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地名古今对照

详细!从州到县都得写!
再详细!再来更明确的!xiangxi

1、豫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2、兖州: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3、徐州: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4、凉州:所辖今甘东东部;

5、冀州: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6、扬州: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7、荆州: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8、益州: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9、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

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扩展资料:

三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
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安平郡,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
河间郡,治所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
勃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北。
乐陵国,治所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
巨鹿郡,治所廮(ying)陶,今河北宁晋西南。
赵国,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西。
常山郡,治所真定,今河北石家庄北。
中山郡,治所卢奴,今河北定县。

八、并州,治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下辖:
雁门郡,治所不详,今山西代县西南。
新兴郡,治所九原,今山西忻州。
乐平郡,治所沾县,今山西昔阳西南。
太原郡,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西河郡,治所离石,今山西吕梁市。
上党郡,治所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潞城西。

九、幽州,治燕国蓟县,今北京市西南。下辖郡国:
代郡,治所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上谷郡,治所居庸,今河北怀来东。
范阳郡,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州。
燕国,治所蓟县。
渔阳郡,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丰润东。
辽西郡,治所阳乐,今河北卢龙东。
昌黎郡,治所昌黎,今辽宁义县。
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
玄菟郡,治所高句骊,今辽宁宁沈阳东。
乐浪郡,治所朝鲜,今朝鲜平壤南。
带方郡,治所带方,今朝鲜沙里院附近。

十、雍州,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下辖
陇西郡,治所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南安郡,不详。
天水郡,治所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广魏郡,治所临渭,今甘肃天水东。
安定郡,治所临泾,今甘肃泾川北。
新平郡,治所漆县,今陕西彬县。
扶风郡,治所槐里,今陕西咸阳西南。
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耀县。
冯翊郡,治所临晋,今陕西大荔县。
京兆郡,治所长安,今山西西安西北。

十一,凉州,治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下辖:
武威郡,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
金城郡,治所榆中,今甘肃兰州东。
西平郡,治所西都,今青海西宁市。
张掖郡,治所角乐得,今甘肃张掖西北。
酒泉郡,治所禄福,今甘肃酒泉。
敦煌郡,治所敦煌,今甘肃敦煌西。
西海郡,治所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十二,西域长史府,属魏国,治所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遗址。
置戊己校尉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屯田驻防。
主要国家有: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车师后部六国。
乌孙不属于西域长史,定都于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伊什提克。

十三,益州(北部),蜀国,治所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下辖:
汉中郡,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
阴平郡,治所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
汶山郡,治所绵虎,今四川汶川西南。
梓潼郡,治所梓潼,今四川梓潼。
东广汉郡,治所不详。
广汉郡,治所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蜀郡,治所成都。
犍为郡,治所武阳,今四川彭山东。
汉嘉郡,治所汉嘉,今四川雅安东北。
巴西郡,治所阆中,今四川阆中。
巴东郡,治所永安,今四川奉节。
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市江北。
江阳郡,治所江阳,今四川泸州。
涪陵郡,治所涪陵,今重庆彭水。

十四,益州(南部)庲降都督,蜀国,下辖:
永昌郡,治所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
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北。
越隽郡,治所邛都,今四川西昌东。
朱提郡,治所朱提,今云南昭通。
建宁郡,治所味县,今云南曲靖。
徉柯郡,治所且兰,今贵州都匀北。
兴古郡,治所宛温,今云南砚山北。

十五,扬州(吴国部分),治所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下辖:
庐江郡,治所皖县,今安徽潜山。
蕲春郡,治所蕲春,今湖北蕲春。
丹阳郡,治所建业,今江苏南京。
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毗陵,今江苏常州。
吴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新都郡,治所始新,今浙江淳安西北。
会稽郡,治所山阴,今浙江绍兴。
临海郡,治所章安,今浙江台州北。
鄱阳郡,治所鄱阳,今江西波阳。
豫章郡,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临川郡,治所南城,今江西南城东南。
庐陵郡,治所高昌,今江西吉安西南。
建安郡,治所建安,今福建建瓯南。

