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的演讲稿

如题所述

君子慎独,三省吾身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5)班的田书越,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蜀国国君刘备的临终嘱托,意在教育儿子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句话虽是古人的训诫,但今天对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都知道"大"是由"小"积累而成,如果你将来想干一番大事业,成为祖国栋梁之才,那么,你从小就应该多做"小事" ,"善事". 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累积.轻视一滴水就不会有有浩瀚的海洋.轻视一棵树,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轻视一砖一瓦,就不能盖好高楼大厦.因此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多做小事善事的好习惯,好品行.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只要你稍稍用心,不经意间你就可以完成很多小善事.同学遇到疑难的问题,你可以出谋划策,共度难关;向贫困地区捐资捐物,你可以尽你所能,奉献爱心;校园里看见垃圾纸屑,你应该弯腰拾起,美化环境;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你应该积极参加,为校争光;坐公共汽车,你会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在家里,你也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切莫小看了这一桩桩小事,他们锻造的是你善良的品质和崇高的人格,在小事中你终将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其次,"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所谓"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迟到,旷课,逃卫生,泡网吧,打架,骂人,甚至小偷小摸,同学们不要认为这是区区小事,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防微杜渐加以改正,而依然我行我素的话,就会发展到恶习成性,而最终走上违法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学们:请留意你的行动,因为行为能变成习惯,请留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小和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善是一种循环,恶也是一种循环,美好的生活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在持之以恒中延伸,让我们始终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演讲稿:慎独
人生不是轻装上阵的战斗,而是背着行囊的旅行。其中,有一个行囊叫道德。道德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喜欢在人群中穿梭,喜欢人们注意他漂亮的小酒窝。于是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便不会忘记了道德的存在。而当我们离开了喧嚣的人群,独自面对苍茫的宇宙时,我们是否还记得肩上有一个叫道德的行囊呢? 道德不能只是沽名钓誉的工具,更应该是一个人内心的自省。如果道德是一坛美酒,只有独处时的坚守才能品味到它的香醇。如果道德是一片星空,只有独处时的守望才能欣赏到它的灿烂。如果道德是一处美景,只有孤独地行进才能采撷到它的芬芳。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如果你在此时此地是一棵孤独地看守月亮的树,那你永远不可能是真正孤独的,你和古圣贤在一起,你和异地的许许多多看守者在一起。你知道吗?会有一种融通宇宙万物的大完满的,就在你的心中。正如马可 奥勒留所说“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 人无法忍受自己的分裂。如果你在交往中和独处时是那么地判若两人,你将会厌倦社交的虚伪与狡诈,你将会痛恨自己的低劣与卑贱,你将会堕入深深的怀疑之中,你将会无比恐慌地面对反复无常的自己。“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一个不“慎独”的人是一个分裂的人,一种不要求“慎独”的道德是虚伪的道德。慎独,在孤独、沉淀的内在宇宙里审视自己在环境中的处境,剖析人我之间的关系,判别是非对错的细微分野。慎独,它不仅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美学,如高山雪峰上的雪莲一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炼,如高僧禅定一般。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前贤的谆谆教诲仿佛声犹在耳。作为一个当代人,更应该时刻敲响“慎独”的警钟,用“慎独”鞭策自己不断向前。 人生不是轻装上阵的战斗,而是背着行囊的旅行。其中,有一个行囊叫道德。当你独自面对苍穹之时,请摸一摸这个行囊,它的温暖总会让你热泪盈眶,是不是你记起了那遥远的家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9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一定会、一定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有时也反省一下自己,我能不能在“独处”的时候,也做得到“慎独”呢?不能,没人看见的时候我随地吐痰过,没人看管的瓜园我偷过瓜,没人注目的时候我丢过垃圾,没有监考的课堂我打过小抄……我不敢往下想了,多亏银行总是有人把守,要是让我单独面对无数的钱,我也许也会拿起来停不下手,最后会被钱压死。但要是让我单独面对一个美女,我不会胡来,因为我怕她告我“性骚扰”,那可就是逮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了。
由此,可以断定,我是个做不到“慎独”的人。做不到“慎独”,就是一个缺德、修养极差的人吗?当然不是。我们单位卫生间的水龙头没关,我发现后总是拧紧;楼道里的灯没熄,我从不视而不见;没有警察把守的路口,我也不闯红灯;老婆的手机忘在家里,我从不偷看……
我不是一个“慎独”自觉的人,但伤天害理、损人利己、贪赃枉法的事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做,无论是独处一隅,还是“群居共处”,因为那样做了我会厌恶我自己,灵魂肮脏就像身上沾上了臭狗屎,让我会坐立不安。
人活着可以有小坏,但不可以有大坏;可以接受无德,但不能生活在无德之中。我喜欢“慎独”,不是非要把自己修持成神仙,“慎独”的成果不是打造“公众形象”,而是我灵魂干净了才舒服,保持心意上的愉快状态就容不得卑鄙,当一个人觉得灵魂也需要沐浴时候,他也就找到了“慎独”的境界。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曾以十斤金子向他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讽刺地回答:“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结果行贿者灰溜溜地离去。“慎独”是杨震灵魂干净的需要。“慎独”是很高的道德境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只有经过个人的艰苦努力和修持磨炼才能逐步做到“慎独”。“慎独”的过程也许痛苦,但自觉地进入了“慎独”的境界一定很美。
真正的“慎独”是生命的自觉,它自觉成了神圣,自觉成主观的原意才行。如果还停留在“不得不如此”的道德自律层面还不算真正的“慎独”,那样做不过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克制着自己的欲望罢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慎独”。
“慎独”,是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是宋子罕的以不贪为宝,是许衡的不食无主梨。“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人们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毕达哥拉斯说过:“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是的,无论何时,都不要展现自己的丑陋,要随时随地要求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第2个回答  2012-10-02
有好多人写了,我就不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