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灾害

1种类2时间3发生地点4原因5危害6预防措施(寒潮、台风、水旱灾害、干热风、热带风暴)

寒潮:
1.分类: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
2.时间:寒潮寒潮是中国冬半年(9月~翌年5月)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
3.发生地点:寒潮的爆发在低层大气中表现为冷性高压的加强南下。侵入中国的寒潮对应的地面冷高压路径可分为西方、 西北方、北方、东北方4种。其中以西北路径为最多,约占60%,其冷高压主要来自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上空,势力一般较强;其次为北方路径,占19%,冷高压从太梅尔半岛附近南下,经蒙古西部进入中国,势力也较强;再次为西方路径,占15%;其他路径(包括混合路径)占7%。
4.原因:当聚集在高纬地区的强大的冷空气迅速向南移动并侵入中国时,常使沿途剧烈降温,并造成大风、雨雪等天气。中国中央气象台从全国大范围的角度出发,用日均温的过程总降温高于10℃和温度负距平(低于平均值的数值)的绝对值高于5℃, 或者过程总降温高于7℃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3℃作为标准,根据寒潮影响地区的大小,分别定义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
5.危害:急剧的降温往往带来冻害、低温冷害,尤其在中国南方,常使越冬作物及耕牛冻死;寒潮影响到南岭以南,又使热带经济作物遭受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灾害。寒潮带来的秋季早霜冻、春季晚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亦很大,春季寒潮容易造成倒春寒。潮地面冷高压南下常常造成大范围大风,陆上最大风力有时达10级左右,海上则超过10级。大风常吹翻船只,房屋、通迅设备等遭破坏,而以渤海的风暴潮危害更大。当寒潮袭击并伴有暴风雪时,对北方广大牧区的放牧威胁严重。有时寒潮伴有大范围大雪或局部暴雨;在寒潮冷锋附近或寒潮过后低温持续时间内,在黄河以南地区可能会出现冻雨(又名雨淞),给交通、通迅、工业等带来很大灾害。
6.防护措施: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更要提防。
 (7)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8)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紧报,使海上船舶及时返航
 (9)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追问

台风、水旱灾害、干热风、热带风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