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节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7月14日/15日,相传每年的7月1日起,阎王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常年在地狱中受苦和被囚禁的鬼魂们能够走出地狱,得到短暂的游荡,享受人间的鲜血。因此,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结婚也不搬家。7月14/15日的包容性节日习俗是复杂的。它不仅是民间的鬼节,也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是僧、道、俗的结合。道教中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统称三官。这三位官员是玉皇大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巡视人间善恶,向天庭报告。正式生日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也叫三元。七月十五,叫中原。这是地方官员宽恕罪过的时候。这一天,他会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禽兽的表现,画一张素描,赦免罪过,免受惩罚。应该和当地官员在中元节搞一些祭祀活动来拯救那些鬼魂的赎罪有关。7月15日是兰花盆地的佛教节日。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弟子叫目连,他的母亲虽然年轻貌美,却没有什么好的言行,对钱很吝啬,特别讨厌和尚。她死后,被放入恶灵行列。木莲按照佛祖团的指示,准备了各种菜肴和水果,把各种器皿放进锅里,供养十个和尚。她妈妈这才离开恶灵世界,去了天堂。有鉴于此,佛陀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尽孝。每年的7月15日,他们会做一个兰花盆,供佛供僧,报答父母的恩情。佛骨节的意义农历七月十五是冥界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骨节,是中国冥界三大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关于死人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在那一天,鬼王会穿着他最好的衣服和鬼魂们共度佳节,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祝福他们,祝愿另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享受这个世界还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中国许多地方社区会举行祭祀、念佛、扫墓、检阅、赏花、垂钓等活动来庆祝。7月14/15日,鬼门关大开之日。无论是烧纸钱送祝福,捧着雏菊送丧鬼节,网络祭祖,还是点河灯,都是人的灵性的自发性,是感情的延伸,是今天活着的人怀念过去,一起给祖先送去祝福的最基本的信仰。同时,“活着的人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辜负社会和朋友,不要辜负永远离开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遇见他们。那时候你就可以骄傲地说,你是人间英雄,你是冥界鬼英雄!”按照道家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为上下阴阳。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孕育世间万物的三大基本要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把上半年看作天官,下半年看作地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官方”并不是指人类的官方,而是指时空流动过程中的片段,类似于中国围棋中的官方。中国的道教主要产生于中国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区。所以中国的道教一直认为天地和大地是神秘的,万物生于大地,水是万物之本,大地含水。也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土和水在人类万物中的重要作用,中国道家文化观念中一直包含着以地球为中心观察世界的“本体论”、“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根据道教的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上把一年的“天官”(上半年)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下半年的7月15日称为“中元节”;因为土中含有水,水作用于土,所以每年下半年的中旬10月15日是“下元节”。上中下三要素构成了道教对世界三位一体的系统认知。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许多宗教。世界上很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或者像基督教一样讲究“道成肉身”三位一体,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道教在中国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的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家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对于智慧高的人来说,《道德经》的道理讲得很清楚。对于那些不够睿智或者没有太多时间去深刻反思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他们写故事来说明道理。“寓教于乐”是源于中国道教的一种传教方法。事实上,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主要是一个传播道德和伦理的节日,即倡导人们在这一天重视修德。中元节这天,有想法有时间的人会聚在一起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互相交流,自我反省。对于一般的教众,道教创造了一些故事来“寓教于乐”。例如,道教发明了一个名叫陈子祈祷的人娶了龙王的女儿,并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生下了三个孩子。这“三位官员”负责祝福、宽恕罪恶和解除不幸的三项任务。他们拥有无穷的力量,他们要在这三天里环游世界,检查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好是坏。但是,中国的道教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宗教,总是给人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机会。因此,中元节不仅是一个赏善惩恶的节日,也是一个赎罪的节日。因此,中元节也是中国节日中忏悔和赎罪的节日。一年有罪的人可以通过各种仪式去。佛教称之为“兰花节”的传说。一个叫木莲的人梦见自己死去的母亲沦落到饿鬼的行列。于是,他给母亲送饭,却屡屡失败。木莲把这件事告诉了佛祖,佛祖劝他支持和尚多做善事,以减轻她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7月15日做了一个骨灰盒(梵天的意思是“拯救颠倒”),于是佛教僧侣集体为木莲的母亲念经,使她脱离苦海。可见,佛教中七月十五的白骨节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人们支持宗教僧侣,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以超越祖先的罪恶,倡导孝道。除了为僧侣们设立斋戒,中元节的中国习俗还增加了诸如忏悔、开圣火等活动。这一天,主人的座位和石鼓站提前在街口村前设立。法师坐位前有菩萨,跨过地府鬼王,下方有一盘桃饭供祭祖。在石鼓的舞台上,有三块精神牌和一个精神提升装置。中午过后,家家户户都把整猪、全羊、鸡鸭鹅和各种蒸饼、水果、瓜果摆上了石鼓的舞台。负责人在每一个祭品上插上蓝、红、绿三色的三角纸旗,并写上“兰盛大节”“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的寺庙音乐中开始。然后法师按铃,带领座位下的僧人念诵各种咒语和咒文。然后喂食,将一盘桃子和米饭向四面八方铺开,重复三次。这种仪式被称为“放圣火口”。晚上,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前烧香,并把香放在地上。香越多越好,象征五谷丰登。这叫“撒野”。在一些地方,有水灯笼。所谓水灯,系在一块小木板上,多以彩纸做成莲花形状,称为“水旱灯”。根据传统,水灯被用来引导那些做坏事的人。灯灭了,水上灯完成了引鬼过桥的任务。那天商店都关门了,给鬼魂让路。在街道中间,每隔一百步就摆一个甜案,上面放着新鲜的水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子后面有道士唱着让人听不懂的鬼歌。这个仪式叫做“唱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02
七月十五是鬼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会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流连,可谓“阴气冲天”。如何能避免撞邪、大步迈过?留意以下宜忌,方可减低“撞鬼”机会。