十六,荆州(吴国部分),治所南郡江陵,今湖北荆州。下辖:
建平郡,治所巫县,今湖北巫山县北。
宜都郡,治所夷道,今湖北宜都。
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
江夏郡,治所武昌,今湖北鄂州。
长沙郡,治所临湘,今湖南长沙。
衡阳郡,治所湘南,今湖南湘潭西南。
武陵郡,治所临沅,今湖南常德。
零陵郡,治所泉陵,今湖南永州。
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东。
桂阳郡,治所郴县,今湖南郴州。
临贺郡,治所临贺,今广西贺州东南。

十七,交州,吴国,治所南海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下辖:
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广州。
苍梧郡,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
郁林郡,治所布山,今广西桂平西南。
合浦郡,治所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
高凉郡,治所恩平,今广东恩平北。
朱崖郡,治所徐闻,今广东徐闻南。
交趾郡,治所龙编,今越南河内东。
九真郡,治所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日南郡,治所朱吾,今越南西卷西北。

十八,鲜卑等部。含鲜卑,匈奴,丁令等部,主要居大漠以北。
鲜卑部主要有河西鲜卑,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另有羌,胡,羯,匈奴等部居黄河以内地区。
总地域南至黄河河套一带,东至辽东,北至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西至西域长史以北。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另蜀国益州庲降都督治所位于建宁郡味县,今云南曲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29
西周建立后,武王姬发为了更好地巩固政权,真正建立起以姬姓为中心的西周王朝,实行分封诸侯制。 将宗室功臣、部族后裔分封各地建立政权,以达到封建亲戚一屏藩周之目的,他把姬姓族人主要分封在泾、渭、洛河谷地带。据有关资料记载:周初分封的七十一国中,除师尚父(姜子牙)为首封,封于营丘,曰齐(今山东临淄)姬姓国就占五十三个,而姬姓国中属文王诸子的就有十六个,笔者对这十六个姓氏的分封地一一作了考查。他们分别是:

管:(叔鲜)分封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见《元和姓纂》)i46毛氏网
鲁:(周公旦)分封于鲁,今山东省曲阜(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i46毛氏网
蔡:(叔度)分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蔡都镇,(见《史记•管蔡世家》)i46毛氏网
曹:(叔振铎)分封于曹,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参阅诗•曹风•蜉蝣传)i46毛氏网
郕:(叔武)分封于郕,今山东省汶上过路乡附近。(见《左传》隐公五年)i46毛氏网
霍:(叔处)分封于霍,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参《嘉庆一统志》)i46毛氏网
康:(叔封)分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县西北顺店镇康成村。后改封于卫,今河南省滑县境。(见《史纪》卫康叔世家、《滑县志》)。又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境。(见《左传》)i46毛氏网
邵:(召公奭)分封于卲(同召),今陕西省岐山、凤翔一带。(见《元和姓纂》)i46毛氏网
毛:(叔郑)即伯明分封于毛,今河南省宜阳境。估计在柳泉镇毛沟。(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i46毛氏网
滕:(错叔绣)分封于滕,今山东省滕州。(见《左传》隐公七年)i46毛氏网
雍:(雍伯)分封于雍,今河南省泌阳与博爱交界处。(见汉应劭•风俗通•姓氏上)i46毛氏网
郜:(郜伯)分封于郜,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见《通志•氏族》)i46毛氏网
毕:(毕公高)分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北原上。(见《左传》定公四年)i46毛氏网
原:(原件)分封于原,今山西省泌水郑庄镇河头村。(见《泌水县志》)i46毛氏网
鄷:(丰候)分封于鄷,今陕西省户县东。(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i46毛氏网
郇:(郇伯)分封于郇,今山西临临猗县西南,(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属武王之子的有:邗、晋、应、韩。

