字眼里头,然后再带着你的身体一起过去,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方法。之前你的焦虑和逃避情绪,应该在这里做一个告别。以后也许也还会有类似的情绪波折,但是一定要相信,这都是个暂时的现象,每当自己消极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使用这个积极思考法,让自己顺利荡过情绪危机~
最后,目标要明确,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能走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