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应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如题所述

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1)护士应勤于学习,掌握高水平的护理学知识;(2)护士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3)护士要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4)护士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5)护士要有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6)护士要有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护士从以上几个方面都做出努力,才能培养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护理工作者。【关键词】护士;培养;职业素质  病人从就医、入院到痊愈出院都离不开护士精心的护理。病人入院后,护士需给患者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住院期间,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护士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诊断,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因此,护士应勤于学习,与时俱进,掌握高水平的护理知识以及掌握熟练的运用于人体的操作技术,从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角度合理地解释和处理,才能圆满完成护理工作。  2 护士应有丰富的护理经验  护士应掌握高层次的、科学的护理知识及各种护理操作技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应语言和蔼,动作轻柔、迅速,从而减少因操作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这些都需要护士平时有良好的工作心态以及熟练、精湛的技术操作,并善于积累经验,改善护理工作。  3 护士要具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  首先护士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要维护患者的利益,随时热忱关心受病痛煎熬的患者;要具有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护士要热爱护士职业,要善良、坦诚、人道。只有这样,护士才能产生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关心病人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及时、及早发现问题,协助医生做出及时、相应的处理,促进病人的康复。  4 护士应具备心理学的知识  护士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研究人类心理健康、心理卫生问题,对不同年龄、职业、社会文化氛围的患者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和掌握,重视病人心理因素,及时疏导病人心理症结,让病人能正确认识所患疾病,增强其自信心,使病人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病体康复[1]。  5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  护士也有喜怒哀乐,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工作中,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状态为患者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如遇到情绪急躁的病人应平和相待、耐心解释、疏导,使病人始终保持最适宜的身心状态,乐观向上,积极配合治疗。  6 护士要有较出色的沟通能力  护士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对病人尊重、信任、友爱、宽容,使病人在宽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护士也可在与病人的日常接触、行为观察以及有目的的访谈中了解到病人的一般情况,获得平日里难以得到的信息,更深层了解病人的心态、行为目的,从而指导治疗,促进病人康复。而且,护士始终处于医患关系的中心,与患者密切接触,是连接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纽带,尤其与身心失衡、人际能力减弱的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主导性。因此,护士要有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协助患者与医生沟通,促进患者间的交往,协调患者与家属的关系等。  笔者认为:作为护士从以上几方面努力,才能培养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护理工作者。 1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55.(本文编辑:余 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应勤于学习,掌握高水平的护理学知识。

    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

    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

    要有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

    要有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方法:

    构建发展平台,建立符合年轻护士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在院内,进一步争取院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护士们通过努力工作,适当展示和积极参与中心工作来共同确立护理岗位在医院中不可或缺的崇高地位。

    创设科学机制,建立注重实践、突出能力的护理考评方案。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细化院科两级培训计划,使初、中、高级职称每个层级的护理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绩效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个人技术和医德的考评,同步落实晋升晋级向临床一线优秀护士倾斜的政策,避免论资排辈的倾向。

    三是争取发展环境,营造促进年轻护士素质提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争取护士的足额配备,减少年轻护士的流失。并呼吁切实提高护士的待遇,在经济上给予保障、在晋升晋级上增加比例,在护理科研上给予倾斜。建议尽快出台符合护理服务实际价值的护理价格体系,建立统一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和护士分层使用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