属周公后裔的有:凡、蒋、邢、茅、胙、祭等。

其中文王子叔郑,虽为武王之异母弟,但却是辅佐武王建立周朝的功臣之一,和武王关系相当密切。据《史记》载:周武王率八百诸侯,攻破商纣王朝的第二天,在商纣王宫内修社大祭。武王率众来到祭坛前,磕拜祭祖,上告天神,庆祝伐纣成功。灭商功臣叔郑奉明水⑴,用作祭祀玄酒,姜子牙牵着祭祀用的牛羊,周公旦手把大钺⑵,毕公高紧握小钺,稳立武王左右。散宜生、太颠等人手持长剑站在其后,卫康叔封铺展草席,召公奭唱着赞礼,由巫师祝祠,祭神拜祖,并宣布周朝的正式成立,乃分封诸侯。i46毛氏网
周文王第九子武王之异母弟叔郑,建国有功,列官爵位伯⑶,故又称伯郑,被分封在毛地(今河南省宜阳境)建立毛国。后官升公爵又叫毛公。依官位享受世袭特权,其后代子孙就以国为姓,即毛姓。这是中国毛姓的主要来源之一。i46毛氏网
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毛姓。如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苻健大将毛贵。i46毛氏网
还有属赐姓的。如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十年(1445年)以守边疆有功,被赐毛姓(《明史》毛忠传)。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孙,属蒙古族。明景泰五年(1454年)因伐湖广、巴蜀等处有功,皇上赐名毛胜等。i46毛氏网
关于毛姓之来源笔者翻阅了大部历史资料,寻访了诸多姓氏研究之名人但说法不一。正如《毛泽东的家世渊源》中说的那样:“《通志•氏族略》、《姓源》、《广韵》等,毛姓确乎始于周王的亲属,不过封于毛国之人略有出入。”大致归纳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曰:毛姓出自西周王族。周朝初年,周武王把胞弟叔郑分封于毛(今陕西岐山一带)建立毛国,为伯爵,史称毛伯郑或毛叔郑,他在周王室曾担任司空⑷一职,因司空是三公⑸之一,故被称为毛公。此为当今毛姓之主体。此外毛姓中还有一些人出自周代某王的一位王子,因他曾被分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后以封地为姓。(《迁民姓氏寻根》)i46毛氏网
二曰: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郑被分封于毛地,以地名为姓。(《万姓统谱》)i46毛氏网
三曰: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两个毛国,都是周文王姬昌之子的封国。受封者之一为姬明,文王第九子为伯爵,故称毛伯明,伯明所建之毛国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直到春秋时期,伯明曾在周朝任司空(负责管理土木工程建筑之官),为周成王六卿⑹之一。其子孙世为周卿士,以国为氏,即毛氏。另一受封者叫叔郑,为文王八子,为公爵,故又称毛公,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遗物有毛公鼎⑺。(《百家姓》)i46毛氏网
四曰:毛姓本出自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期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省)。(《广韵》)i46毛氏网
五曰: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荥阳。(《百家姓书库》)i46毛氏网
六曰:周武王传位于子,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即武王弟之一周公旦代理朝政,天下已定,分封天下,文王第八子(一说第十子)武王之七弟叔郑于毛,史称毛伯。毛伯、毛公自然不是一个人,毛公是毛伯的母弟,即舅父(周文王的妻弟)他随外甥一同来到毛国,人们尊其年长,故称毛公。(《毛泽东的家世渊源》)i46毛氏网
七曰:毛姓起源有三:1、以封邑命姓,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名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2、以封国命姓。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弟弟叔郑于毛(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建立毛国,为公爵位,世称毛公,又称毛叔郑。现代出土的青铜器毛公鼎就是毛国的遗物。毛叔郑的后人以其祖上的封国命姓,形成了毛氏的一支。(见《广韵》)3、历史上氐族酋长的姓氏。(《百家姓探秘》)i46毛氏网
八曰:毛叔郑在今河南原阳的封地毛国。周文王之子毛伯明又称姬明(一说姬聃)其采邑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一说河南宜阳)在周朝任司空。(毛姓《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九曰:毛姓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弟弟毛叔郑被封到毛国,后代子孙因以毛氏,另外,周文王的儿子毛伯郑被封到毛邑任司空,掌握土木工程建筑之职,世为卿士,后代子孙因以为姓,即毛氏。(《中国教育部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成长系列丛书》)i46毛氏网
十曰: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或作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就是说周文王的第九子毛伯明被分到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的毛地,周成王时毛伯明为六卿之一,官职任司空。(《通志•氏族略》)i46毛氏网
