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得脑瘤吗?

如题所述

手机=脑癌?

 

  一项研究警告说,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癌的风险可能是其他人的三倍。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手机或无绳电话超过25年的人,患脑癌的风险会提高。这是与使用手机或无绳电话不到一年的人相比得出的结论。

  脑胶质瘤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脑癌,研究人员在《Pathophysiology》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随着使用手机或无绳电话的时间的增加,患脑胶质瘤的概率也会增加。

  文章的第一作者Lennart Hardell博士说,“我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使用手机和无绳电话25年后,患脑癌的风险或增加三倍。”

  很少有研究者在研究使用手机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时将无绳电话也纳入研究对象,而Hardell则是将无绳电话纳入研究对象的少数人之一。

  但是他的发现与以往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相反,以前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使用手机确实会增加患脑癌的风险。

  不过,即使患脑胶质瘤的风险提高了两倍或者三倍,这个概率仍然是非常低的。

手机辐射与脑癌的问题,国外研究仍未得出统一答案

 

  根据欧洲癌症杂志的研究,在1995年到2002年间,在每10万名欧洲人中,只有5人左右被诊断出患有某种形式的恶性脑肿瘤,也就是说比例为0.005%。

  如果这个比例提高三倍,就是每10万人中有16人左右患恶性脑肿瘤,即0.016%。

  Hardell是瑞典Orebro大学医院的一名肿瘤学家。在这项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Michael Carlberg将1380名患恶性脑肿瘤的患者与没有这种肿瘤的人进行了比对。

  然后他们又比较了他们使用电话的情况。研究发现,说自己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在20到25年之间的人被诊断出脑胶质瘤的概率,是那些说自己使用手机或无绳电话不到一年的人的两倍。

  Hardell是少数在研究手机与癌症的关系时将无绳电话纳入研究对象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无绳电话基座的辐射对健康有影响,如果使用者睡觉的位置就在电话机旁边时尤其如此。

  Hardell说,儿童可能是最容易受到无线电话辐射影响的。他们会吸收更多的射频电磁场,因为他们的头比较小、头骨较薄,脑的导电性也比较强。

  他还补充说,“女孩往往喜欢把智能手机放在枕头下面,但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

  南加州大学的神经外科专家Gabriel Zada博士还认为,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更容易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并建议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附近。

  不过他说,“我们很难提出正式的建议,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这不像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没有得到证明。”

  使用手机和无绳电话超过25年的人患脑胶质瘤的概率会增加三倍。但是这项研究并没有表明使用手机和无绳电话与脑胶质瘤以外的其他恶性脑部肿瘤之间的关系。

  使用手机和无绳电话最多的人(超过1486小时)患脑胶质瘤的概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这是与使用手机和无绳电话比较少的人(1小时到122小时之间)相比较而言的。

  这样的研究有很多局限性,因为其研究结论依赖于患者能够记住自己几十年前的行为。

  Gabriel Zada博士在评价这项研究时建议我们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比如用手机通话时使用扬声器或者无线耳机。

  但是这项新的研究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使用手机或无绳电话的人更容易患脑部肿瘤的问题。

  Zada博士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他们患脑部肿瘤,但是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论。这是一个很负责的事情,决不能说就是手机引起了肿瘤。”

  他以前的研究就曾经发现,在1992年2006年间,美国加州患恶性肿瘤的人明显增加了。可是这项研究同时发现,在这个期间患脑胶质瘤的人口比例降低了。

  在2000年到2010年间,美国的手机数量增加了三倍。但是在整个美国,患脑部肿瘤的人并没有增加。

  Zada博士认为,现在的新研究提醒我们,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他说,“这是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脑部肿瘤与手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由来自14个国家的31位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将手机列为“可能致癌的”物品。

  美国癌症协会在它的网站上说,手机会放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可能被靠近手机的人体组织吸收。“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还没有就使用手机与脑、神经或头颈部的其他组织的癌症之间的联系得出一致的结论。”

扪心自问,你会因为辐射不用手机么?

 

  (原文转自ngrguardiannews.com,蝌蚪君编译。转载请标注来源。)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蝌蚪君编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4
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国际医学界的研究认为,手机辐射会引起神经衰弱、记忆力丧失、食欲下降、心悸胸闷、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甚至精神不振、性欲减退等病症。专家也表示,近30年来中国城市男性脑肿瘤发病率快速升高,估计与近年来手机使用频繁有关。
那么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肿瘤!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则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邻近组织肿瘤的侵入。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20~50岁最多。
颅内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有:

1.癌基因和遗传学因素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有两类基因。癌基因的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带有癌基因的细胞并不一定都发生肿瘤,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各种激惹,才能使细胞发生小的演变。病毒、X线、致癌化学物质等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刺激因素,都能促使细胞染色体上的致癌基因使细胞发生失控性增殖,形成程度不等的恶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2.物理因素
放射线可增加肿瘤发生率,射线量多在30Gy以上。可用“双重打击”学说作解释,射线为第二打击因素,可引起细胞的癌基因再次变种而导致细胞间变。
3.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中以蒽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甲基胆蒽易诱发胶质瘤。苯并比易诱发垂体瘤。甲基亚硝胺、乙基亚硝胺是很强的致癌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乙基亚硝脲在围生期特别易发生致癌作用。
4.致瘤病毒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细胞核内合成DNA的细胞增殖S期内被固定于染色体内,改变了基因特性,促使增殖失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排序,脑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医学难题,日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神经胶质瘤诊治中心,希望通过多学科合作、规范诊疗,提高脑胶质瘤的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的生活。

