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劝学的大意

如题所述

选自《说苑》。《说苑》收录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带有一定的哲理性。由于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后人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
《说苑》同时也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故事性颇强,文字简洁生动,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欣赏,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师旷劝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是个瞎子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翻译
晋国的平公(皇上)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照明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