十一曰:毛叔郑(即毛伯明)西周初人,文王子,武王克殷有功,封于毛国,就以国为氏。(《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i46毛氏网
……i46毛氏网
综上所述:毛氏源于周文王之子,武王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另外出现几个问题,现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i46毛氏网
第一:叔郑到底是文王第几子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二:毛氏封国是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还是在河南宜阳或别处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三:所封毛国(或毛地)是一子还是两子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四:姬郑、叔郑、伯郑、伯明、伯聃、毛伯、毛公是何关系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五:叔郑和武王是母弟、同母弟、还是异母弟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六:究竟是谁任司空的问题。
……
这对明确认识自己的祖先,了解中国毛氏来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况在当今社会经济日益昌盛,加之目前寻根认祖热潮的不断升温,作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毛姓后裔,连自己的受姓始祖都不清楚,实为憾事。正如《寻根认祖》中所说:“因为自己的事自己写,相对来说要比自己的事别人写要准确、可信,至少自己的族人认为是真实的”。那么,对于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不能不说是我们应该加以讨论澄清的实质性问题。i46毛氏网
一、据《史记》管蔡世家载:“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i46毛氏网
二、据《氏族大全》毛出自姬姓,自黄帝至后稷详见国史,毛有姓实始郑公。文王第十子,武王之弟也,武王即平殷乱,封建诸侯,郑胙土于毛,故曰毛伯,又曰毛伯郑。据东晋初州陵侯毛宝原序中:“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其父文王,长子伯邑考从父难而卒,乃立武王。武王为天子,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故封为十六国:曰管、曰蔡、曰鲁、曰卫、曰曹、曰霍、曰郕、曰聃、武王母弟也;曰毛、曰郜、曰雍、曰滕、曰毕、曰原、曰鄷、曰郇、文王庶子也。(《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一、据湖南《锦堂毛氏族谱》始祖毛衷《原序》中有: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载,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国,而子孙因以为氏。”i46毛氏网
二、据北宋治平四年进士毛渐,在元丰六年(1083年)初纂的《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文王庶子⑻分土于毛。故《左氏》所载封国者十六: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曹、滕、毕、原、鄷、雍、郇,文之昭也。”i46毛氏网
三、据东晋初州凌侯毛宝原序中:“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其父文王,长子伯邑考从父难而卒,乃立武王。武王为天子,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故封为十六国,曰管、曰蔡、曰鲁、曰卫、曰曹、曰霍、曰郕、曰聃,武王母弟也;曰毛、曰郜、曰雍、曰滕、曰毕、曰原、曰酆、曰郇,文王庶子也。”(见《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四、据湖南《锦堂毛氏族谱》始祖毛衷《原序》中有:“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在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伯,而子孙因以为氏。”i46毛氏网
五、据北宋治平四年进士毛渐,在元丰六年(1083年)初纂的《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以文王庶子分土于毛。故《左氏》所载:封国者十六,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曹、滕、毕、原、酆、雍、郇文之昭也。”i46毛氏网
六、据《毛姓史话》毛叔郑之所以叫郑,是在文王时已封为郑地(今陕西华县),周武王灭商之后,才由郑转封于毛,故称。《汉书辞典》第一百二十一页解释毛叔郑亦是称其名郑,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从武王伐纣,克殷后封在毛(今河南宜阳),为毛国姓祖。i46毛氏网
……i46毛氏网
经上引文可知,毛氏之鼻祖——叔郑:i46毛氏网
其一:为西伯侯周文王姬昌之第九子,因姬昌元妃太姒亲生子十人,《史记》说武王封国时叔封、季载年幼未得封,说明叔郑为二人其兄,故第九子也。i46毛氏网