七月十五鬼节禁忌1、参拜土地庙 可免则免 庙宇是供奉神明的清净地,不少人都认为于盂兰节应该前去上香参拜,求神明保佑,但在玄学角度而言,这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土地庙供奉的是地神,本身是阴差,是统领群鬼的头目,所以鬼节期间,鬼魂到阳间流连之时,也会在土地庙聚集,为免招惹阴气,还是不去为妙。

七月十五鬼节禁忌2、安全起见勿游夜水 俗语说:“欺山莫欺水”,一年中有不少人遇溺身亡变成水亡魂。据说,此等冤魂会借鬼节期间出来找替身,所以为求安全起见,切忌于农历七月到海滩、河边、溪涧等游夜水。另外,若家中的窗户是对着坟场的话,整个农历七月都要将窗户关闭,并把窗帘落下,减少阴气凝聚,避免招惹在坟场徘徊的游魂野鬼。

七月十五鬼节禁忌3、楼梯墙边切勿逗留 虽然农历七月期间,阴气会较旺盛,但鬼魂对于人气始终避忌几分,所以不会在街上与路人面撞面而行,多会选择在树下或墙边聚集,因此大家去夜街时,应尽量避免靠近墙边、树荫及楼梯等暗处行走或逗留,尤其槐树最易招惹鬼魂要特别留神。

七月十五鬼节宜1、必要祭品 不可缺少 为求心安理得,不少人都会于鬼节期间烧街衣,并且买许多食物、祭品去拜祭。不过,提醒各位,拜祭时应备齐一些最必要的祭品,如衣纸一定要有冥钱和金元宝;而祭品方面,就要备齐烧肉、菜、水、饭和酒。因为鬼魂平日被困住,不能四处流连,直到农历七月才可到阳间,所以人类要烧冥钱、金元宝给鬼魂使用,并且要预备一些人类最基本的食物供他们享用,让鬼魂有钱使之余也可饱肚。

七月十五鬼节宜2、多穿黄衣神光照耀 鬼节期间避免撞鬼,也可从衣方面入手,这段时间要尽量减少穿鲜红色的衣服,应多穿代表神光的黄色衣服,以及别让头发遮阳气凝聚的额头,有刘海的人士就最好用发夹夹起。由于传闻人的肩膀及后脑有三盏“灯”,代表阳气,所以在鬼节期间,不要被人拍肩膀及后脑,以免将“灯”拍熄,招惹鬼魂。

七月十五鬼节宜3、戴水晶玛瑙挡煞辟邪 若还是有点不安心,可考虑佩戴一些具有挡煞、辟邪作用的饰物,如白水晶及玛瑙。白水晶能令佩戴者保持头脑清醒,不易被鬼神控制。而玛瑙则可辟邪,令佩戴者心情愉快和增加信心。至于款式方面,无论什么形状、颜色也没有所谓,不过当然愈大就愈好。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