四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很少超过两年

浙大一院神经胶质瘤诊治中心副主任黄红光说,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人们俗称的“脑癌”,通常就是指脑胶质瘤。它的发病率不算高,大约是6-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但危害很大。脑胶质瘤分四级,其中一、二级为低度恶性肿瘤,通过治疗可以达到痊愈,这类型只占脑胶质瘤的20%,其余八成为三、四级,治疗起来难度很大。数据显示,四级的患者如果不治疗,发病半年内就会死亡,即便通过有效治疗,生存期也很难超过两年;三级的患者通过精心治疗,五年生存期也很低。

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脑胶质瘤,医学界一直在探索。现在得到的共识是,脑胶质瘤需要多学科合作治疗,除了外科手术之外,还需要放疗、化疗、分子靶向等多种手段的治疗。浙大一院神经外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其学术和技术水平在浙江省处于领先位置,也是目前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神经胶质瘤诊治中心由神经外科牵头,联合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等,以胶质瘤多学科合作和规范诊治为特点,旨在提升华东地区脑胶质瘤规范化治疗水平。

发病率猛增是否与手机使用有关?

黄红光副主任说,最近30年,脑胶质瘤的发病上升很快,其中,男性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女性增加50%。它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40-60岁,正值青壮年,另一个则是十多岁的花季少年,非常可惜。而这30年,尤其是近20年也恰好是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率迅猛增加的时间,所以,关于手机与脑瘤之间的关系,医学界一直争论不断。

瑞典国家工作生命研究院对905名恶性脑肿瘤患者的手机使用模式研究发现,常在头部一侧使用手机超过2000小时的人患恶性脑肿瘤的风险将提高2.4倍。基于这类研究结论,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手机产生的极低频磁场确定为对人疑似致癌因素。但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结论,丹麦癌症流行病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手机签约用户和非手机签约用户两组对比显示,患脑癌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基于以上结论,黄红光副主任认为,大家不需要拒绝用手机,但要注意科学合理使用,他提出以下建议:

可以使用耳机减少手机辐射,手机辐射是由天线发出来的,使用免提耳机来接听电话,可以避免接受移动电话释放的90%以上的电磁辐射。

刚接通手机时,辐射最大,因此,接通手机最初5秒避免手机贴近耳朵。

尽量减少通话时间。使用手机者应尽量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如一次通话时间确需较长,那么中间不妨停一停,分成两次或三次交谈。

手机信号弱时少听电话。研究显示在弱信号环境下拨打手机,辐射明显增大,人体对天线辐射的吸收也可能增加,所以,在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打手机。

怀孕早期最好少用手机。妇女更不应将手机挂在胸前,以减低辐射对胎儿的影响。青少年儿童也要少用手机。

黄红光副主任提醒,脑胶质瘤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视力障碍、癫痫发作、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如果无缘无故突然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上医院做个磁共振,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瘤。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3
@套中人:最近我身边有个在外企销售部门做中层管理的朋友发现患上脑瘤,才刚过40岁,我很震惊,想起他工作状态经常是,左手一个电话右手一个电话,不是打电话就是接电话。难道是电话辐射导致他患脑癌?请问生活中如何避免辐射危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辐射可能诱发引起的癌症与遗传效应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理论上再小的辐射剂量都有可能引发随机效应,但如果这个量和天然辐射相比并不是特别显著的话,可能并不会导致显著的损伤。但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辐射,我们亦要注意好自身的防护,尽量把辐射的影响减到最低。 瓦数越大的电器辐射会越大,但是如果断电以后,辐射也会消失,所以要避免在多种电器同时运转的地方停留太久,不用的时候就要将插头全部拔掉;手机在正常使用时辐射很少,但是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以及电源不足时使用的功率会增大,长时间的使用致手机发烫时射线量也会增多,因此注意不要经常煲“电话粥”,应使用有线耳机进行通话。蒋宁一还提醒,安检机使用的是光源是X线,但其只针对受检查的物品,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照射,入口和出口紧贴X光机的部分的辐射稍大,注意不要伸手到铅门帘里拿行李即可保证安全。 另外,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医疗辐射,对普通人群而言,一年中不超过两次胸部CT检查,或者两次PET-CT检查的剂量,与辐射职业人员年平均剂量相同,是认为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的。 在饮食方面,蒋宁一建议可多吃富含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黑芝麻、黑木耳、紫菜、海带、西红柿、大蒜、绿茶等都是抗辐射的佳品。另外还应注意牛奶、蛋、肝、豆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在膳食中的供应。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