其二:毛氏的起初封地(国)位置,应是今河南宜阳境。另在《辞源》毛字条下有:周诸侯国名。姬姓,文王子封此。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地在今河南宜阳。《路史》国名纪戊:毛,伯爵,河南籍水毛泉。顾栋高《大事表•五》毛国的封地位置在今河南宜阳县境。至于部分资料说毛氏封国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以清道光末年(1850年)在该地出土的西周晚期之青铜器毛公鼎为依据,那是不确切的。因为笔者曾对岐山、扶风二地亲自作了考查,据岐山县地方志李主任和扶风县地方志段主任介绍,在他们那里均找不到任何记载。再说岐山、扶风本来就是周人的发祥之地(周原)。《辞源》说:周地的原野在岐山南。史记•周本纪“止于岐下”集鲜引徐广:“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地在今陕西凤翔县境,旧属岐山县。这说明就在西周国都镐京脚下。而毛国首领叔郑是周文王的后代,不管他封地在什么位置,他还在西周王室担任着重职,当时周人将毛公鼎此类有纪念意义的珍宝埋藏在国都附近,是很正常的事。故不能仅以此推断毛国的始封位置。i46毛氏网
再说毛公鼎,就其本身的说法也有较玄乎之处。(当然这不是否认毛公鼎)《荥阳毛氏宗谱》摘:“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828-728BC)的一件重器,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鼎内铭文,全文首先追述周代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实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名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百家姓书库》摘:毛公鼎记述了周宣王对毛公的告诫,首先追述了周文王、武王在开国之初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广求人才、君臣相得。宣王还给与毛公宣示王命的专权,毛公为了表示他对宣王的谢意,铸此鼎以示纪念。《百家姓》说:受封者之一姬明,文王第九子为伯爵,故称毛伯明。直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476年),伯明曾在周朝任司空。从中不难看出,毛公鼎铭文中记述的毛公就是官为公爵的毛叔郑,众所周知,叔郑是文王子、武王弟即公元前(1027-1127年)西周初人,而毛公鼎则是西周晚期(公元前827年)时的宝物,如果周宣王能命毛叔郑以宣示王命的专权,那么,毛叔郑将要能活二百岁左右才能完成此重任,我们应该为我们有一个超大龄的老祖宗感到自豪。退一步,如果说铭文中所述毛公时毛公毛叔郑第几代传人之毛公,到目前还未曾发现哪一个资料有此属之说。只是在《毛姓史话》中有“因是周宣王的父辈,故铭文中称为父�,”一句。想来就这也应该有两种可能:一、还是指毛叔郑之父辈,二、是指毛叔郑第几代孙之前的某一辈人。但不论怎样说,这一条的史料记载容易使人模糊。另外,根据没有文字根据的根据,在考查中发现:经河南省宜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几位同志(程、赵、许)介绍,在宜阳没有听说籍水毛泉(因地名变迁也可能是一时没有查到),但离城十公里处,有一个柳泉镇毛沟村(不知该村是否旧时的毛泉有待考证)。村头有两个非常大的毛氏老坟,代代相传,是谁家的祖坟已失传。究竟这两个古老倬大⑼的毛氏老坟,何起何为,是否跟毛国封地之始祖的冢堆有关,目前还是一个谜,如能进一步探测,或许能找到一点线索。i46毛氏网
其三:毛氏初封国应是文王之子叔郑,独一无二。据大部史料记载:周武王克商而得天下,将众兄弟及建国功臣分封四方,主要是为统治于民,巩固自己的政权,保卫周王室持久存在,这是一个完整的领导机构。那么就管理的角度而言,就不可能在自己的辖区内同时设两个毛国。另外,说有两个毛国者,一为叔郑,一为伯聃。前面说过:“叔郑者,伯明也”、“伯明者,伯聃也”。要按数字方程式推理:那么伯聃也就成了叔郑。进一步说,毛叔郑大名鼎鼎,众所知晓,有史记载。可伯聃从何而来?不妨现在再让我们作一分析: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中有一个叫冉的人,冉在同母弟中最少。想来也正是这个冉字的出现,才引出了我们的分析,引出了一系列即复杂又简单的问题。据《史记》载:周文王嫡子⑽中最少的为冉,即“ran”也,叫季载又可作财�,而“�”并不为“ran”,而为“na”,然�字偏偏与冉字象形,又和聃(dan)字宜混读。在毛宝《原序》中,岂不就直接把文王子最少的一个儿子冉,写成了聃字吗?又在《清漾毛氏族谱》中,毛氏之来源提到封国十六,其中有成即郕国,冉即聃国,这就说明古时已经冉、聃不分,而这聃是为伯聃,却又封在了毛国。这大概都是冉、聃、�即象形、又宜混读、混写之缘故吧。在《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冉季载又叫财�,封冉说是在今湖北荆门。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个问题,笔者又曾与湖北荆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系,经杨主任介绍,当时冉所封冉国就在他们湖北荆门东南,这满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冉季载就封于冉国,而有人说冉封在了�国,如果伯聃不是由“冉”或 “�”演变过来的话,如果说文王真有一个叫聃的儿子的话,那聃就应该封在聃国,怎么就将聃封在了毛国呢?这可能是聃国在中国大地上难以找到它的位置,也可能毛氏封国由初始到变迁多处给人造成的错觉。但不管怎样,经过论证:一个比较明显的结论将真相大白,周文王之子、武王弟叔郑被封于毛地,建立毛国。为毛氏之初封国,独一无二。i46毛氏网
其四、姬郑、叔郑、伯郑、伯明、毛伯、毛公实属一人,即毛姓之受姓者。经上述分析,源于西周王室的建国功臣毛叔郑已是建立其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说毛叔郑即伯明。《百家姓书库》说:毛伯明即伯聃。忆之,如果说伯聃是冉或�演变字的话,那么伯聃即不存在,可以说伯明即为伯郑,伯郑就是叔郑。《风俗通义•姓氏篇》说:周文王第八子叔郑封于毛即周大夫毛伯,其后代从国为氏。《百家姓探秘》说:武王封弟弟与毛,建立毛国,为公爵位,世称毛公,又称毛叔郑。《百家姓》说:姬叔郑为文王第八子,为公爵,故又称毛公,等等。由此说来,不管叔郑爵位为伯,称毛伯;爵位为公,称毛公;还是先为伯爵后升职为公爵,则都是一人。即毛氏之鼻祖也。i46毛氏网
其五、周文王庶子叔郑,武王姬发异母弟也。诸多的历史资料中,关于叔郑有说和武王是同母弟的,也有说是异母弟的,还有说是母弟的(即舅父),究竟怎样还是让历史说话。《史记》管蔡世家载:文王元妃太姒,生武王兄弟十人,即:伯邑考、发、叔鲜、旦、叔度、叔振铎、叔武、叔处、叔封、季载。很显然不是同母弟,而为异母弟。至于有说是母弟的,则成为另外一个观点的新说法。因为母弟者,舅父也。《毛泽东的家世渊源》说:“武王之七弟郑封于毛,史称毛伯。毛伯、毛公自然不是一个人。原来毛公是毛伯的舅父(即周文王的妻弟),他随外甥一同来到毛国,人们尊其年长,故称毛公。”观其云尔,可以说称叔郑毛伯还是毛公都无则不可,要说是母弟实为不妥。i46毛氏网
其六、职任司空的人,一不是文王九子叔郑,又不是所谓的文王子伯聃,而是文王嫡子最小者冉季载。据《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即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臣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武王时曾封康叔为康,即河南省禹县西北的康成村)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训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⑾、冉季为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这就是说在西周初期,任司空职位的是冉季(由他专管西周的土木工程建筑事务)并非他人。据此如果伯聃的聃字是由冉或�脱胎而来,那说伯聃任司空也是顺理成章的。再者,即是文王子,至于伯聃、伯郑是谁任的司空也可能出现职位位移,也可能是一个误中误。
对以上简析,只能作提出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毛氏来源之真实性而拙笔。因为在诸多的历史资料中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错综倒置的,诚心盼望诸位老师批纠指点,以谨表谢。i46毛氏网
另外,关于毛氏发源地、望族、西河的关系。在诸多的毛氏家谱中,都标有西河堂字样。最初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及郡望中,毛氏就有西河郡,韶山毛氏族谱中,每页中缝下端都标有“西河堂”三个字。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自己和时人都称之为“西河先生”。是以其西河郡望相称。滑县太和毛氏家谱鼻祖文以“西河望族,祖宗毛叔郑”开篇,等等。那么究竟西河位置何在,予以何为,现让我们作一探讨。i46毛氏网
根据《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西周建立后,八百多年的西汉初设西河郡,位于今内蒙古南部的准格尔旗一带。过了二百三十多年,到了东汉和三国时期,西河郡位于今山西省的离石县一带。又过了二百九十多年,到东晋,西河郡则位于今云南大理、云龙一带。再过二百一十多年南北朝的东魏,西河郡设在今山西汾西县一带。《中国历史疆域古今对照表》标明,在魏国领土内有“西河郡”地名。《东周战国疆域图》中也明确标有“西河”的位置,就在郑(今西华县)西北部的黄河两岸。(见《毛姓史话》)书禹贡“黑水西和惟雍州”。(古时雍州指陕西西南、青海东南、甘肃南部的额济纳之地)。《辞源》说:“西河指黄河上游南北走向的一段。它又是古地区名,春秋卫地,今河南浚县、滑县一带”。《百家姓》说:“毛氏的郡望即始居地在西河”。《毛泽东的家世渊源》说:“毛姓自己也确是以西河为始居地的”。等等。这说明由于世代的变迁西和的位置也在随之移动。仅以西和的位置而定望族区及毛氏之初封国,或以望族的居地来寻找西河的位置及毛氏之发源地,皆属片面。因它们不是一个统一体。也就是说:不管毛氏鼻祖叔郑的初封地在哪里,如果他又搬迁异地,其望族也有可能远远超过其发源地。只不过毛氏的望族段很可能是在当时的西河处,由此引发,毛氏后人也就以西河为自己的“堂号”罢了。i46毛氏网
西周自武王立,下传十一代王,延三百五十二载,至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周幽王在位。因他嬖爱褒姒,为逗其欢心能有一笑,大出赏格:“谁能叫娘娘一笑,赏金千两。”部下有一个叫虢石父的人,最好溜须拍马,立即想出了一个燃烽火於骊山的“好法子”。是以军令当儿戏,留下了“千金一笑”的故事传说。又因他重用佞臣,以虢石父为卿,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激起国人甚怒。申侯曾与西夷犬戎攻打幽王,幽王和虢石父赶紧叫把“急战令”烽火点起来。结果各诸侯又当为迎娘娘欢心,全都不理。《史记》说: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逐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即此,三百多年⑿的西周王朝溃散,已废太子宜臼(周平王)即位。为避犬戎之险,促伯东迁雒邑,建立了东周。当时毛叔郑所在的毛国也随西周的灭亡而消失,其毛氏后裔为避战乱远离故土,被迫东迁,逃至河南荥阳隐居,这就是历史上毛氏第一次大徙迁。但这个皇帝的第十九代孙毛叔郑始终被后人尊其为毛氏之鼻祖。

注释:⑴、月夜时用青铜镜所取之露水。i46毛氏网
⑵、钺(yue),古代用铁或青铜器制成的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i46毛氏网
⑶、西周分封制为: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i46毛氏网
⑷、西周主管建筑工程、制 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之官。i46毛氏网
⑸、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i46毛氏网
⑹、天子有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i46毛氏网
⑺、西周宣王时的青铜器。i46毛氏网
⑻、妾所生之子。i46毛氏网
⑼、高大、显著。i46毛氏网
⑽、正妻所生的儿子。i46毛氏网
⑾、西周主管刑狱,为六卿之一。i46毛氏网
⑿、记年有出入,武王灭商又说是在公元前1027年。
第3个回答  2008-03-15
长沙(今湖南省临湘市) 197年,孙坚平定区星的叛乱后,便成为本地的太守,后来改由韩玄担任。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高祖-刘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汉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战中,马超与曹操在此交锋。

陈留(今河南省陈留镇) 此处为交通发达、人材物资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从这里起兵,发布董卓的檄文。

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 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吕布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殊死战。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自光武帝-刘秀由长安迁都至此后,此处便成东汉之首都,繁盛一时。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国的首都。

蓟(今河北省蓟县) 幽州牧-刘虞的据点。刘虞采用怀柔政策,致力于此地与乌丸族间的和睦。

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 赵范曾任当地太守。赵范曾企图游说赵云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赵云大怒。

建宁(今云南省曲靖市) 蜀国的李恢出身地。225年,李恢平定雍闿叛乱,229年就任太守,广施善政。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212年,孙权听从张纮遗言,建都于此以抗魏军。

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 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绍的据点。204年袁谭逃到此地,与曹操间发生争战。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214年,刘备降服刘璋后,即以次为根据地。221年刘备即位,这里便成为蜀汉的首都。

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 蜀汉名将-姜维的出身地。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使妙计让姜维归降。

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 曹操在徐州屠城时,许多百姓逃难至此。赤壁之战后,百姓们大举迁往江南。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东吴的水军基地,周瑜便是在这里训练水军。赤壁之战时孙权屯驻于此,并接获曹操“会猎江东”的书简。

云南(今云南省昆明市) 叛乱不断,诸葛亮南征后才归降蜀国,后来吕凯就任此地太守,实施统治。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扬州南部的大都市。王朗曾任太守,后来被孙策***。

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 被泗水与沂水环绕的徐州要冲。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终歼灭吕布。

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五斗米道的中心地。215年,曹操自张鲁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刘备夺去。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市) 刘度曾任当地太守。208年,被刘备所破。

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 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抵挡黄巾军。而在官渡之战前,则由袁谭统治。

北平(今辽宁省凌源市) 公孙瓒以此地为治所,并利用渔阳的盐铁之利,发展成一座商业都市。

永安(今四川省奉节县) 222年,在夷陵之战大败的刘备逃入白帝城,将之改名为永安。223年,刘备亡故于此。

宛 (今河南省南阳市) 曾为张肃的据点。197年,张肃奇袭曹操,使典韦、曹昂、曹安民皆战死。

汝南(今河南省上蔡县) 200年官渡作战期间,刘备脱离袁绍,与刘辟等在此活动,袭扰曹操后方。201年,遭曹操攻陷。

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自董卓任命公孙度为太守以来,至238年止都由公孙氏管理。

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刘备即位汉中王后,曾令刘封与孟达攻下此地。后来关羽在麦城困守,向刘封等人求援遭拒。

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 曾为刘表的据点。208年起归属曹操。219年,曹仁死守樊城,挡住关羽的水攻。

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逃离南阳的袁术以此地为据点。197年,袁术僭称帝位,建都与此。

许昌 (今河南省许昌市) 原名许。196年9月,曹操自洛阳迎献帝迁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将此处易名为许昌。

吴(江苏省苏州市) 山越族的严白虎占据之地。196年,被孙权攻破,此后到212年之间,都是孙氏的都城。

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 211年,马超在渭水之战中失利,败逃至此,后受追击,逃往冀城。

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 连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刘备、袁谭等人统治,后来曹植封侯于此地。

江陵 (今湖北省荆州市) 刘表囤积兵粮物资的军事基地。208年,当周瑜在这里和曹仁大战时,中了流箭落马。

江夏(今湖北省云梦县) 刘表麾下将军黄祖曾为太守,镇守此地。黄祖曾数度抵挡住孙策的猛攻,但在208年时战败而亡。

江州(今重庆市) 巴郡的中心都市。226年,蜀国的中都护-李严镇守于此,利用此处的水运之便,将其建设成一个强大城池。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冀州最富饶的都市。191年,袁绍自韩馥的手中夺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审配而取代之。

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金旋曾任当地太守。208年,为刘备所陷。

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 位于凉州西部。由于土豪叛乱频繁,张既受曹丕之命,顺利平定了此地的叛乱。

小沛(今江苏省沛县) 徐州对西方的最前线基地。在徐州争夺战中,吕布和刘备在此地大动干戈,曹操也加入了战局。

梓潼(今四川省梓潼县) 连接汉中与成都的要冲。刘备入蜀后升格为郡,任命霍峻为太守驻守此地。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黄巾之乱后,就被黑山贼张燕占据。205年,张燕归降于曹操。

新野(河南省新野县) 201-208年间,刘备受刘表之邀驻兵在此,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担任军师。
第4个回答  2008-03-15
一张地图,你自己对吧!